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IC产业受到冲击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半导体产业出现大幅衰退现象。这使得主要以代工生产为主的台湾IC产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据台湾工研院经资中心预估,2001年台湾IC产业产值为5243亿元新台币,比2000年衰退26.6%。其中IC设计业产值为1192亿元,增长率为3.5%;IC制造业产值为3040亿元,增长率为负35.1%;IC封装业为776亿元,增长率为负20.7%;IC测试业为235亿元,增长率为负28.4%。虽然,台湾IC产业在2001年呈衰退迹象,但目前台湾IC设计业的规模很大,居全球第…  相似文献   

2.
卢戎  孙雨辰 《北方经济》2009,(14):32-33
本文基于对浦东张江IC产业集群对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调研,提出产业集群创新的六条路径:企业间合作、非正式交流、人员流动、与中介机构联系、产学研合作以及政府扶持。  相似文献   

3.
上海浦东新区产业升级研究:路径和突破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浦东开发在我国30年经济改革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章在分析浦东开发和产业升级阶段性内容与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浦东产业升级模式的四个要点:双途径产业升级与促进升级体系建立、外源型产业开发与较高产业门槛、融资渠道创新与创投资金设立、产业集聚与功能分区发展,同时指出浦东开发主要依赖外源型经济会给其未来发展带来潜在风险.在分析浦东产业升级模式的启示作用后,指出浦东下一阶段产业升级发展的重点:加快高科技产业向国际产业链高端发展、开拓与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与推广,对多个行业都带来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其中,建筑行业中的建筑安装业,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我国实施"营改增"税务改革,意义重大且不容忽视。"营改增"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筑安装业是其中一个试点行业。在改革过程中,这一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此,文章致力于深入剖析"营改增"改革措施的实施,对建筑安装业产生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匹配的解决措施,以求实现该行业在顺利实施"营改增"的同时,把握时机,实现高效的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因果检验以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IC产业、IT产业与国民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若考虑经济变量之间的传导机制,作为IT产业基石的IC产业甚至可以比IT产业更有力的扰动GDP的总量变异。(2)尽管IC产业和IT产业的发展都有经济系统依赖性,但IC产业显示出更大的独立性。这说明,制定直接针对IT产业的产业发展政策可能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其依赖的经济系统或者对这一系统复杂性认识不够而失效,但制定直接针对IC产业的产业发展政策由于其独立性较强容易生效。(3)美国、日本IC产业与GDP增长已经建立起协整关系,而韩国、中国IC产业与GDP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这说明,韩国、中国IC产业的发展更需要产业政策而不是整个经济层面的宏观经济政策。(4)中国IC产业产值序列有单位根,这意味着任何冲击都有可能改变中国Ic产业的发展路径,中国IC产业要获得更稳健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大措施(以致足以抵消众多小冲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5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要求。同年7月,贵阳市委、市政府相续出台了《关于更快更好地推进金阳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开发区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将贵阳金阳新区打造成为“贵州浦东”的战略构想,而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承担着“贵州浦东”产业聚集与经济支撑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7.
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冲击,浦东高新技术产业在自我加压下逆势上扬。面对金融风暴,苦练内功、勇于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拓展力,才是高新技术产业迅猛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芯片产业的实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我国是电子产品制造和消费大国,快速增长的需求带动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并呈现出技术水准迅速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领军人物纷纷涌现的良好局面。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形成了IC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三业并举、协调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浦东新区1994年房地产业发展术要文/茅草,何兴刚可以说,浦东房地产业在各类新兴的产业中是属于发育得较好的。据估计,至1994年底,浦东的房地产企业已达700多家,其交易额近7000万元人民币。房地产市场的交易体制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各项法规正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10.
IC产业是台湾“十大新兴工业”之一,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IC封装业。目前已成为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笔者认为,台湾IC产业发展特点,主要表现3个方面:一是以“聚群”为发展模式;二是以晶圆代工为主体;三是以DRAM产品为主轴。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台湾IC产业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徐刚 《魅力中国》2010,(1X):141-141
生物制药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已经在国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和国外生物制药业相比,我国的生物制药业存在许多问题,加上入世的冲击,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加快我国生物制药业产业化和规模化进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正确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台湾的IC产业已经成为影响全球IC产业的发展的一个因素。截至到1999年底,台湾IC产业营 业额达新台币3608亿元,其产值已进入全球排名的前4名。同时由于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以“ 代工”制造为特点,成为全球半导体生产体系分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我国将进入实施第三步战略的关键时期,浦东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正按国家和上海市确定的总体战略要求,努力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世纪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高地。浦东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机遇和优势9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为浦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最大机遇。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浦东开发开放要“高起点”、要“后来居上”的指示精神,浦东新区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先行战略,采取外引内联、以市场换技术的跨跃式发展方针,实现了浦东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跃式发展。在199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10亿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雨佳 《东北之窗》2008,(7):22-24
隔一条黄浦江,从前浦东一向被称作"乡下"。除了少量的传统制造、加工业,那时浦东的经济姓"农"。15年开发开放,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以高科技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特征的创新创意产业成了浦东经济的新主角,"楼宇经济"、"头脑经济"、"口岸经济"、"会展经济"、"循环经济"——新兴产业群和新经济现象精彩纷呈,谱写出浦东辉煌。  相似文献   

15.
半导体产业是台湾的主导产业,也是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2001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低迷,出现 32%的大幅度衰退。台湾的 IC业受其牵连, IC制造业产值出现有史以来第一次的衰退,衰退幅度高达 35.4%。  相似文献   

16.
吴德馨 《浦东开发》2001,(10):48-49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集成电路采取重点支持、大力发展的方针,并且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大改善了我国IC产业的投资和运行环境。一年多来,新建立的IC设计公司大量涌现,海内外投资我国IC制造业的资金明显增加,同时也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北京、上海、深圳、福建、安徽、四川等地都在制订发展本地IC产业的规划,海外留学人才也纷纷回国创立IC企业,形势越来越好。但是应当冷静地看到,我国IC产业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实质性的差距,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各界人士下大力气去解决。首先,我国集成电路的自给率低下…  相似文献   

17.
<正>"搭桥专案"促进两岸电子商务业首度合作本世纪初,台湾信息产业遭遇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带来的产业冲击,导致出口大幅萎缩,造成经济衰退、企业裁员、大量失业等社会问题。这使台当局意识到,岛内原有的以代工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存在一定弊端,产业结构亟待转型。此后,台当局与岛内产业界始终致力于探索新的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和升级路径,从制造向服务转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批准在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我国纵深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暑,也是推动浦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浦东在 "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九九归一, 就是要搭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脉搏,在这一国家战略的引领和推动下,打好"改革牌"、"开放牌"和 "创新牌",努力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浦东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浦东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沃土和摇篮",这是浦东的民营企业家的共同心声。浦东开发开放16年来,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截止去年底,在浦东的私营企业累计已有27000多户,注册资本达到960亿元;个体工商户有34000多户,注册资本超过了3亿元。去年,私营企业缴税就达54亿元,占到新区税收总收入的12%。浦东为民营企业敞开了一道宽畅的大门,日前区政府出台了"18条意见",旨在为新区非公经济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市场准入、财政金融支持、社会服务、政府监管、政策指引等方面促进其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更是受到了中小企业的热烈欢迎。本期杂志邀请了部分民营企业家代表,共话民企在浦东发展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20.
陈新民  陈吉  吕兰 《发展》2005,(12):24-25
"十六大"以来,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部分的中国广播电视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是2004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出台的<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介进入全方位改革的时代,行业内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基本上有了政策的保障,国内外行业资本开始介入广播影视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