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6,(12):205-20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众创空间",作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鼓励全民创新创业、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金德发展。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和人才平台,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升级改造大学生科技园和创业园,形成立体式的"众创空间";加强创新创业的辅导队伍建设;联动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展创新创业联盟;建成互联网+的科技型孵化器;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从国家、高校、个人不同角度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特征入手,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和内容,总结现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高校应结合大学生实际,把创新创业教育阶段化系统化,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及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多层次的创业教育,并把创业知识和技能设置一定学分,建立阶段化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国家吹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角,但创业高风险、低成功率使得大学生对创业只能心动而不敢行动。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主要存在思想观念和企业运作两方面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和劣势,研究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成功率的思路,认为大学生若想取得创业成功,需要从小到大,从虚到实;要通过创业拼凑,合理利用自身资源;通过创业学习,丰富知识,提升能力;通过创业失败,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创业。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还不成熟,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新选择,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一种挑战,已经成为毕业生流向社会的一个全新的、更高层次的就业方式.随着学校对学生创业意识的不断重视,在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良好的科技创新实践和创业教育的影响下,一股创业风正在悄然盛行.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15):163-165
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已经成为大学生出路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以创业带动就业也已经成为各个高校普遍的共识。然而,目前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创业成功率低,积极性不高等现状。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和企业共同营造创业氛围,大力倡导创新创业行为,各职能部门应加强通力协作,切实做好创新创业的"机制构建、实践培训、服务支持和政策落实"等创新创业服务工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的营造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王丹  刘亚辉  周小红 《活力》2023,(5):175-17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是与前沿科技成果紧密相关的载体,大学生也将成为未来最具创新力和活跃度的创业人群。目前,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难就业、慢就业问题逐渐显现,自主创业将成为新的选择。大学生科技创业是自主创业的一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近年来,科技创业的成功率不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非常强,可是将创新孵化为创业项目乃至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欠佳,科技创新没有被孵化或者没有投入实际产品中,这是一种价值的浪费。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困境,探析国内外科技创业项目案例的良好经验,将其转化为提升大学生科技创业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通过科技创新研发途径创业成为新趋势,目前高校中还存在沟通不畅等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科技研发能力等关键因素,提出在高校内有效加强大学生创新研发和对外专利技术转化协同创业机制。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8,(16):185-187
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得到了更多创新创业训练机会,高校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效果值得探索。当前,主要暴露出大学生创业基础素养亟待提升、高校配套政策和支持力度有待优化等问题,需要高校从增强认识教育以端正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价值观、完善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等层面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指导要素体系。  相似文献   

10.
胡爱祥  唐伟宇 《价值工程》2011,30(36):146-147
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建立全新的符合理论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固然最为理想,但对于教育改革一线的实际操作者来说,不可能指望一夕之际达成此种理想状态。于我们而言,如何立足于现有高等教育架构和实际,在操作领域进行"渐变"方是工作方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笔者提出了基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研究,并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证,并尝试实际合理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提出,各级政府和各大高校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基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使积极投身创业的大学生提高成功率,着重从服务大学生创业角度搭建创业服务平台的构想,希望探索出服务大学生创业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为大学生创业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着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大学生应该发散思维,勇于挑战,寻求自主发展的道路,让人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双创驱动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的推出和实现,体现了社会、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支持,体现了公共服务环境下,对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对双创驱动下大学生创业创新公共政策进行分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新常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互联网+"新常态下,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4.
虽然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要群体之一,但是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是大学生如何有效地寻找优质项目和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及优化,项目、团队和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如何有效匹配。另一方面是如何获得必要启动资金和后续增值服务。"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有利于解决前一个问题,天使投资有利于解决后一个问题。两者的融合将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下社会的热点。民办高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越来越认识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民办高校应从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增加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来完善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8,(1):189-191
移动互联网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新视角、新空间。高校推动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助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向社会输送创业型高素质人才;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高校应充分研究分析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成果,打造"专业+实践"师资团队,加强信息化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APP,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20,(4):254-256
高职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更有一定优势。高职院校建立成果孵化体系,科技创新是主要的创新创业方向,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有助于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孵化的现状,指出存在项目成果的转化率低,缺少一批高质量的创业导师,创新创业团队需要克服盲目乐观,孵化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将区校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基地打造成"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并进行了具有服务性和开放性的运行体系设计;归纳了通过"创业培训、创业实践、创新训练、技能大赛、技术研发",拓宽创新创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8,(12):220-223
近年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部分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创新创业教育"重‘项目’轻‘人’"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本文首先厘清了创新创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内涵与概念,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四位一体目标:专业创新能力+特色实践能力+管理能力+N种个性化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四维立体模型,通过在专业课中植入创新创业教育、搭建产学研合作培养平台、建立多层次培养方案和实施项目+基地双轨制四个维度阐述大学生四位一体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和竣励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创新创业支撑平台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及问卷调查法,了解大学生在科技创新背景下创新创业的现状,研究其参与创新创业的原因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情况,并提出了改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瓶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