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文文 《魅力中国》2010,(6):325-325
老子道家哲学的中心概念是“道”,而“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他认为统治者不要违反自然法则,不要妄为,以“无为”的方法和态度去处事和治理国家,以达到“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曾在我国历史上产生过很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方君 《中国经贸》2009,(20):58-59
道家思想是一个理论比较严谨、逻辑性很强的理论体系,其中充满了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试结合现代企业管理,从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理身理国以及小国寡民、黜奢崇俭,否定消费、知足常乐等方面浅析道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雷 《新西部(上)》2009,(12):142-143
“无为而治”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并非道家所独有。儒家思想中也包含着“无为而治”,只是两者的意义不尽相同,道家主张是“自然”的无为,而儒家主张是“德化”的无为。道、儒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思想精髓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因此,深入研究道家、儒家的“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对当今管理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有它独特的审美内涵,这是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决定的。在中国历史上,道家学派、儒家的哲学观以及中唐以后兴起的佛教禅宗思想可谓对中国山水画影响颇深。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山水画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考察,认为传统平均主义和个人主义意识对农民行为选择的影响是促使中共中央在建国初继续土地改革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思想渊源。从土地改革的制度内涵以及传统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来看,土地改革建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呈现明显路径依赖特性的连续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6.
中医养生学与道家思想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道家倡导的“清静无为”的摄生起居、“恬淡虚无”的心理境界、“上善若水”以德养生,以及道家的炼丹药和健身术等养生方法,都对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应予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续接上期) 道家法家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 The Status of Taoist School and Legalist School in Chinese Philosophy 前面讲到中国哲学离不开对道家的研究,道家之人在史书上大都为一些离群索居、遁迹山林之徒,所以往往又被人们称为隐者,但历史上的道家理论可绝非陈词滥调之说。迄今为止史书可证,大致生活在公元前300多年的杨朱理论被奉为道家的最初理论,杨朱的宗旨是极端的纵欲主义者,“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读到此真叫我瞠目结舌,大可不必讲理想道德,连没有多少大脑思维的鸟儿尚且为自己的后代付出,杨朱真是自我纵欲做到了极点啊!  相似文献   

8.
重本抑末的时代特点与学派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本抑末是中国古代的经济传统之一,它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反映了时代特点与学派倾向,重本抑末思想并非出自战国时期的法家,而是源于春秋末期的道家老子,道家崇尚自然,信奉无为,在经济上重视农业而滞定工商业的发展,战国时期,法家提倡并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其实质是重本抑民末,追求富国强兵,西汉中期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提出务本抑官末,不与民争利,体现了儒家强调仁义,注重富民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9.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近日对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3种观点—一点评:第一种观点认为,当前应当调整分配。因为经济困境是由生产严重过剩造成的,过剩的原因是需求不足,而贫富差距即少数人占据大量财富,大多数人手中财富有限才造成需求不足。所以主张调整分配。厉以宁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杀富济贫的平均主义思想有可能使中国社会全面倒退。我们应考虑如何把“饼”做大而不是如何切“饼”。“饼”太小,怎么切都难以让人满意。第二种观点主张财力(向政府财政)集中。这种观点认为,中央现在财力太小,所以才不能大量投入企业技改、投入…  相似文献   

10.
宗蓉 《魅力中国》2011,(8):243-243
庄子作为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无为”是庄子的主要思想之一,也是其精髓,“无为”思想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着重讨论下“无为”思想在教育中意蕴以及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宝倩 《魅力中国》2013,(28):127-127
“道”是中国传统朴素素而深邃的艺术哲学,对中国不同的艺术形式都产生深远的影响,道家崇尚自然。将道家思想融八到书法艺术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书法创作,我所表达的是道家思想对书法艺术。甚至是文学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音乐美学思想也极为丰富。先秦时期的“乐从和”,儒家的“礼乐思想”,道家的“法天归真”,墨家的“非乐”等等,也都深刻的影响着当今的二胡演奏。音准感,律动感,音色的质感,联想思维等等,无不能从古人的音乐美学理论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3.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近日在科教兴国国际研讨会上发言时提出,当前失业人口增加、出口下降、财政赤字加大、产品严重过剩等问题严重困扰经济发展,如何摆脱当前困境现在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中唯有吸引民间资本的加入,才能使中国经济走出当前困境。“劫富济贫”是倒退第一种观点认为,贫富差距即少数人占据大量财富而大多数人手中财富有限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所以主张调整分配。厉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杀富济贫的平均主义思想有可能使中国社会全面倒退,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把饼做大的问题而非如何切饼的问题。财力集中不可取第…  相似文献   

14.
苌静  苗雨丰 《魅力中国》2014,(13):279-279,291
毛泽东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其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外交思想,吸收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外交思想吏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理论渊源的探析。既是掌握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科学手段和重要途径,也是认识和研究中国外交历史乃至当前外事工作的可靠素材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任梦夏 《魅力中国》2013,(25):105-105
项穆的“中和”书法审美思想源于儒家的“中庸”之道,把“中和”的书法美学思想与理学结合在一起,推崇晋人尚韵书风,认为王羲之是书法之集大成者.是体现“中和”书法审美的代表,对其书法更是心摹手追。  相似文献   

16.
张婷 《魅力中国》2011,(5):312-312
道教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古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文、历算、医学、地理、物理、化学,以及民俗、艺术等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之一。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道教从古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纵观其发展历史其中蕴含着诸多的哲学原理,本文试图在阐述道教历史的基础上对其蕴含的哲学原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哲学界历来备受关注,于此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以鲍威尔、费尔巴哈以及施蒂纳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思想进行批判与扬弃的同时,对“人何以可能”的问题从自然、实践、社会以及历史等四重属性上做了科学的规定,指出“现实的个人”不仅是在现实生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不断发展的生命体。关于“现实的个人”的哲学省察不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大突破,在新时代,“现实的个人”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在生态观、价值观、义利观等方面的理论构建和行为指导上更是具有重要的现世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老子韩非列传》,叙述了法家和道家的源流关系,法家是道家的继承和发展,这是思想的逻辑。但在《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又描述了历史的逻辑:历史推动了道家向法家的转向,历史促使秦人选择了法家为意识形态,历史以秦国的法治实践为中介,实现了由西周政治模式向帝制的变革。思想的逻辑最终是由历史的逻辑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一项极富理论深度和战略高度的伟大构想,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旗帜和标杆。要想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必须溯其根脉,从历史逻辑上进行系统梳理:在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二史”有机统一中把握历史逻辑,在优秀文化与先进成果的“双优”根脉继承中剖析历史逻辑,在伟大复兴与百年未有的“两局”交织情境中探究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20.
周慧 《魅力中国》2010,(32):256-257
“淡”是中国哲学史和美学史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国琴论的核心概念。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是中国音乐美学的集大成者,其中“淡”是继“和”之后的又一美学范畴。本文将从“淡”况之文本内涵、“淡”况对道家音乐美学观的继承与发展、“淡”况与诸况之关系三个部分阐述“淡”况之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