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徐宁  刘金全  于洋 《南方经济》2017,36(7):70-84
文章采用DSGE模型与TVP-VAR模型对"利率调整→股价修复→经济复苏"这一政策传导路径的有效性进行理论模拟与计量检验,结果发现:理论上,名义利率调整可以有效平抑资产价格波动进而带动投资增加,从而稳定实体经济增长,但在实际传导过程中,各变量对利率变动和股价变动的反应却较为缓慢。此外,名义利率调整对股票价格的短期效应较为显著,而股价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却是一个缓慢过程,两者对比鲜明,这从根本上揭示了虚拟经济变化较快而实体经济复苏缓慢的内生机理。因此,我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应理性看待现阶段的实体经济下行风险,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和经济行为的良性指引作用已经失效,而是由于实体经济对政策调整的反应通常具有一定的时滞。  相似文献   

2.
赵娟  汪朋 《科技和产业》2023,23(17):204-211
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数字经济的丰富内涵,通过熵值法对河北省各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人力资本在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河北省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转型速度,且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间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构建以收入、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股票市场市值等宏观经济指标为决定变量的货币需求计量模型,检验这些变量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这些变量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狭义货币M,1余额和广义货币M,2余额的长期均衡水平;M,1余额在短期存在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自发调节机制,但这一机制对M,2而言则不显著;各经济变量的变动对货币余额的影响遵循不同的动态过程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别,其中,利率和股市变动分别对M,1和M,2具有重要影响.文章最终针对实证结果阐明了其货币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典生产函数出发,将货币变量引入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在控制货币增长率情况下揭示出通货膨胀通过改变稳态资本存量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然后根据1993~2012年最新省级面板数据对托宾效应进行验证,同时对其传导机制、稳健性、冲击响应进行检验。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存在托宾效应,适度的通货膨胀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增长,中长期作用效果不明显;1993~2002年期间,经济波动较大,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确定,2003年以后,经济相对平稳,托宾效应显著;资本存量可作为传导机制的有效中介变量易受到通货膨胀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控制货币增长率、保持经济稳定、加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将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韦永贵  张艺川 《南方经济》2021,40(11):97-121
文章将跨国文化传播纳入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局部均衡分析法阐述了跨国文化传播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逻辑,并深入分析跨国文化传播影响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进而以友好城市作为我国跨国文化传播的代理变量,使用PSM-DID模型、SUR模型、TE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跨国文化传播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跨国文化传播显著推动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且这一推动作用具有明显的贸易产品差异性、洲际差异性及时滞性特征。在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中初步发现,以友好城市表征的跨国文化传播通过信任塑造机制所形成的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市场拓展产生的文化差异倒逼机制,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出口贸易水平。该研究可为推动中华文化的跨国传播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夏仕亮 《特区经济》2010,(11):85-86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证券市场属于新兴资本市场。所以从实践来看,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会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其传递路径主要通过对投资者心理产生作用,进而会影响到投资者价值与价格的比较判断,最终导致证券市场的非正常波动。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最小二乘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公布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投资者心理指标的变动与证券指数有显著的相关性,而货币政策的调整幅度、虚变量市场状态对应的P值大于对应的显著性水平α,显示货币政策信息公布时点及调整幅度在市场处于牛市或熊市下不能一致性地产生溢价收益。  相似文献   

7.
在对物流业投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解释了物流业投资最终传导至地方经济推动地方发展的原理,利用全国与西北地区经济数据对上述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对全国和西北地区的物流业投资经济效应传导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消费和贸易对物流业投资经济效应的传导机制显著存在,物流业投资的直接经济效应远不及其通过贸易和消费等中介变量传导给区域经济的中介效应强,消费对物流业投资经济效应的中介传导作用强于贸易对物流业投资经济效应的中介传导作用,西北地区物流业投资总效应高于全国水平,但消费和贸易对物流业投资经济效应的传导作用不及全国水平,甘肃、青海、宁夏3省(区)进出口贸易水平落后,贸易对物流业投资经济效应的传导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杨雨晴  施建淮 《世界经济研究》2023,(2):78-90+135-136
文章将国际资本流动引入国内的信贷和房地产价格周期的分析框架,对国际资本流动、房地产价格与信贷投放三者间的作用路径进行了机制分析以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实证检验。宏观层面,基于TVP-VAR模型的研究发现,房地产价格与银行信贷之间具有自我强化周期,国际资本流动会放大和强化信贷投放与房地产价格的相互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与国内信贷和房地产价格周期存在正反馈效应。微观层面,使用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国际资本流入会对中国上市公司信贷融资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房地产价格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公司是否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会显著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与银行向公司的信贷投放之间的作用关系,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所获信贷对资本流动变化反应更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测度指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存在非线性作用,呈现倒“U”形;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实体经济存在非线性作用,呈现“U”形,而居民消费水平正向显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通过调节效应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中,创新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存在负向的调节作用,而人力资本水平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数字经济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分异和作用机制。理论上,数字经济可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证上,测度了2013—2020年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的综合水平,通过建立门槛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科技创新水平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和非线性溢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娟  张微  李琦 《特区经济》2024,(1):109-114
当前各类经济风险交叉传染,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双循环背景下实现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战略产业,其与金融系统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为探究金融系统与装备制造业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本文从波动溢出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系统与装备制造业所组成的风险网络内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用TVP-VAR模型计算装备制造业细分产业与金融子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值;其次,以细分产业与子市场为节点,以溢出效应值为连边构建有向加权风险溢出网络,分析网络整体特征变化;最后,分析网络的节点特征变化,探究内在机制。本研究发现,风险系统当中,主导的溢出效应来自装备制造业,向金融系统的股票市场与基金市场风险溢出,且这种溢出效应与经济运行状况成反比。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金融系统与装备制造业间的风险传染效应,对监管机构加强审慎监管、企业规避风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智力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及核心变量,通过门槛模型实证研究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智力水平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科技创新投入(R&D)随智力水平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产出(TIM)在智力水平超过23.656 1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科技创新产出(PCP)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随智力水平提高先增强后减弱;当智力水平超过23.656 1时,R&D、TIM和PCP均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实现智力与创新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刘彬 《特区经济》2013,(11):189-191
本文使用索洛模型为基础的变化模型研究我国就业量的影响因素,引入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率、居民消费水平、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解释变量做实证研究,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并通过各变量间的JJ协整关系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说明各因素对就业的长短期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内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对就业总量有显著地正向拉动作用,城市化率与就业总量有显著地负相关关系,居民消费水平长期内与就业总量成正相关关系,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就业总量有微弱的负相关关系,短期内我国就业总量受到自身滞后期的正向冲击且需要外力拉动。在此结论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基于新贸易理论解释两岸贸易的发展趋势,处于相同发达程度的国家或地区贸易同样发展迅速,即"两岸三通"的完全开放是大势所趋,会带来规模报酬递增;其次,截取1998-2009数据,期间覆盖"两岸三通"前后过程,定义经济水平变量与各贸易变量,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建立福建与台湾经济水平与贸易水平的模型,得出变量间的关系方程式为研究两岸未来政策提供定量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福建经济总量受两岸贸易影响比大陆整体经济总量受两岸贸易影响来得更大、更显著;第二,福建经济总量与台湾对福建投资总额呈现S型曲线或倒U型曲线,表明福建在把握台湾的投资上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应制定更多的外商投资政策与激励措施,促进外资投资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文章最后针对问题给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鲁格曼中心外围模型的基本逻辑 ,指出规模经济等经济外部性对于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形成与稳定具有决定作用。然后对我国工业经济进行了实证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需求变量、投入变量、及初始固定资产变量对产业地理集聚的作用是显著正向的 ,这与理论逻辑一致 ,而初始集聚度和规模变量则对地理集聚呈现显著负向的作用 ,这与理论逻辑相背离。文章根据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内容和特征对此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0-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了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间的非线性关系;选取滞后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作为阈值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估计模型,其主要实证研究结果为:除低水平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情况外,三个非线性模型都显示城镇化和经济增长间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会下降,而随着第三产业比重和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该弹性会增加;弹性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增加趋势,到2010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文章最后分析了不同地区弹性系数值的差异情况。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从实证角度出发.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币值稳定、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变量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并且存在着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文章在此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分析了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度等吸收能力变量分别作为转换变量,采用包含外生控制变量的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检验了OFDI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动态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上述吸收能力变量均存在单一门槛,当吸收能力变量跨越各自的门槛值并使得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O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均为正向显著;对应于不同的吸收能力变量,跨越各自门槛值的样本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对外开放度和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两个吸收能力变量,但跨越各自门槛的样本比例较低;随着吸收能力变量水平的连续增加,O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在持续增强,OFDI和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平滑转换机制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度等吸收能力变量分别作为转换变量,采用包含外生控制变量的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检验了OFDI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动态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上述吸收能力变量均存在单一门槛,当吸收能力变量跨越各自的门槛值并使得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O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均为正向显著;对应于不同的吸收能力变量,跨越各自门槛值的样本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对外开放度和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两个吸收能力变量,但跨越各自门槛的样本比例较低;随着吸收能力变量水平的连续增加,O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在持续增强,OFDI和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平滑转换机制效应。  相似文献   

20.
选取199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探究东中西三大区域碳排放、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经济增长带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并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动态耦合关系,且需长期看待产业结构带来的碳减排作用;从区域异质性来看,东中部地区基本实现变量间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碳排放对经济增长更依赖,但三者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最后依据研究结果,对各区域低碳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