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2000~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种地理空间的视角,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考察了中国内地31个省域城市化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的大小。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各个省域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均存在着空间自相关;城市化率对经济增长贡献逐渐增大;城市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但进一步上升的速度缓慢;城市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迹象逐步显现;城市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断减小。另外,本文在研究中还发现,与空间计量模型相比,普通回归模型由于忽略了空间因素,存在着不同的高估或低估现象。  相似文献   

2.
王军 《新疆财经》2014,(2):19-23,80
本文采用我国1985年-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和估计了我国保险业发展、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非寿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而寿险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不显著;城市化水平、非寿险业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关系,而寿险业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抑制效应;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非寿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此,本文提出政府应加大对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均衡发展寿险业和非寿险业,重点支持县域和农村保险业的发展,拓宽保险业参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途径;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以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重视非寿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空间依赖是广东市域经济实现长期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本文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基础上,构建了空间计量SDM模型,利用广东市域2005-2012年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从空间分布角度看,广东市域经济呈现出明显的"高高"和"低低"集聚趋势,并以"块状"实现整体快速增长或缓慢增长的特征;2从空间依赖角度看,广东市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3实证分析表明:实物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公路里程数以及贸易开放度均对本城市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会对其邻居区域产生负的空间溢出。而城市化水平不仅能够显著的促进本城市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会对其邻居区域产生正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4.
采用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两方面构建基于双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区域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在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双重空间因素作用下,政府支持对本地创新质量和其他区域创新质量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又以经济距离的作用更强;金融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了本地创新质量,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了其他区域创新质量。  相似文献   

5.
日本二战后的经济较长时间地保持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经济增长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城市化显著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并对房价形成支撑;金融支持对房地产价格有显著的助推作用;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和破灭又重挫了日本经济。这意味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需要正确处理其与经济增长、房地产业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是聚集经济、聚集负经济还是随机过程在主导中国经济的空间演化?本文利用全局空间统计方法与城市经济数据(1996、2001和2006年)分析中国经济的空间演化趋势,使用城市交通运输量(客运和货运)确定在某些城市之间是否存在正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这十年里,中国投资、消费和个体就业都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空间收缩、密集化趋势,城市交通运输格局也具有非常显著的空间收缩、密集化趋势,表明中国经济核心区的城市比经济边缘区的城市增长快,城市体系总体并没有呈现平行等速增长的现象;这些趋势表明聚集经济是驱动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的主要力量,聚集负经济和随机过程的影响比较有限。本文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布局应该以推动经济核心区的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空间经济结构特征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空间经济结构特征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空间经济的专业化与多样化特征具有积极的创新促进效应;城市化程度对发明专利申请有显著积极作用,但对非发明专利申请影响稍弱。分城市规模看,直辖市与一般大城市对发明专利申请及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中等城市作用不明显。最后,在区域创新过程中,专业化与城市发展水平交互作用不甚明显,而多样化与城市发展水平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中国2000年县域截面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假设检验,首次对2000年中国2030个县域的增长集聚与差异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2030个县域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县域经济增长不仅与人力资本、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还与相邻县域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可以部分解释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化的内涵,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三个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对重庆“一小时经济圈”21个区县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在地域分布上,空间分异非常明显,经济城市化的空间差异起绝对的主导作用.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三者之间共同存在着一种圈层结构;(在整体发展阶段上,整体协调性水平不高,基本处于(0.3 ~0.5)的拮抗阶段,空间分异不明显;(依据彼此间协调度主宰程度,将其划分为人口-经济、经济-空间、人口-空间、综合协调导向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安徽省1979—2008年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发现,安徽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但高等教育对其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未能有效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推动经济有效增长,文章对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析,发现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显著,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教育规模增长、事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不均衡的现状。据此提出了要重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短期作用与长期影响,继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并扩大经费来源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验证了经济开放、非国有化、财政改革等经济政策及其相互作用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1)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外资的利用)是中国过去十几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因素,但这一现象在西部并没有表现。(2)财政改革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政府从经济活动中的退出显著地提高了经济增长率。压缩预算外支出的比重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这一特点在西部较为显著。(3)经济开放、非国有化和财政改革等经济政策在影响经济增长时是相互作用的。非国有化政策并不独立地影响增长,而是通过影响政府退出经济活动对增长的作用而影响增长的,而这个情况主要在东部有所表现。(4)在控制了经济政策及其相互作用的因素以后,区域经济存在着“条件收敛”的趋势。(5)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东部取得了更快的增长绩效,而中部和西部的增长绩效并没有显著的差异。(6)西部的经济增长模式与东部、中部有显著的差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在西部显著地低于东部和中部。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也是中国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94~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政府竞争、公共支出、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发现包括:其他地区的总体财政支出或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财政支出水平的增加能够显著地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其他地区的基本建设财政支出或行政管理费财政支出的水平或比重的增加的作用截然相反;本地区更低的预算外财政支出水平、更多的人力资本积累或更高的贸易开放度都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地区财政分权程度的空间策略性互动以及地区财政分权本身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且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及其作用机制:1993~2006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分析方法,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四部分,利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长三角经济增长与这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所贡献的经济增长主导着长三角各县市区的实际经济增长;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这种空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产生明显影响;物质资本积累是惟一使得长三角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因素,主导着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的方向;人力资本、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等使得长三角经济增长趋异,对长三角的经济差距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构建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框架,通过选取我国30个省(区、市) 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绿色金融指标评价体系,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将绿色金融分解为不同维度,发现从不同维度来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也不相同。进一步研究得出,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程度上有着空间上的异质性,绿色金融发展对东北地区的影响远高于西部地区。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发现,绿色金融在空间上能够很好地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且因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故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依据研究结果,本文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胡寅 《科技和产业》2023,23(18):207-212
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是促进我国经济水平总体增长的重要途径。作为反应高科技水平的科技投入量,能极大地提升居民信息的可获得性,提升享受型、发展型产品的消费倾向,促进居民的消费。基于2015—2019年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检验,对科技投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的空间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与居民消费水平在我国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两者在全国范围内的差异明显,发展水差距较大,空间外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是不同发展水平的都市圈通过竞争与合作形成的空间交互与叠加的经济区域。城市群经济增长主要受制于要素禀赋、结构、功能及创新等方面,城市群经济增长需要从要素投入、产业布局、空间异质性等多重维度进行考察。引入空间权重的中原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对资本积累的依赖程度较高,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明显;中原城市群内部联系较弱,创新程度较低,没有形成基于空间和产业的多维价值链,基于分工与专业化的城市体系尚未形成,产业升级效果不明显。中原城市群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在发展中应体现柔性化、层次化、多样化和多核化的发展理念和推进措施,各城市内部形成"中心+组团"发展格局,形成优势互补、开放协同和功能完备的城市体系,加速推动空间效应的形成和提升,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推动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多年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同时,以市场一体化为导向的国内体制机制改革也在稳步进行,其与对外开放一脉相承并相互促进。本文从市场一体化演进视角考察贸易开放对地方经济增长的非同质性作用。研究显示,贸易开放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依赖于当地市场化发展的进程。当地区市场一体化发展水平高于特定门槛值时,开放机制对经济增长会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市场化发展水平较低时,开放机制的作用发挥将受到制约而不能很好地显现,异质性门槛模型的估计结果证实了这一点。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区域间推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统筹还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外溢效应,地方经济增长能够从区域联动的市场一体化发展布局中显著获益。本文的研究意味着,要更好地发挥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不仅要有效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还应立足于整合不同地区市场一体化演进的结构差异,加强区域之间要素市场建设和经济互联,培育并完善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共同市场秩序和制度环境,以求开放机制的政策红利能更好地发挥其潜在效用。  相似文献   

19.
李婷 《发展》2009,(8):130-130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时期,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重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国民产出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本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新疆1985--2007年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得到结论:滞后期不同两者之间作用程度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厂商间的联系效应是FDI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联系效应就越明显,经济增长就越快.通过经验检验,本文没有发现中国金融发展与FDI的结合显著地促进了联系效应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金融发展的低水平.因此,推进中国金融制度变迁,实现金融市场化与自由化,提升金融发展水平,是强化联系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