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1年来(2000~201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GDP和旅游总收入为样本,先采用加权变异系数衡量省际之间的差距,结果表明虽然旅游差异始终大于GDP差异,但旅游差异在快速减小;再按Theil指数将总差异分解为东、东北、中、西四大地带间及地带内差异,GDP的总差异与地带间差异呈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地带内差异呈波动状态但变化幅度都不大,但地带间差异起主导作用;而旅游总差异、地带内差异都呈现出缩小的趋势,并且是地带内差异贡献较大,表明旅游对调整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省1978—2006年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的区域差异进行基尼系数测度分析,反映出内部差异呈缩小趋势。运用锡尔系数嵌套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东、中、西三个地带中,中部地带内差异最大,地带间差异其次,东、西地带形成发达、欠发达两个趋同俱乐部,地市内差异两极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3.
皮亚彬 《山东经济》2015,(1):147-155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呈现出新的趋势,四大地带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总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1978-2004年四大地带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从2004年至今四大地带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逐年缩小。从产业层面看,服务业扩散的速度慢于制造业扩散的速度,制造业更容易从发达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十大城市群内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城市;发展阶段较高的城市群,经济活动开始从城市群核心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而对于发展阶段较低的城市群,城市群内部经济活动则向核心城市集聚。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宪  刘勇 《开放导报》2008,(3):32-37
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区域经济继续保持普遍加速高位运行态势,地区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增长速度继续呈"西部东部快、中部慢"格局,差距继续有所缩小;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总量比重结构差距呈"地带缩小、省区拉大"态势。2008年我国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趋势,增长速度可能稍有放缓,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绝对差扩速放缓、相对差距略有缩小"态势。本文提出了2008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成  肖雁  毕剑 《改革与战略》2014,(1):115-119
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是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Theil指数等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山西省2001—2011年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山西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区域旅游经济绝对差异逐渐扩大,而相对差异呈现缩小态势,旅游经济总体向良性方向发展;空间上,中部地带内城市旅游差异显著,是地带内旅游差异的主要贡献者,而地带内差异又是造成全省旅游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分析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缩小区域旅游差异、促进全省旅游业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山东省1978-2006年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的区域差异进行基尼系数测度分析,反映出内部差异呈缩小趋势.运用锡尔系数嵌套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东、中、西三个地带中,中部地带内差异最大,地带问差异其次,东、西地带形成发达、欠发达两个趋同俱乐部,地市内差异两极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河北省11个市的人均GDP指标,通过计算其标准差、变异系数、最大最小值系数、基尼系数,对河北省1995-2005年之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区域经济发展趋于不平衡,最后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发展及其区域差异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分析探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省区差异、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缩小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省区差异的时空演变过程与演变趋势,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国家政策等方面探讨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省区差异形成和扩大的成因,提出了新时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分析了2000—2015年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过程,并从空间维度和产业维度解析了广东区域经济差异持续变化的动因。研究表明,广东区域经济差异以2009年为转折点呈现出先持续较快上升后平稳缓慢下降的变化过程。在空间维度,影响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四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其次是四大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在产业维度,四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发展差异大于区域内部的产业发展差异。其中,工业对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其他服务业和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影响在增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中国三大经济区的划分入手,选取人均GDP作为测评指标,用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对1978~2008年的区域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全国范围内区域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拉大,相对差异有所缩小;②东部与中西部差异十分明显,而中西部之间差异不甚明显;③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中部呈波动中下降趋势,西部处于波动中,但总体变化不大。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作简要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区域环境、要素投入、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2000年以来广东省财政收支差异的演变态势,同时与全国及江苏省的财政收支差异演变情况进行比较,本文发现广东珠三角人均财政支出水平低于我国西、东北部区域。广东四大区域财政均等化程度仍然较低,且缩小进程慢于全国,也低于江苏等省区,突显广东省地区财政的均等化程度低的严峻性;进而提出建议:必须深化广东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改革,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的财力支持,加快缩小区域财政收支差距、区域投资差距、区域城镇化水平差距、区域产业结构差距和区域公共教育设施及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12.
中国省区工业产业专业化程度实证研究:1988~200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构造产业地方专业化基尼系数,利用工业产业增加值数据,直接测算从1988年到2002年每个省区的工业产业专业化水平,发现我国省区产业结构出现了“两头高,中间低”的格局。根据各个省区十几年的地方专业化基尼系数的整体变化趋势,把省区划分为降低型、U型、增高型和大致不变型,并发现中西部的专业化程度提高,而东部大部分省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一个调整的过程,地方专业化基尼系数先降低,之后有些发达省份又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理解,从生态经济、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治理和生态文化五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全国各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区域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基本呈现出三大地带梯次下降的地域分布态势,其中京津和江浙沪一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最高;东部省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具有绝对优势,中部省区略低于东北省区,高于西部省区;在各省区中,东部和中部省区区域内差异较大,西部和东北省区区域内差异较小。通过进一步分析,认为提高五个系统层的协调度是提高东部和东北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地区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在区域经济研究领域一直广受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在1952~2004这50多年来地区发展差异的历史演变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平均对数偏差(meanlogdeviation)、Theil指数、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这四个差异指数对不同地区进行比较说明,进而对差异指数进行分解,研究各省市对指数的贡献,以解释地区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联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三大地带为基本地缘格局的区域差距也丰不断的扩大与升级。并且,这种差距表现为多层次和全方位的。从三大地带来看,不仅三大地带之间的差距在拉大,而且三大地带内部的差距也有不断扩张的趋势。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区域差距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现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区域差距会自行缩小。但是,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轨迹和相关的实证研究都已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市场力量不仅无法使区域经济差距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迹象。那么,区域差距与经济增长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以及区域差距-区域增长-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联动关系,就成为了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任何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现象。在中国,不仅东、中、西三大地带存在显的经济差异,各省区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以江苏为例,虽然其一直是经济大省,在国民财富增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2006年GDP总量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大关.仅次于广东、山东,位居全国第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空间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指标,对西北五省区27个行业2003—2010年的行业空间集聚情况进行测定,得出各行业空间基尼系数和加权平均空间基尼系数,然后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代表行业分析产业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弹性角度分析27个行业集聚变动弹性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变动幅度大小不一,加权平均空间基尼系数的总体变动趋势处于"倒U型"的下降阶段,产业集聚程度与工业发展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改进的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了201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博弈结果,研究发现:中国工业企业创新绩效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出先降后升的“V”型走势。中国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区域差异明显,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总体上看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中部居中”的梯度走势。从各年份来看,东部呈现出持续下降然后强势复苏的走势,中部地区呈现忽高忽低的波浪形走势,西部地区则是持续下降然后缓慢复苏。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创新绩效差异趋于收敛。各省区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区域利用模式可划分为6类。各省区需依据其模式特点采取不同策略提升工业企业创新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我国东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的区域单元,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基本依据,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1990--2006年我国东部地区内入境旅游发展的差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缓慢缩小;相对发展速度差异显著,呈现“马太效应”:区域差异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然后,文章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地缘关系和宏观政策四方面对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快落后省区入境旅游发展、保持发达省区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全国及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差距变动测度,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呈现"缩小—扩大—再缩小"的三阶段变化趋势,地区差距在2003年以后趋于缩小。全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趋同趋势,且东部地区内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进一步,通过对地区差距变动成因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了市场化进程和区域政策从空间范围对差距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度、市场容量和市场化程度对2003—2011的地区差距趋同起正向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劳动参与率对差距趋同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