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我国会计领域的“顽症”,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已经对国家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拟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失真原因、危害的讨论,提出一些治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许艳芳 《新智慧》2004,(11A):14-15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有关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讨论都被三种主流观点所左右:第一种观点可称为“公司治理模式”。这种观点认为,公司治理机制的薄弱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主张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角度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就是这种观点的主张。第二种观点可称为“政府监管模式”。这种观点认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在于政府监管不力,主张通过强化政府的监管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第三种观点可称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模式”。这种观点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力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所在,主张通过赋予注册会计师必要的独立性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3.
会计诚信缺失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栋粱  王涛 《新智慧》2005,(2):20-21
我国将会计信息失真划分为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件会计信息失真、人为会计信息失真和非人为会计信息失真等。对于会计信息失真,公认的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不完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但在发生r令人震惊的安然、世通事件后,人们发现即便是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在拥有较完备的会计理论、会计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条件下,也会出现严重的会计造假、会计欺诈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是整个会计界的诚信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失真是困扰会计界多年的问题。会计信息,尤其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本身,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我国会计领域的“顽症”,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已经对国家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解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会计信息失真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直是差强人意,“列假帐”、“报假数”等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本试图从博弈论分析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期得到抑制银行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围绕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结合会计准则讨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着重分析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各方面因素,内容涉及宏观经济环境、微观市场环境、会计报表的制造人、经济警察注册会计师、上市公司债权人及控股公司等有重大影响力的第三方,从而阐明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及其恶劣影响。最后从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司法机制的约束两个角度提出一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特征的理解,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会计信息质量保障系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失真”的判断标准,阐述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并提出了遏制和消除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银行作为“现代经济核心”,其会计信息是国家制定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依据。因此银行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阻碍和制约了自身的经营及发展.还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该文就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0.
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为此,国家推行了“会计委派制”。按照经济学和会计学本身内在规律,任何有偏和贩会计管理模式都不能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所以,必须建立独立的无偏向的会计服务公司。  相似文献   

11.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引起了会计界的巨大反响和深思。人们从不同的侧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失范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主要原因,它犹如一个无底的黑洞,吞噬着会计人员职业行为规范。本文试图从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水平,重塑会计职业道德入手,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会计问题。它直接危害了资本市场,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失真既有企业外部原因,也有企业内部原因。所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提高造假成本,从根源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13.
“长期待摊费用”和“待摊费用”因其受益期及其按受益期分期摊销的期限不同,有些企业便以此将这两个账户作为盈亏的调节器,造成利润的不实,会计信息的失真。企业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种种舞弊表现及其危害性,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包括:加大依法治假的方法;企业内部应保证成本费用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建立和完善审计制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实行会计委派制,治标兼治本。  相似文献   

14.
会计信息不实是目前经济领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安然、银广夏事件等,涉及的都是会计造和审计违规等问题。本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比比皆是,大案要案层出不穷,“银广厦”、“琼民源”、“郑百文”的丑闻早已被我们所熟知。“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虚假”、“会计造假”、“会计数据水分大”等词汇大概是近几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经常可以在一系列媒体上看到它们的影子。朱镕基总理考察上海、北京两所国家会计学院时也都提到了“不做假账”的问题。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资本市场接连出现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信息失真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不仅严重扰乱国家经济秩序,而且也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给国家经济造成伤害,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可以说,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我国会计界的一大顽症,因此,全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研究其综合治理的对策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本文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透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对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找出相关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和会计人员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完善法规建设、严格执法,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的地位、素质和职业道德,形成合理业绩考核体系,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失真预防措施是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是积极的,防患于未然的措施;而等到会计信息失真后再治理是消极的做法,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本文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后,着重阐述要预防会计信息失真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及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暴露出一些会计造假事件,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经营、投资者利益,以及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都有着巨大的危害,本文基于此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既有社会、经济原因,也有历史背景因素,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可概括为人为主观故意造假和因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错误两种类型,应针对不同情况分别予以治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会计人员应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职业道德自律,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