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郑鑫 《开放导报》2012,(1):13-17
文章通过分析1999~2009年地方财政及2008年浙江省县级财政的收支数据,证明现行财政体制是城市政府对农民工实行"条件准入"的制度因素。要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应根据"非竞争"和"非排他"的程度,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公共支出责任;地方财政的征税对象应由GDP转变为财产价值,因为GDP对居民数量边际递减,而财产价值对居民数量边际递增。  相似文献   

2.
丁静 《改革与开放》2006,(12):21-22
<正> 提出问题1994年我国建立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一般性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1)按照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2)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从而确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收入。(3)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实行规范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实行十余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和中央的财政收入皆得到大幅提高,然而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矛盾也逐渐显露。  相似文献   

3.
文小才 《北方经济》2007,(13):12-15
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财权、事权划分不对称 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灶吃饭"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对财权的划分还比较明确,而对事权的划分界定不清晰.  相似文献   

4.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几个问题许昕我国的财政体制,从1980年到现在,进行了三次比较大的改革。1980──1984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又称“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1985──1987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1...  相似文献   

5.
从今年1月1日起,新的财税体制在我国全面实施,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新的财税体制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新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形成中央、地方两套体系。新的财税体制科学核定各地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初步形成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利益分配格局。新的财税体制体现了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的原则,有利于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合理增长;有利于加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更好地发挥财政在调节地区分配上的作用;有…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联邦各级政府的财政关系刘明慧  俄罗斯正处于经济与政治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面临挑战的核心问题,就是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具体地讲,就是各级政府如何摊派支出和分割税收。本文将对俄罗斯联邦现行体制的有关问题作一分析。一、各级政府收支的划分俄罗斯联邦是一...  相似文献   

7.
“财政乃庶政之母”,国民政府力图确立近代财政体制,抗战时期,努力协调战时财政集权与财政自治之间的关系。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构建战时财政体制以统筹整合全国财政资源,为此急需将县级财政纳入到国家财政统制体系内。1941年国民政府第三次财政会议,设立国家财政系统和自治财政系统,明确国地收支划分。国家财政通过田赋征实等措施集中主要财政资源,确保“财政中央化”;地方财政确定为“自治财政”,以实现“自给自足”,更好地支撑抗战。县级地方财政则通过整理自治税捐,清理公有款产,调整收支系统,确立了其在国家财政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制度体系和管理架构相继完善。自治财政承担着后方战备设备供应、征发购运、难民救济等抗战使命以及“管教养卫”等地方事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政府间财政关系沿革特别是八十年代实行“分灶吃饭”财政大包干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1994年的分税制作了具体部署,改革财政包干制,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实行分税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并于1994年  相似文献   

9.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间财政上的"分灶吃饭"始于80年代初期。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改革,即划分了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这一改革并没改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上"分灶吃饭"的性质。近几年,各地区省级政府与地市级政府之间、地市级政府与县级政府之间,以至于县级政府与乡镇级政府间,也都陆续实行了建立在分税制基础上的"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逐级向下实行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对于促进各级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减轻上一级政府的管理强度具有现实意义,但也带来了诸多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根据省情,对财政体制做了四次大的调整,较合理地界定了省与地、市县的财政分配关系,从根本上打破了省里吃中央“大锅饭”、地市吃省里“大锅饭”的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特别是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了较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分配关系。省财政通过实施财政收入“亿元县工程”、“上台阶工程”和困难县“自立工程”,建立并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采取以奖代补、消赤配套、优惠政策“捆绑”使用,与目标责任挂钩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1995-1999年,省、地、县三级(不含厦门)财政总收入分别递增13.58%、15.80%。14.96%,在实现各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共消除滚存赤字2.37亿元。1999年财政收入亿元县(市、区)达68个,约占全省县级预算单位数的73%,其中晋江市、福清市、南安市和马尾区财政收入都达5亿元以上。但随着以市场化为取向改革的深入,福建的财税体制上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与问题,影响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一是省对下财政体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1994年中央对各省全面实行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同年,福建省也对市地县实行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福建省分税制财政...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理顺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1994年,中央将在全国推行分税制。这一改革,必将给长期从优惠性的财政递增包干体制中受益的深圳乃至罗湖区带来深刻的影响。面对利益格局的调整变化,我们必须思考应对的举措。 一、分税制改革对罗湖区财力的影响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规范中央和地方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分税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作为一项制度,已发展得十分完善和成熟。它的基本原则有三项: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划分中央和地方税种;中央、地方分设国税局和地方税局,各收各的税;中央集中必要的财力。这三项,也是我国推行的分税制改革所采用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我们刚刚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可能把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分税制办法原封不动地担过来。我们实行的只能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税制。原因在于,实施分税制改革所要解决的最重要最直接的问题,是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但解决这个问题,又不能过分地减少地方既有利益,从而影响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分税制改革的进程。将是渐进式的、温和的改革,在开始阶段保留财政包干体制的积极成果,经过一个过渡时期,逐步完成新老体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一、广东财政初步改革的现状及其特点广东财政的初步改革,是经过总结三十多年财政工作状况,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而进行的。广东财政在三十多年来,尽管也进行过多次的改进,但总的来说还没有改变“统收统支”的“吃大锅饭”的状况。收入多少要全部往上交,必然产生“鞭打快牛”现象,不利于保护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收入少的可少缴或不缴,靠上面给钱花,实际上是保护“落后”,财政收入时好时差不稳定,财政收入增长缓慢。1980年,中央对广东实行财政大包干后,我们积极做好了改革的准备工作,于次年对各地进行改革的新尝试。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初步改革了财政体制。为了改革原有财政体制“统收统支”造成的弊病,我省从1981年起对各地财政体制进行了初步改  相似文献   

13.
"乡财县管"是针对我国乡镇财政面临的困境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对乡镇现行财政体制的改革与重构必然会给广大农村带来深远的社会影响。"乡财县管"改革对于规范乡镇财政收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乡财县管"改革的提出1994年我国开始的分税制改革,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重新划分事权与财权,确立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这一体制经过十多年平稳运行发挥了一系列正面效应,同时也逐渐积累和显露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许学丹 《特区经济》2005,(8):358-359
目前,高校多元筹资的途径有如下几条:1.积极争取政府投入。由于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着较强的正外溢性,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发展高等教育中应占的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实行分级计划拨款,“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新财政体制。“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反映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各高校年度预算时,实行“预算包干,结余留用”的财务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1994年税制改革确立了新的中央与地方税收权限划分模式,对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配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行的税权划分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税权划分关系,对进一步改革分税制财政体制,处理好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建立时,政治经济体制照抄了苏联的模 式。苏联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公有制。地方财政由中央控制,地方政府把所有的收入都上交中央政府,再由中央在各个地区重新分配总收入。地方没有独立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是为了实现中央政府占主导地位并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和收入划分。自我国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中央事权下放不断增加,地方政府却没有财权和决策权也体现出来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一些问题,例如事权和财权的不平衡,使得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来获取大量的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大量举债,却无法偿还;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转移支付资金没有有效利用等问题,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决定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资兴市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从本市的实际出发,在上级政府对市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框架下,对乡镇财政又建立和实行了“核定收支、分税分成、支出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收入预抵市财政拨款+财政工作目标责任制+财政工作一票否决制”的新型财政体制,使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乡镇财源建设快速发展。1994年,全市乡镇财政收入上升到2876万元,比1993年的2118万元增长了35.8%;今年上半年又完成正常性收入1246万元,比去年同期979万元增长了27.3%。全市“一乡一业、一业多品”的、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财政承包制阶段还是分税制阶段,中国渐进式改革过程的主轴都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改革。通过将中国分权体制的变革历程与中央、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相对变化结合起来分析,可以发现财政承包制在边际上增加了地方政府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比例,模拟出了类似于市场竞争机制的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机制。但是,各地方政府在财政收支划分等财政问题上往往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这就造成了"两个比重"的下降。而分税制则确立了以正式法规为基础的税收分成方案,改变了承包体制下中央与地方一对一讨价还价的局面,从而充当了在新的制度环境下重塑中央与地方分权关系与利益分享格局的关键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一、转变财政职能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从1982年到1994年,我省财政管理体制经过四次调整,逐步为转换财政职能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较合理地界定了省对地市县的财政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了各级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实行分税制的四年来,我省累计向中央净上划增值税和消费税约70亿元,成为向中央作贡献的省。1997年,全省财政收入完成251.33亿元,是1978年16.61倍,年均增长15.9%,高于全国1997年比1978年财政收入(不含债务)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