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球化导致全球市民社会的形成,从而导致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对它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加以考虑.我们不能绝对地排除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法上的主体资格,而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组织状况和社会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条件下赋予它们一种有限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非政府组织兴起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全球空前发展,在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非政府组织致力于人权、教育、环境、公民参与、难民救济等领域的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当今和未来全球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非政府组织的影响日益突出,但目前对非政府组织的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研究非政府组织兴起的社会背景,探讨非政府组织的理论依据。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非政府组织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治理视阈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转变政府的治理观念,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需要解决的诸多课题之一。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特的社会治理优势,有效回应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优化结构、组织创新和社会整合的重大作用。为更好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应该采取必要的治理策略,从重新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建立健全管理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与管理以及促进非政府组织的自律建设和能力改造等方面入手,更好的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格局的改变,导致了国际法的制定形式较此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广泛参与,在赋予民主新含义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国际立法民主只是一种治理形式,作为工具,其不可避免地具有双面性。只有建立在对民主这一充满弹性的概念辩证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不断通过强化国际法的民主来提高国际立法质量,从而在法律的正当性和科学性方面增强国际法的拘束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现存问题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类型,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公共部门的一部分,其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正扮演着越来重要的角色。本文讨论了非政府组织在我国政治改革中的作用,同时阐述了中国非政府组织目前发展的困境。最后指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其它主体间合理分工、合作制约,形成良性伙伴关系,同时还应该特别注意政府的角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的中国,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增多。政府肩负着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直接责任,因政府组织体系、资源分配、人员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仅仅依靠政府力量应对群体性事件很难做到高效、快速、协调、灵活,应当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应当健全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法制机制、互动机制、预警机制、自律机制、监管机制、动态机制,努力推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众商务》2011,(10):45-45
日前,全球基金RCC艾滋病项目发出招标启事,正式面向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招标。 中标的非政府组织将获得全球基金的资助,专职负责管理防治艾滋病的社区组织参与事务。  相似文献   

8.
当前,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实践中,非政府组织面临着治理的效能低下等问题。因此,需要非政府组织通过强化组织信念,构建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信任机制,以及加强与政府合作等来提升非政府组织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导读:国家治理是治理主体根据治理需要和特定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国家治理的客体施加有意识的、系统的、专门的影响,从而改善民生、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推动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互为基础,建立和加强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长久良性互信机制也就成了必然之势。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发展转型期,我国社会平稳、和谐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尤其是非政府组织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要想有效地服务社会、参与治理,伦理建设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开展伦理建设,可以实现完善内部治理、增强服务能力、支撑社会管理创新等多重效果。为了确保非政府组织伦理建设在精神、规范和行为等层面都取得积极成果,应当整体提升,系统地从价值、制度、组织和人员建设等路径综合开展。  相似文献   

11.
效能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本能的体现,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机制,没有一个高效的政府,不论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当前,建设一个高效政府,要树立政府效能新理念,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效能机制,成为高度负责的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2.
转型经济期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合理性趋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经济期,政府经济职能必须转换,其合理性趋向为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转变,即: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趋向;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趋向。政府微观经济职能转变的合理性趋向为: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向社会组织转化政府原先承担的涉及微观经济的社会职能;宏观经济职能转换的合理性趋向为要强化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政府的职能无所不包。这种无限政府并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管理好城市。有限政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城市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也是提高城市政府管理效能的要求。城市政府主要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提供城市有效的公共产品,对城市各类市场进行监管,建立覆盖整个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网。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区域软实力,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政府公信力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区域内社会稳定发展以及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公信力存在下降的趋势,在严重影响社会信用环境及地方投资环境的同时,也妨碍了政府与公众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的建构,增加了政府管理成本,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应提高政府公信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寻宏观经济振兴中府际协作的作用,从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并基于博弈理论验证出政府的协作会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通过建立一种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判定政府协作关系、社会资本投入等解释变量及其他一系列控制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内在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协调合作与经济发展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的统计数据结果也显示出,地方政府间协调度指标值的提高能够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率,也能够带动整个市场范围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寻宏观经济振兴中府际协作的作用,从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并基于博弈理论验证出政府的协作会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通过建立一种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判定政府协作关系、社会资本投入等解释变量及其他一系列控制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内在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协调合作与经济发展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的统计数据结果也显示出,地方政府间协调度指标值的提高能够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率,也能够带动整个市场范围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介入,缘于一种双重压力:分税制以后地方事权的比重普遍高于财权带来的压力和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的代理机构的压力。在双重压力之下,面对资源的约束,依据现有土地供给制度,地方政府介入城市房地产开发,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动员社会各种资源进入房地产市场,达到财政增收、GDP高增长的社会经济目标。这种介入也对城市房地产价格有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与软环境建设滞后有直接的关系。文章阐述了东北地区在经济增长、人口形势与产业结构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分析了该地区在思想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政策环境、信用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东北地区软环境建设滞后的根源在于政府在软环境建设中的主体责任不明晰,突出表现为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责任主体,政府应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软环境建设的规划者、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管者。通过树立软环境建设第一责任人意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绩效考核和行政问责来完善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区域软环境高地,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机会公平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平性的基本涵义是人人机会均等。提供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是最大的公共品,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在GDP高速增长的中国,如何实现真正的公平增长,保障全体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是政府紧迫的任务和责任。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市场准入、分配过程的公平。其实,就业公平与分配公平仍是结果,还有更深层的始源性的问题,如:就业机会公平要首先解决教育公平,市场准入公平需要解决公共权力的运行公正,分配公平首先要解决起点公平。这些都是不能由私人提供而要由政府努力加以解决的公共品,构成政府不容回避、不能缺位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有史以来都是一个纷繁复杂的问题,对经济的长远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清代,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经历了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和中央与地方争权型3个阶段,中央与地方地财政关系的演变与社会性质、政府职能、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当前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仍处于改革阶段,借鉴清代财政分配关系对完善中国财政分配体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