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从帕累托最优以及帕累托改进的视角观察中国经济改革。在分析的过程中,将经典帕螺托最优的条件加以改进,首先放宽“生产技术条件不变”的条件,阐述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是生产的帕累托改进,继而放宽“个人效用量独立”的条件,认为“西部大开发”即是交换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2.
审计规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界常用“帕累托最优”判别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理论分析认为,在一个标准的、无缺陷的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中“帕累托最优”才能实现,但这仅仅是推演而不是市场运行的实际结果。实践证明,市场机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系列固有缺陷,市场失灵由此萌生,表现在自然垄断、外部性不经济、竞争不完全、信息失灵、劣质品、宏观经济失衡、市场机制的短期性和滞后性等。  相似文献   

3.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道德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道德内涵是指:弱者不被侵害,参与者能够获益和诚实者能够胜出。由于政府干预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并且不存在一个民主决策制度在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时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因此,政府干预的道德内涵难以全面达到,但可以作为参考系和努力方向,以便减少经济变革中的政策错位和道德迷乱。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经济中一个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可能的。福利经济学的次优理论承认垄断是一种扭曲的市场环境,它认为在扭曲因素影响下的最大值解是低于帕累托最优值解的次优解。当经济环境中存在外部性、垄断、商品税等扭曲因素约束时,承认这些约束因素,然后再寻找最优的资源配置组合。我国经济转轨中选择的转轨方式,实际是一个次优的选择。我国的渐进式改革其实质也是一种典型的次优。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随机鞅理论分别从基于可得信息集和完全信息集这两个角度深入地探讨了资本市场的信息有效性与资源配置最优性和次优性。在理性预期和交易成本为零的假定下,其基本结论有四:一是资本市场(条件)有效等价于事后帕累托最优,资本市场完全有效等价于事前帕累托最优;二是资本市场事后帕累托最优的充要条件是信息强对称;三是资本市场事前帕累托最优的充要条件是信息强对称和信息强完全;四是不满足信息强对称的资本市场一般只能实现事后帕累托次优,而不同时满足信息强对称和信息强完全的资本市场一般只能实现事前帕累托次优。最后,根据上述观点提出了实现资本市场完全有效或事前帕累托最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度的收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随机鞅理论分别从基于可得信息集和完全信息集这两个角度深入地探讨了资本市场的信息有效性与资源配置最优性和次优性。在理性预期和交易成本为零的假定下,其基本结论有四:一是资本市场(条件)有效等价于事后帕累托最优,资本市场完全有效等价于事前帕累托最优;二是资本市场事后帕累托最优的充要条件是信息强对称;三是资本市场事前帕累托最优的充要条件是信息强对称和信息强完全;四是不满足信息强对称的资本市场一般只能实现事后帕累托次优,而不同时满足信息强对称和信息强完全的资本市场一般只能实现事前帕累托次优。最后,根据上述观点提出了实现资本市场完全有效或事前帕累托最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石贵发 《现代财经》2002,22(1):20-23
自从科斯在《企业的本质》提出交易成本以来,传统的经济学一直用这一理论解释企业代替市场的原因,本文试图把科斯近理论用来解释帕累托效率和经济制度变迁的理论,说明在交易成本存在的情况下,现的经济只能达到帕累托“次”优,而非理想中的帕累托最优;同时,交易成本的存在也会延缓制度的变迁,从而不能实现理想的制度演化。  相似文献   

8.
鞠建东 《经济学》2003,2(3):509-530
本介绍我们所研究的总量消费剩余方法。我们将老子的“为而不争”对应为市场经济的优化原理,定义为老子第二原则。老子第二原则在个人水平上的实现使市场有效率并达到个人水平上的帕累托最优。而老子第一原则“天之道利而无害”对应于帕累托改进,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由于自由市场不能自动实现最优收入分配。遵循“老子第一原则”的最大可能的社会进步的实现超越于自由市场力量之外。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沉淀投资、垄断与政府管制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企业处于完全竞争行业中,市场供求价格机制会实现帕累托最优,无需任何中介组织和政府管制;如果企业处于自然或人为垄断的市场条件下,政府管制就十分必要,此时往往将管制目标确定为社会福利最大化.当消费者购买产品进行沉淀成本投资,消费者无法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垄断企业就与消费者产生了双边谈判,进而会引起敲竹杠行为,大大降低消费者剩余,即便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也会带来收入不公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管制目标就需要由社会福利最大化转向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否则,不仅不会实现管制目标,而且还会恶化消费者剩余,从而使消费者合理合法地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因而,针对垄断市场,尤其是自然垄断(主要是公用事业部门)市场所进行改革以及重新认识消费者—企业—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资本主义的基础是竞争,而社会主义的基础则是合作。然而,虽然过去相关研究所提出的市场社会主义精确模型足以用来估算和讨论经济均衡,但这些模型从未将生产合作(或者更普遍地说,所有涉及经济行为的合作)纳入其中。因此,引入一种康德主义的经济最优化方案,对个人在劳动和投资决策中的合作进行建模,就与那些满足于纳什均衡的最优化方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证明,只要满足以下条件:除去工资和租金,剩余利润将不再分配给股东,而是按照对公司的贡献分配给工人和投资者,通过康德主义最优化方案建模得到的“合作均衡”总是帕累托最优的。因此,公司的全部产出都被分配给生产要素所有者,且不存在股东,就会实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1.
EVA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作为目前国际上比较前沿、高端的企业评价体系,理论界普遍认为其评价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通过对企业评价的本质进行研究,我们认为企业评价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其评价目标必须服从于衡量评价资源配置状态的最高原则与目标——帕累托最优。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企业评价目标,就是不同条件下的帕累托最优。中央企业在引入推广EVA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时,需要把帕累托最优作为评价原则和目标,才能收到真正的评价效果,把EVA的引进、推广和消化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正> 社会主义经济能否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是一个老话题。早在三十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论战中,建立在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的兰格模型就显示:如果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计划当局充当瓦尔拉模型中喊价者的角色,根据供求平衡的原则;以“错了再试”的方式建立起一套均衡价格,社会主义经济就会像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一样,能够达到帕累托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投资并非多多益善,它有一个合理的限度,即人力资本投资存在一个帕累托最优的水平。该文认为既定资源在物质资本投资上的边际报酬与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边际报酬相等,且人力资本给每一个厂商带来的边际报酬相等时,人力资本投资便实现了帕累托最优。这就要求全社会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上的投资齐头并进;并且,只要政府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不超过帕累托最优水平,则个人的自利行为就会自动地填补"帕累托缺口"。  相似文献   

14.
一、几种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 (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我们知道任何企业它的财务管理行为都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生态市场何以失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斯的效益定理认为,如果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明确的产权界定都会达到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从科斯定理出发,似乎只要明确界分产权,市场就会自动建立,外部性及其它生态问题将迎刃而解。而现实却更多证明,“科斯市场”难以建立,为何?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16.
欧阳志刚 《经济师》2004,(2):124-125
委托—代理问题使得股东必须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 ,才能实现自己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大股东对监督的需求和小股东对监督需求的相同部分 ,大股东监督 ,小股东“搭便车” ;不相同的部分 ,大小股东各自提供监督 ,但程度不同。股东提供监督的纳什均衡数量小于帕累托最优监督数量。  相似文献   

17.
帕累托的社会学理论在社会学研究中独辟蹊径,将非逻辑行为界定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将逻辑行为划归到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在帕累托的社会学巨著《普通社会学纲要》中可以看到,他的社会学核心思想是剩余物。这一概念是他分析从个人心理到社会历史过程的起点,也是他用以连接个人与社会的桥梁。在对帕累托通过《普通社会学纲要》反映的社会学思想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尝试论证他如何用非逻辑行为构建个人与社会的桥梁,并分析帕累托的社会学理论对社会学方法论作出的贡献,即如何使社会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无所不包的人类行为皆在一定的精神快乐需要支配下而产生,皆为实现自我的一定的快乐满足而展开的结果。文章根据快乐理论对囚徒困境的解释,提出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人们并不总是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者帕累托最优,人们要达到的是最大快乐。利他行为能给局中人带来许多快乐,从某种意义上讲,利他便是利己(所谓助人为乐)。帕累托最优往往是理想,追求它要付出大量的代价和努力,而获得尽可能多的快乐满足则是符合现实的,而且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是在个体追求自身快乐最大化过程中实现的,从而体现了利己和利他合作博弈的利益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利益协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本质要求。文章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认为劳动关系和谐只能是劳资合作所产生的一种可能性结果,而劳资双方利益的帕累托改进则是双方能够产生合作的基本动因;在分析劳资双方的行为偏好基础上,对劳资合作博弈过程中双方利益的帕累托改进及其合作边界展开探讨,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价格和竞争等市场机制的作用,厂商和消费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商品的价格达到了均衡,市场自动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然而,在医疗服务领域,由于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外部性,使得市场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导致卫生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即出现所谓的“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