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杞麓湖盆区域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其在通海县的经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湖泊的兴衰对全县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农业环境的优化关系极大、影响全局。过去,由于对湖区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八四年六月,在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通海县生态经济学会于4月15日在通海县成立,出席成立大会的代表共计72人。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和丽江地区、昭通地区、楚雄州、怒江州、巧家县、禄丰县、禄春县、开远市等生态经济学会的代表出席了成立会,并致祝贺。成立会由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通海县生态办副主任、通海县政府办主任戴祖厚同志代表通海县生态经济学会筹备组向成立会作了学会筹备《工作报告》,指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控制人口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1984年以来,通海县开展以综合治理杞麓湖  相似文献   

3.
滇池、洱海、程海、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泸沽湖、杞麓湖、异龙湖等九大高原湖泊的水环境质量和治理成效,是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状况的重要标志,也是正在实施的七彩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通海县生态经济建设逐步由湖盆区域向中山区域推进。为了探索山区经济,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速山区致富进程,逐步建立良性循环的山区生态系统和高产、优质、低耗的生产系统,经调查分析,选定四寨村为试验示范区。四寨村辖小磨石、白兴寨、大寨、小新庄四个自然村,1988年列为省“温带水果综试区”。该村交通方便,林业资源丰富,发展经济林木条件优越,牧草资源和水利条件较好,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领导班子精干、事业心强,人均耕  相似文献   

5.
走生态农业道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1993年云南省生态农业学术研讨会建议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楚雄州生态经济学会、禄丰县生态农业建设委员会、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于1993年ll月3~5日,在恐龙故乡禄丰县联合召开“生态农业学术研讨会”,总结交流我省...  相似文献   

6.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笔者拟结合农村实际就生态农业发展问题作一点探讨。一、生态农业的含义与特征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  相似文献   

7.
由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省农牧渔业厅联合召开的云南省第二次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于1988年12月13至17日在东川市举行。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监测、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建设、生态经济和生态研究等部门的专家、教授9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根据生态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就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实现我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进行了研讨。会议认真总结了全省第一次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以来,在农业环境管理、防止农业污染、进行生态农业试点等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成绩,找出了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今后进一步搞好农业环境保护,增强农后  相似文献   

8.
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生态经济示范生态农业建设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生态农业区域划分和发展模式,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探索解决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汲取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精华,在不断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保障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高效、稳定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生态农业"一词最初由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the于1970年提出.1981年英国农学家M·K·Worthington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目标在于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以及不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10.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的演变与生态安全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梳理了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星云湖、阳宗海、异龙湖)的演变历程,依据湖泊演化阶段、湖泊生态系统发育阶段、流域社会经济特征、湖泊富营养化阶段、水质类别、生态安全水平、主导功能核心导向划分9个湖泊的管理类型,并提出了预防型、控制型、治理型湖泊流域生态安全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模型,以山东半岛为例进行计算与分析,计算山东半岛区域2004年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及生态赤字,分析山东半岛区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2000年至2008年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利用灰色预测方法对山东半岛区域生态赤字进行预测和分析.最后,从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减小山东半岛区域发展生态赤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发展的区域空间异质性对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分析其区域差异,对整体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意义重大。论文从生态基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四个方面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受水区11个省辖市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指数,并利用极差分析、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对区域间与区域内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与原因探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长期相对稳定的位置,从发展趋势来看,发展水平差距缓慢收窄。(2)区域整体差异主要来自区域组间的差异,该差异受所在区位与经济水平影响较大。区域组内的地区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投入、农业生产方式、地方政策与执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3)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与城乡人口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一致性的地区差异。基于分析结果,在政策倾斜、政策落实、科技、产业经营、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调控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技术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生态经济技术机制的基本内涵是通过采用生态技术来实现在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生态技术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生产实践的经验发展起来的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实用技术,是生态农业替代石油农业的技术保证。它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是确保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虽然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战略和中央城镇化会议所提出的提高城镇化质量、高度重视生态安全的指导思想对三峡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加快推进库区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资源要素向生态农业的集聚。政府应通过完善相关法规,统筹库区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农业资源开发原则,制定配套的财税金融政策,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生态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建立生物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加快培育生态农产品市场体系等措施推动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才能实现三峡库区经济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部山区人为扰动所导致的生态环境质量退化问题严重威胁着铁路建设与运营的安全,而经济生态农业水平落后是造成人为扰动剧烈的关键。经济生态农业示范是地方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校促进区域生态农业水平提高的常用手段,但限于经济、技术、工程等方面的制约,使生态农业示范建设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即使区域存在着丰富的农业资源。铁路建设项目在诸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利用铁路建设项目生态实体化工程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生态农业转型建设,对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保障铁路建设运营安全、拓展铁路建设效能、提升国有大型建设项目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我国县域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方法,探讨了区域化发展情况下的生态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以区域生态农业建设中景观整体格局设计和建立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循环经济模式为核心的区域生态农业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7.
庞永真 《经济师》2015,(2):20-21
主体功能区的建立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发展优势,弥补各区域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不足,为生态资源的保护提供新思路。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通过主体功能区各区域生态责任的科学划分以及生态资源和生态财政指标的确定,通过生态预算编制、生态预算执行、生态预算决算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从决策、执行到反馈的有机系统工程,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为政府生态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业区域开放对开发区农业自然资源进行广度和深度开发利用,大规模地改变了生态环境要素现状、触发和暴露出潜在的生态问题。农业区域开发又以其丰富的开发内容和集中的开发投入为开发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此,在开发资源,打破开发区低层次生态平稀现状的生态经济平衡。实现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化。促进开发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景观格局的时空分异是国土空间结构和功能演变的重要表征,揭示景观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子是构建人地关系和谐的国土空间规划格局的基础。研究以云南省杞麓湖流域为例,基于2002年、2010年和2018年三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揭示流域景观的时空分异特征,构建景观破碎化综合指数,结合实地调研成果与地理探测器剖析景观破碎化与自然和人文因子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02—2018年,杞麓湖流域林地、水体和其他用地面积总量减少,耕地略有增加,建设用地显著增加;流域景观整体呈破碎化发展趋势,且在乡镇水平上时空分异明显;高程、人类活动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坡向和坡度因子对流域内景观破碎化空间分异的解释差异显著,其中高程因子的解释能力最强;此外,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加剧了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态农业模式建设的区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我国生态农业模式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性进行了论述,认为影响区域生态农业模式建设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生态环境和技术经济两个方面,该文重点就全国不同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模式建设的制约因素、建设重点、典型模式及发展方向等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