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江泽民十四大报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是深入分析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做出的选择,也是实现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合理政策组合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  相似文献   

3.
2002年我国经济又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对外经济蓬勃发展,宏观调控不断加强。国际收支和外汇收支形势呈现良好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银行净结汇大幅增加;国内非法外汇交易萎缩,买卖价格与银行挂牌价接近,资本外逃现象得到全面缓解;外债规模略有增加,各项指标都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以内;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的精神,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出现了很好的形势,国民经济进人高速增长阶段。金融系统大力筹集融通资金,积极支持了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的合理资金需要,保持了货币的基本稳定。进入9月以来,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规模进行宏观调控的要求,各地银行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5.
赵雪芳 《中国金融》2005,(16):18-20
当前经济增长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记者: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GDP增长9.5%,CPI增长2.3%,处于“高增长、低通胀”态势.但当前经济中依然存在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立群:经过2003年特别是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新一轮经济增长初始阶段的不稳定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经济运行高位趋稳;今年上半年GDP增长率为9.5%,继续保持去年的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标  戴国海 《金融纵横》2005,(10):18-21
2004年.江苏省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通过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得到有效控制,偏热经济有所降温。与经济增长相适应,2004年江苏省社会资金流量规模有所下降。主要特点是:非金融部门的融资总量下降.住户部门和企业部门融资比重有所下降,政府部门融资比重上升;直接融资比重继续下降,间接融资比重与去年基本持平,外资仍是重要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主要国民经济指标的预测是:(1)如果2006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在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下,GDP增长率将有所回落。可以保持在接近9%的水平上。(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呈继续缓慢减速的趋势,继续向宏观调控的目标靠近。  相似文献   

8.
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直接关系到经济能否健康运行和民生能否持续改善。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超乎寻常。今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2005,(5):31-33,36
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成效显著,经济增长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化解,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民银行按照宏观调控的总体部署,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金融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实施金融调控,2004年后期货币供应量增幅已回落到比较合理的水平。受宏观调控和其他因素影响.全年现金投放量比较适度,控制在年初计划目标内。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中国资金流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GDP增速达9.5%,在上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再提高0.2个百分点。在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背景下,2004年我国全社会资金流量规模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从结构看: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总量下降,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非金融企业部门融资增速明显下降;国内金融市场上债务类融资比重下降,从国外融资比重上升;我国资金净外流规模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一季度投资形势分析及全年展望樊彩耀1998年我国宏观经济正面临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宏观调控目标正转向以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投资政策也由控制投资规模转向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适当扩大规模、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确保8%的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自去年4季节以来,在美国经济增速急剧放缓的影响下,世界经济险象环生,中国经济在2001年几乎一枝独秀,以强劲内需增长基本抵御了外需下降的压力。美国“9&;#183;11”事件使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得愈加错宗复杂,2002年国际经济环境将更为严峻,必须审慎选择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才能使我国从容应对国际经济寒流冲击,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值此之际,深入学习邓小平经济理论.特别是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做好宏观调控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做好当前的金融宏观调控,特别是有效地履行中央银行分支行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职责。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前六讲,笔者对我国财政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工作的历史回顾和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系统地介绍。如果作一个小结,可以概括为: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是扩大社会生产规模、推进技术进步、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是国家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的重要宏观调控措施。也是财政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推进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财政基本建设投资政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举国公认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是显著的改革目标,就是从过去国家习惯于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经济,向主要运用法律、经济的手段宏观调控经济转变,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青海金融》2004,(9):1-1
最近,不论国家统计局对前八个月全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运行情况的综合判断,都表明目前我国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的成效,而且成效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降,银行货币信贷增幅持续回落。与此同时,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国内市场消费继续扩大,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的增加。实践证明,中央对我国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正确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石兆彬 《中国金融》1997,(5):17-17,29
执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中共厦门市委书记石兆彬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在实际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金融业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近几年来,厦门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这与金融机构的全力支持是...  相似文献   

18.
坚持适度从紧注重结构调整深化金融改革──我国上半年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胡哲一上半年金融运行基本憎况与主要特点上半年,围绕控制与治理通货膨胀这个中心目标,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效果,国民经济运行比较平稳,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按照预期目标逐步下降,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9.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目标地运用经济手段及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社会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及其构成等主要经济活动实施调节和控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这个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内涵丰富、覆盖面广。经济增长是衡量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减最终会体现到经济增长的变化上来。增加就业要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这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稳定物价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标志,稳定物价就是要控制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对本国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都有较大影响,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保持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条件。所以,健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不仅是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必要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构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又有不同的调节重点...  相似文献   

20.
《福建金融》2004,(11):1-1
我国宏观调控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今年前三季度各项调控政策措施已见成效。当前国民经济运行平稳,货币供应量增长基本适度,各项存款增长保持平稳,货款增幅回落趋势减缓,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但经济生活中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固定资产投资过度扩张的机制仍然存在,物价上涨趋势仍需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