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中国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转变,国家区域政策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各地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地区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上看,目前中国区域经济仍然呈现出不平衡的增长态势,地区间发展差距仍然很大。从长远发展看,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强化对关键问题区域的援助政策,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人口并矿业活动分布的适度空间均衡。  相似文献   

2.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各国积累了许多解决区域差异问题的成功经验.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政策,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一些省级行政区域也针对本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政策干预.江苏经济发达,但苏南、苏北差距很大.199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十一五"规划继续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对促进江苏区域共同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苏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各国积累了许多解决区域差异问题的成功经验。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政策,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一些省级行政区域也针对本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政策干预。江苏经济发达,但苏南、苏北差距很大。199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十一五”规划继续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对促进江苏区域共同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苏实施区城共同发展战略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各国积累了许多解决区域差异问题的成功经验。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政策,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一些省级行政区域也针对本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政策干预。江苏经济发达,但苏南、苏北差距很大。199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十一五”规划继续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对促进江苏区域共同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方经济理论不断的吸收与批判继承,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平衡发展论、非均衡发展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论等几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今后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因此怎样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对比分析了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提出从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人力资本、产学研合作和投资环境等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美国作为当代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曾经面临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困扰。从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逐步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取得  相似文献   

8.
美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机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  夏露林 《当代经济》2010,(10):114-117
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早在20世纪20时年代,就开始受到工业化国家的重视.那时,美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二战后美国为缩小区域间的差距,采取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在今天看来这些政策的效果是显著的.然而在此期间美国也是历经多次政策的演变,研究美国政策演变的内在机理一方面可以填补现有文献中关于区域经济政策演变机理的研究空缺,另一方面对我国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而采取何种经济政策及其演变路径具有重大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但是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却越来约到.虽然国家针对四大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已经采取了相关的经济和政策,但是就目前而言各地区经济发展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实现平衡发展.本文主要就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根据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筹集和引导境内外资金,重点投向地方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其主要任务之一。文章引入反映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著名的Theil指数,结合1993年、1998年和2003年的各省所在地市的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PCI)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RPCI),分析了1993年~1998年~2003我国省内发展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城镇之间不平衡、农村之间不平衡演化及其对国家开发银行区域政策的启示。通过分析指出:开行的区域发展政策不应建立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带这一粗略划分上,如果进一步细分,其效果会更明显;对于城乡不平衡、城镇之间的不平衡和农村之间的不平衡,开行的政策导向应重点关注城乡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宝玲 《经济问题》2007,332(4):109-111
发展区域经济,有利于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协调区域经济,有利于逐步消除由于非平衡战略所带来的区域不平衡发展,加强区域联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差异表现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探讨了在现有的经济形式下,从政策与体制等方面的分析,通过环境改善、政府职能转换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实施,来缩小区域差异,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由各地区区域经济有机耦合而成。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地区经济很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区域协调发展,除依靠科学布局、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外,还有赖于区际良性互动机制的健全,最主要的是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我国各省(市、区)域内部发展条件地区差别大,现有发展状况差异和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水平的差距亦很显著,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省(市、区)域内部区域协调发展,同样是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应是一个覆盖全局的政策体系,不仅包括对中西部政策的制定,还应包括对东部政策的调整,中西部的发展决不是以牺牲东部经济效率为代价。经济发达国家实施的以财税政策为主的区域经济政策,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施以非均衡为重点的区域协调政策,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的东部地区,带动其他区域共同发展,最终达到不同地区协调发展目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政策在中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5点基本特征。极大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发展,使资源向东部地区集中,同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时期,区域经济格局不断变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开发西部、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功能区划分等,在这些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主基调的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区域经济开始进入了协调发展时期。本文从四大经济地区的GDP占全国比重、资本形成总额比重和最终消费比重三个方面对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动做了分析,指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带动力量主要是投资,而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并没有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很强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内,要与时俱进地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国安 《经济师》2004,(5):113-114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世界性现象。从1 781年独立战争胜利结束到 2 0世纪 90年代 ,美国对其西部落后地区进行了两个多世纪三个阶段的大开发 ,使其由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国家 ,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世界一流工业强国。美国开发西部的成功经验 ,对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11)
我国的高速铁路产业发展迅速,在国家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产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内容,其中,高铁产业布局不仅影响到高铁产业自身的发展,更加影响到其所在区域的关联产业发展以及地区经济情况,因此,研究高铁产业的区域布局意义重大。文章基于国家在"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提出的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总结中国目前的高铁产业布局现状,分析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目前国家的高铁布局政策,主要结论包括:我国目前高铁产业布局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东部、中部地区高铁覆盖率较高均在60%以上,东北地区为38.24%,西部地区最低,为21.59%。高铁产业布局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情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人口密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高铁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8。目前我国高铁产业布局主要存在高铁产业布局规划缺乏长远性,部分地区存在运能冗余现象;高铁产业区域布局不平衡,偏远站点遭到忽视;高铁与公路民航区域布局存在一定重叠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平衡区域内发展与高铁产业建设,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综合协调多交通运输体系下的高铁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五纵五横"的高铁产业布局,提高高铁交通枢纽的衔接性,最终实现高铁产业空间布局的良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国六十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阶段、非均衡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阶段。本文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经验与不足,并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未来取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既定的发展战略。企业跨区扩张可以强化区域经济联系、推动区域分工合理化、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效率并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现阶段的企业跨区扩张由于扩张活动少、扩张方式单一、扩张倾向于东部沿海地区与中心城市而不能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经济复苏期为企业跨区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即扩张成本较低、可以获得先发优势、国家扩大内需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也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据此,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政府应当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向区外扩张、构建与完善有利于企业跨区扩张的市场环境、后发区域应加快增长极的培育,使其成为承接企业跨区扩张的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