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平汉 《开发研究》2004,9(2):65-68
有效市场假说 (EMH)一直是标准金融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近年来兴起的行为金融学 (BehavioralFinance)质疑这一假说。依照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思想 ,本文首先回顾了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异象”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建构模式 ,然后回顾了标准金融学对“异象”的实证研究和解释 ,分析了“异象”的实质根源。本文认为 ,使有效市场不能得到实现的套利限制更多的是来源于信息、制度等外部约束 ,实证研究很难说明投资者的特殊心理因素是有效市场的障碍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还未形成关于投资者行为的清晰理论体系。但是 ,在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间不断的挑战———应战过程 ,金融理论将得到不断的发展 ,更加具有预测力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金融学的基石,直到目前,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仍处于主流金融学的核心地位.然而现实中发生一系列市场中的异象使有效市场假说理论难以自圆其说。本文从分析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条件出发深入分析了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着的种种缺陷,从而得出在现在的证券市场中是不存在完全有效市场的,并对新信息能影响股价的大幅波动予以质疑。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有效资本市场假说一直是许多金融理论的前提,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有效资本市场假说存在很多的局限性。文章以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假设为出发点,从行为金融学和分形市场理论两方面对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提出质疑,为研究资本市场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视觉。  相似文献   

4.
刘颖 《中国经贸》2010,(16):179-180
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阐述作为传统经济理论代表的有效市场假说和新兴的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和相关著作、研究,并且针对市场泡沫的现象和影响因素,这两种理论的解释和争论。  相似文献   

5.
传统金融学是一种比较理论化的金融学,传统金融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有效市场假说"作为解决市场金融问题的关键。在解释金融问题时,传统金融学往往会将市场条件看作是一种理想化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数学公式对金融投资问题进行解释,但市场是变幻莫测的,理想的市场条件往往与实际不符。与传统金融学不同的是,行为金融学不仅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还将心理学运用到金融投资领域。文章通过对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理论分歧,希望能够为金融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有效市场假说作为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石,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假设条件基础上的。本文从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有效市场假说的局限性,由此引出政府通过强制性信息披露机制对资本市场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和完善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交叉上市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自1970年代以来,围绕着交叉上市公司的差异定价问题,学术界先后提出了国际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市场分割假说、信息不对称和流动性假说、上市公司歧视定价模型、以及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解释。本文对上述理论文献进行了综述和简评。  相似文献   

8.
陈卓思 《特区经济》2006,25(5):333-335
虽然技术分析在金融实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是金融学术界却较少关注它,原因在于技术分析认为价格可以预测,而这与有效市场假说是背道而驰的。然而,金融学者通过对新古典金融理论的修正,建立了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噪音理性预期模型和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正反馈模型,为技术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此外,其他理论模型从市场摩擦、羊群效应、市场影响力等角度出发,也证明了技术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杨光兵 《科学决策》2010,(10):73-87
本文系统回顾了有效市场假说的发展历程,重点评述了信息经济学派对完全信息假设的质疑和争论、行为金融学派对完全理性人假设及有效套利的质疑和争论,进一步从实证工作的角度,结合金融市场异象,对弱式有效、半强有效、强式有效的争论和发展也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方勇  孙绍荣 《特区经济》2006,(6):348-349
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标准金融理论由于对金融市场上的种种异象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而受到人们的质疑,行为金融学因其更接近真实的市场而备受关注。本文阐述了行为金融学产生的背景、意义以及行为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最后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金融创新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1.
姚铮  鲁雪静 《特区经济》2005,(11):80-81
新股是指面向社会公众首次公开发行和再次发行的股票,其长期表现是指新股发行后较长时期内市场价格的表现。新股长期表现是行为金融学与有效市场假说的争论热点问题,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检验新股长期表现是否异常即存在长期超额收益和解释长期超额收益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是股票市场中的两个异象,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围绕着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成因及实证检验,国内外的学者做了大量研究。本文沿着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方法,对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具体表现、模型解释、衡量方法、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刘珂 《魅力中国》2009,(36):149-150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金融学的主流理论是由美国芝加哥商学院的Fama教授于1970年确立的有效市场假说,1980年之后的金融实证研究发现,大量的交易数据并不支持有效市场理论。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异常现象被发现,使人们有理由怀疑交易者的行为是否存在一些共同的非理性倾向。要解答这一问题,仅在经济学范畴内寻找答案显然是不够的,人们转而诉诸其他研  相似文献   

14.
在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有效市场理论占据了金融学研究的支配地位,无论是在理论框架还是在经验证据方面。80年代之后,随着大量金融异象的涌现,人们开始质疑有效市场理论的现实解释性,并开始寻求从心理和行为因素探求金融市场的行为规律。作者在文国探讨了金融学基础的发展和变迁,回顾了有效市场理论的结构和支持性证据,分析了股票市场遏度波动和一些典型性金融异象的过程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行为金融学说的理论体系和试验性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行为金融学在国外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它对现代金融经济理论做出的挑战,接着阐述了行为金融学的作用和贡献:它通过添加人类因素丰富了对金融市场的理解,在聚集各种行为因素时,它仔细研究了市场的作用。然后又介绍了RichardH.Thaler对行为金融学的未来研究主  相似文献   

16.
传统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是“有效市场假说”(EMH)。经济学中,“有效率”有各种不同含义.就一个资本市场而言,如果它在确定资产价格是利用并反映了所能获得的全部信息,那么该资本市场(从信息的角度来讲)是有效率的。根据该假说发展起来的经典资产定价理论,包括资产组合理论(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模型(APT)构成了对于股票价格分析与现代证券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武国亮 《发展》2009,(6):108-109
传统财务理论始终假定人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有充分的决策能力来进行有利于自身的决策,经济主体追求最优决策的价值判断依据是该理论作用的基础。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财务理论悄然兴起且日渐发展,对原有财务理论框架下的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人假设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行为财务理论的内涵和研究对象,系统阐述了行为财务理论的理论基础,对行为财务理论与传统财务理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对循环套利理论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国际市场的实证研究,结合有效市场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的优点,提出了证券市场是围绕价值中枢大幅度波动的动态运动的市场,由于市场的这种特征使得我们可以利用价值的偏差,卖空一部分证券与买进一部  相似文献   

19.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金融学的主流理论是由美国芝加哥商学院的Fama教授于1970年确立的有效市场假说,1980年之后的金融实证研究发现,大量的交易数据并不支持有效市场理论。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异常现象被发现,使人们有理由怀疑交易者的行为是否存在一些共同的非理性倾向。要解答这一问题,仅在经济学范畴内寻找答案显然是不够的,人们转而诉诸其他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一心理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等,于是一门心理学、社会学等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行为金融学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到了本世纪初,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20.
柯原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3):136-140
本文试图对循环套利理论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国际市场的实证研究,结合有效市场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的优点,提出了证券市场是围绕价值中枢大幅度波动的动态运动的市场,由于市场的这种特征使得我们可以利用价值的偏差,卖空一部分证券与买进一部分证券进行循环套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