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境,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很多新的特点,值得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丁巨峰  张桂凤 《活力》2009,(7):27-27
几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另一方面,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冷静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影响转移的制约因素.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正如重庆市委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新形势下,农村劳务资源开发的内涵、形式、途径、意义等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孟杰 《价值工程》2012,31(32):307-309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如何妥善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建设新农村、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使我国农村建设发展缓慢,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老人和幼儿为家庭的农村"空巢"现象,这对农村养老、子女教育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更好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是加快农村建设、解决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利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力度,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及实践,对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乡镇企业活力,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统一、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等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关键在于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主要是为了优化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增强就业能力,开发人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农村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1.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关注的重点问题。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是促进欠发达山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浙江省南端的欠发达地区,属于"九山半水半分田",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小,工业不发达,交通不便。景宁县委县政府根据县情,对畲乡农村劳动力实施内聚外迁战略,促进畲乡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对景宁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关问题开展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快农民转移就业做些思考,提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洋 《民营科技》2012,(11):229+22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越来越成为现阶段的重要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镇化的发展。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原因,然后论述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并指出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问题,据此提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伴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的建设脚步在不断加快,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以此来看,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本文以我国局部二元经济结构尚不完善的城乡为例进行分析,在城镇化水平略低的情况下列举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并提出有效的整治措施,以期促进这部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2.
美国和日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各国经济发展初期的普遍现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由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背景的不同,各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别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本文分析了美国和日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成功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求对合理引导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城乡之间劳动力合理流动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利用1999—2013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财政和住房价格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倒U型的动态影响效应,而房价则抑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且房价部分中介了土地财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财政和房价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和阶段异质性,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2004年以后,随着土地财政收入的快速增加,土地财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大幅增强。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事关转移的质量和水平。文章在考察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高职培训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保定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对保定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当前制约保定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保定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沈北新区作为沈阳市的近郊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使农村的人力资本转化为资源优势,使之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7.
韩福元 《基建优化》1998,19(1):15-16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可加速乡村城市化的进程。山东是一个人口多的农业大省,农村中有3600多万劳动力,其中直接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占70%,剩余劳动力约有1200万人。剩余劳动力向何处转移,是当今各级政府面临和必须考虑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将影响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将影响到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民工潮"的出现也再所难免。多年来,在正确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小城镇建设方面,山东已有成功的经验和范例。…  相似文献   

18.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本质是就业问题,尤其是到非农领域就业。因此,统筹城乡就业,加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伴随着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各国现代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相适应,劳动力也有一个产业间转移的过程。考察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行工业化国家农村劳动力以梯度转移模式为主。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呈现出跳跃转移的特征和趋势。基于这一趋势和我国国情,加速城市化、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必须进行合理、有序的转移。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并加以安置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