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高技术服务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持续发展。本文采用元分析法,依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主题为高技术服务业为检索条件,对国内近8年关于高技术服务业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较为全面地说明了国内高技术服务业的研究进展,进而指出高技术服务业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后续高技术服务业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文献数据为基础,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高技术服务业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述评,并对研究成果中被引文献进行引证分析,通过总结国内高技术服务业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章珏 《江苏科技信息》2022,(4):32-34,41
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产业总体发展情况及现存的主要问题,相应提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对策,最后为保障产业发展提出有关措施与建议.相关研究有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提升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强化高技术服务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正当时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大批高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的高技术化进程,涌现出一大批以高技术为支撑提供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并使得服务发生了质的变化,服务业从提供劳务服务为主转变为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同时,世界经济正从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时代走进服务经济时代,国际产业分工更加专业化,现代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中具有先进技术含量的共性部分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人才密集、知识密集、附加值高、低能耗、支撑并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高技术服务业体系,并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技术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服务业不仅促进了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而有效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文章以高技术服务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高技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高技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傅允生 《浙江经济》2010,(14):50-51
浙江必须认识到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化、城市化中后期的主体产业,要保持国内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就必须与时俱进,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尽快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刘雷 《科技和产业》2014,(1):46-49,115
对高技术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云图模型,从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等八大重点领域分析了浙江高技术服务业的概况,认为当前浙江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存在整体统筹规划不协调、统计监测体系不完善等四个方面问题,最后提出了浙江省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高技术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云图模型,从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等八大重点领域分析了浙江高技术服务业的概况,认为当前浙江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存在整体统筹规划不协调、统计监测体系不完善等四个方面问题,最后提出了浙江省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四、国家高新区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一)强化技术创新,高技术产业驶入快车道国家高新区自创建以来, 始终坚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为使命,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多样化和高端化,把高新区建设成产业高地。以高技术制造业1 和高技术服务业2 共同构成的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2019 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产业中属于高技术制造业的企业为18166家,占高新区统计企业的12.9%,占比与上年持平;属于高技术服务业的企业共计55513 家,占高新区统计企业的39.3%,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为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量的三倍多。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高技术制造业依然在经济总量方面占据绝对力量,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其出口总额要远低于高技术制造业;但从增长率来看,高技术服务业要高于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长率(参见图14)。从2019 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增长贡献度分布情况也可以看出:高技术服务业在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扩大就业方面贡献很大,另外,高技术服务业对净利润、上缴税费的贡献度也已趋近高技术制造业;同时可以看出,由于国家高新区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国家高新区布局和发展高技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在企业数量贡献度上已经远超过高技术制造业(参见图15)。国家高新区在调结构、转方式等方面的效果日益凸显,高技术服务业正在成长高新区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2019年,169 家国家高新区中属于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达73679 家,占高新区企业总数的52.2%;从业人员达931.6 万人,占高新区从业人员总数的42.1%。  相似文献   

10.
以东部地区1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低碳经济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0个省市高技术服务业的综合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各省市之间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能力差别较大,地区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之上运用聚类分析对东部地区10个省市进行层级划分,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东部地区各省市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邵长安  关欣  初玉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31-135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技术进步,推进了相关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的关键性要素。对于北京而言,高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针对北京市高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互动发展对策,研究提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及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及制度相统一协调;构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竞争能力;与服务业发展布局相结合,合理规划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提升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自主研发能力,增强企业的原始创新,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北京市高技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超前布局科技服务业集群,是雄安新区落实高端高新产业定位、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有效途径。立足雄安新区发展对科技服务业集群的需求,围绕高端高新产业链与科技服务业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构建科技服务业集群系统的结构框架,剖析集群的功能定位、内生机制和外部影响因素,提出了雄安新区科技服务业集群的“培育集群内核、拓展产业链条、衍生创新网络”三阶段衍生路径,为政府加快构建科技服务业集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中的知识产权服务是多要素的协同创新,对服务供给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三大关键要素进行精准识别,认为应该在知识产权的供需之间、服务主体之间、公共服务和内部管理之间合作协同,传导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成长的创新机制,以广州市的实践为样本,需进一步在供需协同的全链条服务、主体协同上政府对的资源撬动、内外协同的知识产权贯标上形成创新机制,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铁  尹小玲 《特区经济》2011,(12):44-46
发达国家发展高新产业的政策措施对江苏的启示可概括为以下方面:把加快发展高技术新兴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和着力点;大力引进和培养高技术人才,推进高层次人才向高技术新兴产业集聚;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衔接,加快发展以高科技新兴产业为主导的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与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衔接,把发展高科技新兴产业与建设特色产业基地相结合;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经济合作,以全球视野组织和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牛艳华 《科技和产业》2021,21(5):104-109
基于河南省18个地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等统计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产业动态集聚指数等指标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制度因素对其空间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郑州、洛阳、新乡、许昌等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经济制度环境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魏巍  符洋  杨宇  杨彩凤 《科技和产业》2020,20(10):54-59
基于湖南省14个市州2010-2017年的高新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运用双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究阶段和经济产出阶段,研究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可分为粗放型、高研发低转化、低研发高转化、集约型这四种产业模式,不同阶段存在投入产出不匹配、投入冗余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陈艳勤 《科技和产业》2023,23(3):137-140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构建2011—2019年省际层面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验证数字金融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其分指数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创新激励作用与总指数保持一致,而数字化程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数字金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普惠性,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欠发达地区和国有企业占比较小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