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革难度很大.需要打破以往的思想误区,"十五大"报告为此奠定了强大的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了改革国有企业的逻辑框架,论证了"抓大放小"战略所具有的理论性内涵并赋予新意,从而系统地演绎出"大型国有企业应实行以损失补偿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小型国有企业应实行以民营化证券流动为中介的间接性现代企业制度"的系统思路,并且对损失补偿制度和民营化证券的发行及其中介市场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3.
4.
5.
6.
作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大决策。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盘活国有资产、深化国企改革、打破国企垄断,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优势互补和双赢,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逐一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国有企业垄断问题加剧,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委托代理问题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频发等等。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加快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步伐,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优势互补;做好相关配套工作,为混合所有制发展提供重要平台等等。  相似文献   

7.
梁永生 《中国金融》1994,(12):23-2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对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梁永生我国企业改革从1978年的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开始,历经企业利改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厂长(经理)负责制、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革阶段。在这15年来企业改革中,呈现出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经过15年艰...  相似文献   

8.
吴美玉 《上海会计》1995,(10):21-21
关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若干思考上海通用机械集团公司吴美玉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经济运行机制,重新构筑强大的微观经济基础,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当前和今后若干年内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中之重点。然而...  相似文献   

9.
10.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进行规范性的公司制改造;二是政府要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营运机制,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在改革中很多公有制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进行股份制改造大多采取了以部分优势资产改制,国有制企业作为母体继续保留,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仍然隶属于上级主管部门,企业的性质依然是国有或公有的方式。因此,需要研究企业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的完善,创新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症结在于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缺陷。国有企业改革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突破口就在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自身功能的完善和发展,既可以为国有企业开辟新的资金源,降低高负债率;又能通过完善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进而改善融资机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绩效;还能通过流动性功能的加强,促进企业产权重组。其核心是构建一个完善、成熟、规范的市场机制,实现资本资源的优化,高效配置,最终从微观的、供给的层面来促进经济增长。为此,需以资源配置为核心,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以创新为动力,推动资本市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难以深化并取得实质性突破与进展,最深层次的原因不在技术与操作方面,而在于理论层面。"公有制偏好论"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最大的根本性障碍,而"私有制偏好论"又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误区。夺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胜利,必须从理论上实现从"所有制偏好论"到"所有制平等论"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3.
委托代理理论揭示了国有企业低效率的原因,指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即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但是该理论在中国的运用遇到了制度性障碍.本文试图分析制度性障碍产生的根源,以及弱化和解决制度性障碍的办法,期望对国有企业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顺境中的国有企业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变革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本文以一家国有企业为对象,剖析并总结了其变革成功的影响因素,如利用宏观环境的压力和企业自身发展带来的问题促成变革契机,并利用制度性因素为卓越的领导者提供有效的激励措施,预先进行充分的改革准备,并借助较强的执行力使改革顺利实施等,为其他国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新国企"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国有经济组织形式.它的产生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新国企"现象的探讨还刚开始,本文对"新国企"产生的条件与背景,"新国企"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事业单位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但改革滞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对现行事业单位机制进行改革。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本文将对不同时期事业单位内涵、特征进行综述,试图提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政府主导型国企制度变迁深化的必然及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是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之一 ,这是由客观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国企制度在同一轨迹上的变迁在取得巨大收益之后已进入边际效益递减、制度容量饱和的阶段 ,向更高效益水平的制度演进已成必然。然而 ,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也面临着政治竞争、交易费用、政治效用函数、效率与稳定两难选择及其他体制性问题的约束。制度的进一步创新需要政治体制的相应调整、需要坚持政府主导型变迁方式 ,需要其他外部力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辩证审视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历程,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改制快马加鞭,速度惊人;忧的是,改制的质量。几家银行争相改制,争相上市,急功近利,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为改制而改制、为圈钱而上市的倾向,很多涉及体制转换的深层次问题有被忽视的倾向,治理结构、经营机制、人才体制、发展战略、资本金补充机制与风险防范机制等的建立和完善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创新中政府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 《武汉金融》2003,(4):38-40
在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创新中 ,由于受到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的制约 ,政府一直以来在制度创新中扮演着主导作用———提供制度变迁的方案 ,并具体实施和控制制度创新的组织化、制度化进程。这种由国家推动证券市场发展的强制性变迁模式发展到今天 ,已显现出各种内在矛盾 ,要推动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实现政府在制度创新中角色的成功转换 ,使“政府控制型”制度创新向“市场取向型”的制度创新演进。  相似文献   

20.
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权力制衡。我们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不能简单地模拟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而应讲究权力制衡效果。目前国有企业的问题是:国有股权未能真正落实,经营者的聘任和解聘存在偏差,还存在着“职工一方面作为主人,但另一方面并不是企业所有者”的理论矛盾。笔者认为,应将国有股权落实在职工身上,当然职工的国有股权是一种特殊股权,政府对国有股权的决策有建议权和否决权;经营才者的选择,由职工代表国有股权行使决策权;经营者有权聘任和解聘职工;职工有权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