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储备体系是一个长期战略目标去年以来,中国领导人或财政官员利用G20峰会、G4峰会等国际会议,倡导超主权的货币联盟,呼吁改组IMF,以此来挑战美元霸权和遏制美元滥 相似文献
2.
3.
4.
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要采取与世界现有主要储备货币不同的形成道路,是史上未曾有过的模式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相对变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和90年代后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曾出现过起伏波折。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融 相似文献
5.
6.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兆强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3):5-15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关干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此起彼伏,相关改革方案也层出不穷。从国际货币体系由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黄金→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的历史演变轨迹可以看出,国际货币形态的更替首先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汇率制度的变革决定于大国之间的长期博弈。尽管目前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有多种选择,但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将是由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黄金、特别提款权等多种货币相互制衡的国际货币格局。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关键的推动力。从目前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应当是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三步走”的战略。决定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成功的根本因素,在于我们能否正视国内经济发展的深层体制和结构问题,能否通过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对外留易不断增强制措条件。 相似文献
7.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货币形态的更替首先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汇率制度的变革决定于大国之间的长期博弈。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将是由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黄金、特别提款权等多种货币相互制衡的国际货币格局。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关键的推动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应当是周边化一区域化一国际化“三步走”的战略。决定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的根本因素,在于我们能否正视国内经济发展的深层体制和结构问题,能否通过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对外贸易不断增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与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牙买加体系的运行状况及新世纪以来表现出的新特征。研究发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除存在软约束的储备货币增长、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和国际收支调节的低效等问题外,还表现出全球通货膨胀不断、美元悖论、新兴市场崛起、外汇储备分配失衡、货币风险高度集中、美元相对地位下降等六大新特征,而这些都源于牙买加体系固有的内在缺陷。因此,本文简要勾勒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际储备货币演变的计量分析研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世人对国际货币体系前景的重新构思,该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目前国际储备币种构成的历史演变(1980-2008年)进行了计量分析,尝试从更加规范的角度探讨货币国际化的内在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大小。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国的经济总量、进出口总量、金融市场是影响该国货币在国际储备中占比的基础性因素,同时还受到通货膨胀率、汇率水平等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进一步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将中国与国际货币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得出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国际化条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伴随经济全球化与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日益凸显。尽管尚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但实现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已具备现实基础,我国应充分利用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契机,积极发挥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主导作用,着力买现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分析货币信任视角下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所具备的条件以及美元国际化的战略途径,对比欧元与日元国际化历程,展望未来国际货币的发展和改革趋势.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以强化国家实力为首要目标,通过制度保障和有序的合作机制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2.
此次金融危机使得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的不平等性和不稳定性明显地暴露出来.处于当前货币体系中心地位的美元依靠其霸权地位,不断地对外转移其经济风险,而我国则成为此次危机中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构建新的合理公平的国际贷币体系便成为必要.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应当把握好有利时机,努力成为国际贷币体系中的中心贷币.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人民币的国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风险剧增,由此,我国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目标下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应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元流动性的泛滥,我国连续上调了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套汇、套利等投机交易下的短期资本流动风险加剧,增加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对此,本文提出了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当把握的若干重点,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实现人民币基本国际化的主要标志和战略措施,提出了近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货币竞争格局演进中的人民币国际化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证分析显示,未来20年国际货币竞争格局仍将保持基本稳定:国际储备领域维持美元第一、欧元第二、英镑第三,国际证券交易领域维持欧元第一、美元第二、英镑第三,最大的变化是人民币迅速崛起为第四大国际货币。这种演进态势与这一领域强大的惯性有关,但从根本上讲仍取决于影响国际货币占比的各种经济因素,比如国际经济、金融地位、汇率波动及实际利率等。我国国际金融地位低是制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因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开放度。 相似文献
16.
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研究——基于货币国际化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界定货币国际化概念的基础上,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投融资和国际货币合作三个角度分析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现状,探讨了推行跨境人民币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拓宽境外企业人民币来源渠道、增加境外人民币资金保值渠道、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G20多伦多峰会闭幕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表示支持提高中国在IMF的发言权。纵观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美元、欧元等货币的脆弱性暴露得一览无余,汇率的波动不仅影响着全球贸易与投资,也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基于IS-LM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开放经济的IS-LM模型为分析框架,将人民币国际化因子融入到该模型中,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程度的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会对货币政策的利率、汇率、消费、收入和经常项目收支效应,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分析表明在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和难度有所增加。为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建议加快利率市场化,增强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加快人民币资产市场、国债市场的建设步伐,同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