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优秀人才流失、投入不足、与其他研发中心的沟通合作不顺等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报告》2006,(194):3-11
联合利华黄山基地项目对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茶叶和中草药等农产品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案例表明,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优势,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加工业。  相似文献   

4.
研发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活动使得研发资源的流动加快。天津应密切追踪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新动向并制定新的发展思路,加快研发中心的集聚,并趋利避害.培育和提升本土研发水平。争取建成跨国公司研发的集中地。借助全球研发资源的再配置有利于研发中心向天津的集聚,笔者建议:1.调整招商重点和策略,与“科技招商”和产业创新对接,吸引跨国公司来津设立研发中心,探索其与本地企业和项目合作的新机制。2.加强企业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交流与合作。3.构建“政府扶持+市场驱动+金融支撑”的机制.加快培育民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21世纪初,世界跨国公司纷纷在上海独资、合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的现状、动机,以及对上海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出,在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来沪进行R&D投资的同时,又要防止跨国公司R&D机构对本土技术创新体系的影响和企业技术战略发展的冲击;同时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海外的R&D投资,到科技发达国家或者地区设立R&D机构,整合垒球R&D资源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所曝出的一系列跨国公司在华行贿事件使得跨国公司在华的商业贿赂活动逐渐浮出水面。本文在对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特征及其动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监管跨国公司商业贿赂行为提出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必须进一步推动规范的市场经济建设,完善我国法律制度,形成对跨国公司行为的有效监督与约束机制,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报告》2006,(192):3-13
沿海地区成本上升和土地资源短缺等因素推动部分跨国公司向中西部转移生产基地。通过分析联合利华将生产企业从上海转移至安徽合肥的案例,我们发现跨国公司在投资东道国内实施地区之间的生产能力转移,面临的体制和政策风险可能大于投资新建企业。政府需完善法规和相关政策,以引导和保障东部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在华战略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市场本身内在的发展要求以及国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两大阵营对峙的消亡、计划体制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变等),使得世界市场愈来愈有全球的一致性。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之交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跨国公司作为当代国际经济活动的核心组织者,不可避免地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支柱力量。它的身上集中反映了全球化经济的新矛盾和新进展。随着跨国投资超越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以为主体的世界经济逐步向跨国公司为主体的世界经济转变,跨国公司将决定和形成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撤资事件进行了研究,对其撤资的主要原因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层面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扩散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中国利用外资事业进入了第20个年头,在20年这并不算长的时期中,中国的外资利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外资利用从1978年的不足2亿美元发展到1997年的520亿美元,增长了260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2%成为国际...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跨国公司的R&D投资也呈现国际化趋势。为了防止核心技术外溢出,跨国公司以往的R&D活动都集中在母国进行,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倾向于科学技术发达、具有丰富廉价的人力资源的东道国进行。中国经济近些年来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科研实力的显著增强吸引了跨国公司纷纷来华设立R&D机构。本文首先分析了跨国公司来华设立R&D机构的现状特征,然后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中心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评价,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经济和世界日益接轨,我们可以预测,国际上蓬勃发展的跨国并购,也同样会大规模进入中国。文章重点论述了发生在我国的跨国并购的主要原因,并就重点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关于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西门子(中国)通信集团高级副总裁李万林博士曾有个形象的说法:“外资企业如果仅仅在中国搞销售,会被看成纯粹的商人;如果单纯搞生产,会被当成朋友;如果搞研发,就会被看作自己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现状与负面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丽芳  韩丹 《辽宁经济》2006,(12):38-39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依照东道国法律取得东道国某砦现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权的行为。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构成了国际直接投资的两种典型方式。20世纪80年代开始,跨国并购逐渐取代绿地投资,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纷纷加大在华R&D投资,并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地区。本文以跨国公司在京沪两地设立的研发机构为样本,结合其在华R&D投资的演进特征, 初步建立了分析跨国公司在华进行R&D投资的供求动力模型,认为跨国公司的R&D投资取决于投资方OIS优势与东道国REP平台相匹配的程度,并且与其研发投资的战略发展阶段的演进紧密相随。  相似文献   

16.
李振华  邵伟然 《山东经济》2007,23(5):130-132,157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虽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下去将对国内企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作者搜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运用FDI二阶段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跨国公司在进行FDI的进程中总会经过"经验获得"和"利润攫取"两个阶段,目前这些研发机构已经经过了"经验获得"阶段,进入"利润攫取"阶段。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动因分析,以期给欲与之抗衡的国内企业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数额呈上升趋势,外商直接投资采用了多种方式,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独资化已经呈一种明显的趋势,并有越演越烈之势.跨国公司独资化的成因如何,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王志伟 《北方经济》2009,(12):72-7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数额呈上升趋势,外商直接投资采用了多种方式,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独资化已经呈一种明显的趋势,并有越演越烈之势。跨国公司独资化的成因如何,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股权结构的独资、控股倾向,研发内容的适应性和专用性,研发活动的聚集性等特点,对中国产生着不同的效应。其中,正效应表现为促进中国知识高地的形成,促进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配套及相关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生产与科研之间的产、学、研结合起到了引导作用。负效应表现为挤占我国有限的科研资源,挤占我国的市场。  相似文献   

20.
丁松 《科技和产业》2004,4(6):29-30
<正> 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知名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以期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他们不仅看中了中国丰富的物产资源,更觊觎国内雄厚的人才资源。聘用本土员工 高薪直接聘用中国本土的员工是跨国公司实施人才本土化的最基本的战略。许多跨国公司认为,本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