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镇化背景下,对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分析研究,为促进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消费意识的差异、消费水平的差异、消费结构的差异等。要提高居民体育消费行为,需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发展城乡体育文化、体育产业、体育资源配置和社会体育基础设施,保障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
《商》2015,(49)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取得的金牌数与奖牌数名列前茅,中国已成为竞技体育奖牌大国,但我国国民体质的发展不容乐观。本文就我国民众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不同层次的认识进行探讨分析,研究不同层次认识所持有的特点规律,并提出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提高的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3.
洪旭辉 《商》2014,(31):54-54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取得的金牌数与奖牌数名列前茅,中国已成为竞技体育奖牌大国,但我国国民体质的发展不容乐观。本文就我国民众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不同层次的认识进行探讨分析,研究不同层次认识所持有的特点规律,并提出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提高的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体育由国家管理的竞技体育向群众体育转化是新时期体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群众体育日益成为当今一种健康时尚的文化现象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群众体育大众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群众体育是新时代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全民健身工程、打造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为准确把握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本文回到具体而微的历史情境,在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以"群众体育"为关键词检索到1773条报道作为宏观方向指导,以"农村体育"为关键词检索到141条报道为具体案例和数据支撑材料,总结新中国70年中国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建设成就、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的总体消费不高;各年龄段居民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逐渐理性化,并呈现多元化特征;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呈现显著差异,实物型体育消费是群众体育消费结构的主体;参与型体育消费呈现出中、青年人群"低次数、高价格",老年人群"高次数、低价格"的消费特点。基于工作-休闲模型的时间、收入、健康与偏好等影响因素的约束,对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重庆市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宏观策略提供理论参考,也为体育产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市场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坦  何晓渝 《商场现代化》2007,(27):152-15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比较研究法。对重庆市城镇居民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及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中等偏下位置,消费结构很不合理,与东部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研究,找出了影响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制约因素,并为改善体育消费结构、提高人民体育消费水平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胡伟 《商场现代化》2008,(12):47-4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比较研究法。对重庆市城镇居民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及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中等偏下位置,消费结构很不合理,与东部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研究,找出了影响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制约因素,并为改善体育消费结构、提高人民体育消费水平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育资源是服务群众体育煅炼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是群众、政府及资源管理者共同的责任与目标。在进行背景介绍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学、管理学和信息科学有关理论探讨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群众体育服务网络,以更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健身资源。  相似文献   

10.
群众体育的发展是我国当前体育事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推进群众体育工作过程中,注重对群众进行体育礼仪的灌输,在质和量两方面要“两手抓两手硬”,对于群众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芳 《消费经济》2008,24(2):75-78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课题组”所划分的我国十大社会阶层为依据,分别在浙江、湖南、陕西三省选取十大阶层各100名居民。,调查各个阶层人群的体育消费的来源、体育消费水平以及体育消费结构,分析并比较我国不同阶层人群体育消费行为,得到了以下主娄结论:我国不同阶层人群体育消费的差距是非常显著的,依据体育消费水平,不同社会阶层将区分为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以及下层等五个层次,影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除了经济资源外,更主要的还有社会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实物型体育消费仍然在我国体育消费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我国未来体育市场具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体育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体育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用越来越大。有鉴于此,国家提出了21 世纪前10 年的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笔者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然而,目前我国群众体育活动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国民缺乏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因此,有必要把人文体育观运用在我国群众体育事业上去,激发国民开展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不同阶层人群体育消费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课题组"所划分的我国十大社会阶层为依据,分别在浙江、湖南、陕西三省选取十大阶层各100名居民,调查各个阶层人群的体育消费的来源、体育消费水平以及体育消费结构,分析并比较我国不同阶层人群体育消费行为,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我国不同阶层人群体育消费的差距是非常显著的,依据体育消费水平,不同社会阶层将区分为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以及下层等五个层次,影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除了经济资源外,更主要的还有社会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实物型体育消费仍然在我国体育消费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我国未来体育市场具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体育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用越来越大.有鉴于此,国家提出了21世纪前10年的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笔者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然而,目前我国群众体育活动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国民缺乏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因此,有必要把人文体育观运用在我国群众体育事业上去,激发国民开展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已成为发展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基础,要发展城市社区体育离不开社区体育志愿者人力资源的投入。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当前我国社区体育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我国社区体育志愿者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认为社区体育志愿者是社区体育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区体育志愿者进行开发是发展城市社区体育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群众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就是发展定位不明确、发展路径不清晰,进入路径依赖理论中的"闭锁"状态,是西部地区群众体育产业"蜇伏"的重要原因.本文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结合<中国西部地区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课题组所提供的资料,探讨西部地区群众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规律,提出西部地区群众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即利用宏观经济调控、资源条件、城市社区等优势,通过开发适合普通群众的体育产业、改革现行体育管理体制、重视体育信息产业等机制及手段,实施西部群众体育产业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作为全国的体育大省,群众体育都在不断的成长、壮大,但相对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发展相对较慢。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究辽宁省全民健身的发展路径,构建辽宁省群众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选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大众体育的忽视,抑制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我国体育政策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抓提高-奥运战略-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战略。在实行侧重抓提高和奥运会战略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对大众体育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造成大众体育相对发展不足。  相似文献   

19.
江红 《中国市场》2015,(6):139-140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体育事业发展指针,近10年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促进了人们体育观念的重大变化。本文试图从人们对体育的需要着手,解析人们现代体育观形成、改变的内因。注重以科学的体育观念引导学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以满足人们对现代体育教学观念的科学需要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西省中小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群体、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调查,发现:体育消费群体在性别、年龄、职业、个人收入及学历等方面存在差异,体育消费水平偏低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等现状。并提出拉动江西省中小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