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修章 《时代经贸》2010,(12):241-242
对虚拟经济的理解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要从虚拟经济的特性等几个方面来认识虚拟经济的含义。虚拟经济有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但虚拟经济也易引发泡沫经济、金融危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什么是虚拟经济 ?为什么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如何理解并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 ,对相关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妍妍 《经济师》2008,(1):72-74
虚拟资本自产生以来迅速发展,虚拟资本的发展过程也是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随着虚拟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经济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反常的现象。因此,从理论上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认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驾驭虚拟经济。证券市场是虚拟经济运作的空间,而证券市场是一个心理主导的市场领域,因此,从心理预期角度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虚拟经济特点等,可以为宏观经济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研究视角。同时,也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正负两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内虚拟经济理论研究进展与争论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界对虚拟经济理论的研究与争论主要集中在虚拟经济的概念和研究范畴、虚拟财富与财富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四个方面。虚拟财富是否为真的财富取决于其是否有对应的使用价值增加。应辩证地看待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消极作用。在虚拟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必须将虚拟经济纳入宏观调控范围,以保证经济安全,保障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晓欣 《新经济》2003,(2):67-69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到要"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我们理解这个提法意味着我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虚拟经济.作为中国虚拟经济研究"第一人",我们想请成先生谈谈虚拟经济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爱俭 《现代财经》2003,23(1):8-11
本文从探讨虚拟经济的发展现状出发,重点研究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从正效应和负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最终论述了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泡沫经济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6):F0002-F0002
他曾建议成立“大部委”,统管中国工业经济,是唯一一名从体制改革上为中国实体经济提出发展建议的前政府官员。他直言,“这个事情拖久了不好”,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效率。谈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微妙的关系,他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这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左手是实体经济,右手是虚拟经济。一只手完不成事情,必须两只手才能共同把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缪匡华 《技术经济》2003,22(7):56-57
<正> 虚拟经济是指以虚拟资本的运作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领域,虚拟资本则包括银行的借贷信用(期票、汇票)、有价证券(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种等。从现实的实践来看,虚拟经济已经形成了两个重要的领域:网络市场和股票市场。随着全球网络业的发展,中国的电脑及网络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而股票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出,正逐步对我国经济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发展虚拟经济的目的是要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实体经济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理论关系研究、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研究、实体经济的实证研究。探寻详细刻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情况,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的预警研究方法,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基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模型,运用我国1996-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两者的协调发展比例.研究发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比例是动态的变化,我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处于较正常的波动区间.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经济演化趋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并首次提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在自治区党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上也强调指出要处理好宁夏“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对宁夏上市公司要“加强监管”,要“促进上市公司健康持续发展”。对虚拟经济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证券业是虚拟经济的代表性产业,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分散企业经营的风险。证券业规模的扩张,在增加GDP规模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当然,证券业也会对实体产业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13.
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相互"连通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交叉作用.本文借助种群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模型,研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均衡点及稳定性.研究表明只有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适度时才能使经济保持平稳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虚拟经济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首先应当把握好虚拟经济的有关概念。目前,国内对于虚拟经济概念的界定,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结果。本文就理解虚拟经济概念有关的几个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有利于全面把握虚拟经济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简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虚拟经济的规模日益扩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日益脱离,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成为现实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种经济形态及其关系构成了现代经济体系的新格局。本文基于1998--2008年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彼此背离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彼此不成为对方的Granger原因,实体经济并不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也未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晴雨表”。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体经济的发展衍生出虚拟经济,然而虚拟经济又是与实体经济相互照应,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又是以实体经济为根本.但是随着虚拟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总量和增加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与此同时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搞清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并服务于实体经济,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为目的。虚拟经济的基础是实体经济,但虚拟经济又具有独立性。虚拟经济具有寄生性、规范性、复杂性、高风险性,使得虚拟经济可以脱离实体经济扩张发展,过度膨胀就会产生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作用。因此要引导、规范、适度地发展虚拟经济,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产生良好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出发,阐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方能协调发展的原理,其次分析了本轮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认为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匹配,最后阐述了美国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启示:一是正确对待虚拟经济———坚持发展与加强管理并重;二是按照匹配原则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加强金融监管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20.
王国忠 《财经研究》2005,31(11):115-128
文章基于经济虚拟化趋势和对经济学二分法思考的基础上,将当代经济看成是一个价值系统,并将其二分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然后运用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经济虚拟化的过程,验证了经济运行方式与以前存在的显著差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呈两个独立统一的经济系统而存在:实体经济是由成本与技术支撑的价值系统,虚拟经济是由心理和观念支撑的价值系统.对当代经济二分法论证的重要意义在于解释当代经济稳定的核心是虚拟经济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系统风险监管及经济增长模式等制度上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文章从侧面回答了"什么是虚拟经济"和"金融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以及虚拟经济的理论出发点,这几个国内理论界一直莫衷一是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