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有不少学者研究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基于前人研究,以河南省2006—2017年18个地市面板数据分析河南省金融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选用区位熵测度各地市金融产业聚集程度,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河南省各地市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金融产业聚集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金融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能够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河南省部分地区的金融产业相对还是比较分散,只有当金融产业集聚到一定水平才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增长速度和稳定性、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等五个方面构建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评价,得出河南省的经济增长质量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经济增长效率和环境质量方面都优于企业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增长的效益度、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城乡居民经济状况三个维度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1—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对福建九地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算,得到九地市的经济增长质量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通过聚类分析并分别从各个维度对九地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部分从九地市的功能区定位、供给侧改革及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各地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岚岚 《商业时代》2015,(10):137-139
河南省地处内陆,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工业生产基地,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实施主体,其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关系着国家战略能否顺利实现。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这就要求河南省各地市必须找准定位,把握好自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2 3项指标进行研究并构建体系,通过年度平滑权重因子对多年统计数据进行平均计算,接着利用主分量分析对指标体系降维压缩并得到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数,然后对河南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对比,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2015,(27)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论表明,河南省各地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发展水平最高的是焦作市,并提出加快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2006年起,我国实施中部崛起计划。作为中部崛起最重要的省份——湖北,其经济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本文利用了湖北省十二地级市在2009~2013年的数据,采用了面板数据模型以及直观性分析的方法,从消费、投资、进出口三大需求对湖北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出发,对湖北省各地市经济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地市经济总量以及消费、投资、进出口对经济增长驱动力上差异明显;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鄂东和鄂西基本是持平的;进出口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各地市之间有差异。最后,本文给出了部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面临着潜在债务风险,债务风险测度极为关键。文章通过综合大量文献,选取关键指标构建河南省各地市债务风险测度与评级指标体系,运用客观赋权的熵值与聚类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地市债务风险进行测度与评级,用红、黄、绿灯表示三个风险等级。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大部分地市债务风险为绿灯,表明河南省各地市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仍有城市出现黄灯和红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仍需重视。  相似文献   

8.
城市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经济规模、人口数量、经济效率、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决定着城市的社会影响力和地位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本文对福建省的9个地级市2017年的8项综合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数据来源于福建统计年鉴2017年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反映了福建省各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现状,为今后各地市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等相关知识,结合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环境和福建省各地市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福建省各地市的部分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福建省各地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苏静 《中国商论》2011,(7Z):4-5
本文选取20个服务业数据指标,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综合评价河南18个地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并结合各地市经济资源状况,分析了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的水平和特点,为提升全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个服务业数据指标,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综合评价河南18个地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并结合各地市经济资源状况,分析了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的水平和特点,为提升全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10个有代表性的县(市)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进行分析,进而对科技进步贡献率做出一般性判断,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西部12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面板模型,运用索洛残差法,选择C-D生产函数,估算西部各地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表明:西部各省、市(区)全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均值小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进一步证明了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石海娥 《光彩》2022,(3):14-21
稳增长 促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结合各地统计局数据及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地方普遍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明确了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30个省(区、市)中,21个省(区、市)2022年GDP增速目标设置在6%及以上.其中,海南和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0-2010年的人口和经济数据为依据,首先对新疆老人系数和人均GDP进行分析。然后对新疆各地、州、市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性和成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自2000年以来,老人系数与人均GDP都在加速增长;(2)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疆各地、州、市老人系数与经济发展相关性有所增长;(3)由于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多元化,因此不但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而且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的老人系数也较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注重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新发展理念,从有效性、协调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共享性五个维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各省(区、市)经济增长质量总指数。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整体经济增长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且各省(区、市)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强西弱,沿海强内陆弱”的分布特征,存在明显的依赖性和异质性。为进一步实现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引导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分析理论,基于河南省197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对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能源消费增加1个百分点,GDP能增加2.00617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产业结构及区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偏离-份额模型,考察了2005-2008年内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产业结构、区位优势对GDP增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为充分认识各地市产业结构及区位竞争能力、优化产业 结构、缩小区域差距、提升经济增长质 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金融发展理论的视角出发,经过对以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关系的回顾,针对河南省的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分别进行了金融相关比率、金融业产值占第三产业和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河南省资本市场的发展等方面的分析,建立了河南省金融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采用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关系,得出了河南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的结论,并相应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要从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统筹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河南省18个市为研究单元,通过对河南省2000-2005年入境旅游收入空间差异的分析,表明河南省入境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在波动中扩大,相对差异呈波动趋势.随后又分析了2005年河南省18个市的入境旅游收入空间差异状况,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市的入境旅游经济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呈现出"极核式"分布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区域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密切的关系,文章结合河南1978年2012年数据,对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化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并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河南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9782012年数据,对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化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并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河南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9781992年期间,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变化,但产业结构不能很好促进经济增长;1992年1992年期间,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变化,但产业结构不能很好促进经济增长;1992年2012年期间,经济增长促进第一、二产业比重变化,第三产业比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1978年2012年期间,经济增长促进第一、二产业比重变化,第三产业比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1978年2012年整体上三大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