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1月1日,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领域的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正式施行。自贵阳市立法建设生态城市以来,该市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以工程为载体,有重点、分阶段、分区域、分层次推进,通过精心组织实施,示范项目取得成效,促进了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主要做法、经验 (一)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1.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2013年,贵阳市出台了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立法.近年来,贵州省制订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贵州省清洁生产推进条例》、《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举措,从法律上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依法推进.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本文对循环经济的内涵、产生背景、实现方式等进行介绍,并说明生态工业园是循环经济实现的有效形式,而贵阳市、开阳县正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和理念,在全国开循环经济法规建设和循环经济实现之先河的。  相似文献   

4.
时入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多项国家及地方法规开始施行,涉及建筑节能、环境保护、供水排水、无障碍建设等多个方面。10月1日施行的由国务院颁布的《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明确指出将对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应当作为对公共机构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由国务院颁布的旨在降低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于今年5月27日颁布施行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自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颁布施行的第一部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法规,是指导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本文对如何理解和贯彻这个条例提供了有益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0,(17):13-13
自1986年享有地方立法权以来,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65部,废止17部,现行有效的法规48部。从1986年5月17日《大连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工会条例》第一部法规施行以来,到今年10月1日即将施行的《大连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24年来,在经过起步、完善阶段后,大连市人大立法工作正步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7.
《东北之窗》2010,(20):9-9
《大连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于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大连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共分6章37条。主要内容包含了确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确立产业聚集区规划制度和“择商”标准以及促进了农村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浙江工商》2006,(9):8-9
《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6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省第一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颁布施行,对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在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循环型城市具有可持续性、高效性、整体性、区域性等特点。循环型城市包括众多领域,应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上运用循环经济基本原理进行构建。其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全方位地进行法律规制。循环型城市是循环经济分层次法律规制的重要层面。我国不少城市颁布了大量的相关地方法规,但存在明显的不足。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编制循环型规划,指导循环型城市建设;研究制定资源再生利用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城市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体系;建立各种污染控制体系。日本东京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广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具有特定的产业体系,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这些产业聚集和融合形成生态城市。广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分解为“四个加快”,即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业,加快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1.
12月1日起,一批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行政法规正式施行,这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风景名胜区严禁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国务院对1985年6月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作了全面修订,新的风景名胜区条例自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条例要求对风景名胜区内的景观和自然环境实行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者随意改变。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进行修建储存危险物品的设施和开荒、开矿等活动。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随后又出台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配套和关联法规,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条例》.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循环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为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将《"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升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经济学家们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具体到城市建设中就是要建设生态城市。那么,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如何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来指导生态城市的建设,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建设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与监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贵阳市的必然选择 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及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生态环境良好,就是要始终保持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二是生态产业发达,稳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三是文化特色鲜明,就是要有突出的城市个性,有良好的社会风气,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凝聚力强的城市精神;四是生态观念浓厚,就是公众生态伦理意识普及,生态化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形成:五是市民和谐幸福,就是居住舒适安全,出行方便快捷,公共服务质量良好:六是政府廉洁高效,就是党政责任体系完善,执行力明显加强,市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化建设;生态城市是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二者相辅相成.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建设,只有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把循环经济当大事、实事来做,制定总体规划,抓好城市生态卫生,保证生态安全,加强城市绿化,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等工作,才能使城市生态系统长期健康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规范管理拆迁活动,国务院在今年新年伊始颁布施行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10年前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原条例)同时废止。毫无置疑,新条例必将对今后各地拆迁活动仍至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依法管理,放松管制 最早通过法律形式确认现代商会法律合法性的国家是法国.它于1858年就颁布了有关商会的法律.将商会置于政府的监督和保护之下.并规定了商会的职能。日本也于1890年颁布《商业会议所条例》.又于1902年正式颁布《商业会议所法》。日本以后又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重新颁布了新的法规。现行的日本《商工会议所法》是1953年10月颁布施行的。  相似文献   

18.
循环型城市具有可持续性、高效性、整体性,区域性等特点.循环型城市包括众多领域,应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上运用循环经济基本原理进行构建.其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全方位地进行法律规制.循环型城市是循环经济分层次法律规制的重要层面.我国不少城市颁布了大量的相关地方法规,但存在明显的不足.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编制循环型规划,指导循环型城市建设;研究制定资源再生利用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城市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体系;建立各种污染控制体系.日本东京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自贵阳市2008年制订《贵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文件以来,贵阳市现代物流业开始迅速发展,物流已成为贵阳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特别是在国家颁布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中,提议要将贵阳打造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及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城市,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为贵阳物流业整体发展与物流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了绝佳的环境与支持。文章首先通过对贵阳市物流行业现状进行调查与阐述,进一步分析贵阳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优势,进而提出建设贵阳市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又称为生态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新的经济形态,具有自己的产业体系,由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生态城市等构成。从长远来看,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循环经济进行全面规划,逐步建立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生态城市协调发展的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