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昆  郝二辉 《特区经济》2011,(1):152-154
本文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统筹城乡发展中地方政府投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地方政府投资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最早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宣传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责无旁贷.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潮下,新闻宣传可谓正是英雄用武之时.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已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阶段,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近年来,各级政府围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本文阐明了统筹发展的内涵,分析了政策体系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加快城乡统筹发展需完善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城市化发展新思维,而选择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时机,则取决于市场机制和现有城市发展水平两大动力系统的准备程度。政府和组织化农民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导和主体角色,应各司其职而又紧密合作,唯有如此,城乡统筹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对顺利实现统筹城乡发展起着积极保障作用。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地方政府必须搭建一个定位明确、投向清晰、保障有力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针对目前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存在的结构失衡状况,迫切需要地方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安排为手段,优化地方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保障统筹城乡发展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试验区的目标取向与三维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关系到城乡统筹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并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我国城乡关系的演进,表现出特殊的系统性规律。为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体制三个领域内进行系统性改革。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战略中重要的一环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而统筹城乡能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城乡统筹的视角下,加快城城镇化发展需要多方面转变与创新,要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实现空间与产业格局的城镇化转型,实现政府管理、劳动保障、城镇投资等多种机制与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吴帅 《改革与开放》2014,(24):12-13
城乡一体化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也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要求。地方政府作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中坚力量,其行政职能的有效行使对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意义重大。本文从地方政府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行政职能的实施形式、实施途径的角度,阐述了地方政府行政职能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城乡统筹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普遍关注的共同话题,城乡统筹的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通过构建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云南省1997—2006年城乡发展八个重要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测算了云南省城乡统筹度的情况,得到的结论是:长期以来云南省城乡发展一直处于严重脱节的状态,2005年在政府支持的"三农政策"下,云南省城乡发展的差距有减小的趋势,2006年云南省城乡发展达到基本协调并且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成都实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之方法、经验与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尤玉平 《珠江经济》2007,(11):50-57
成都市2003年开始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2007年6月7日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此间探索了城乡工业向重点区域集中、农业土地向特色规模经营集中和人口向城市化集中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尝试了以职能优化和服务规范为重点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构造了以市场驱动为基础、以政府调控为导向、以法律规范为准则、以民主政治为保障的城乡综合经济社会运行机制.这些改革举措和方法,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和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是,成都实验在深化土地与人口管理制度,在政府财政持续增长能力与有效转移机制,在行政区域性城乡统筹与自然性、经济性和社会性区域城乡统筹等方面,还面临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11.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各地政府都明确了城乡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生活发展、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城乡社会发展、城乡资源发展等一体化问题。阳泉市,一个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工业城市,在山西、在中西部地区具有鲜明的有利条件,应作为山西和中西部地区率先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与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廷柒 《改革与战略》2009,25(12):115-117
农民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力量。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必须正确认识农民素质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农民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科教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素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目前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而统筹城乡发展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城乡就业统筹。近年来,辽宁省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方针,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城镇就业、农村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工作.在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双重引力下,统筹城乡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强对统筹城乡就业现状和推进策略的分析.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推进“两个率先”.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一、我省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近年来我省以成都市为代表的各地党委、政府对统筹城乡发展作了多方面探索,特别是在构建与统筹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大胆试验,创造、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取  相似文献   

15.
张群丽  张怀雷 《特区经济》2012,(10):143-145
城乡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而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之处。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教育差距较大,目前城市基础教育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农村基础教育仍然面临着经费紧张、教学质量较低等一系列问题。有鉴于此,政府应从长远出发,立足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一套均衡发展的城乡义务教育长效机制,使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是城乡网络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可以加强城乡联系,在城乡互动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高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和谐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小城镇的发展。本文因此提出基于城乡统筹观的小城镇发展战略,指出小城镇发展应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扶持;双重推进,择优扶持;理念更新、制度创新;因地制宜、提升品质”的战略原则,从产业非农化、镇区城镇化和制度人本化三个方面推动小城镇发展,并提出相应支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梳理发达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后认为:城乡医疗保障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政府在城乡统筹中承担的责任与其制度理念相融合。城乡统筹中医疗经费来源和支付范围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法律制度建设密切相关。发达国家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这些有益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丽 《当代陕西》2011,(8):51-51
岚皋按照“统筹城乡、政府引导、统一规划、集中安置、设施配套、安全稳固、有利发展”的灾后重建总体要求.有效破解了种种难题,实现了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城乡公共品供给的差异是造成“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应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放在统筹城乡公共品供给上.进一步强化政府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投入责任,逐步加大农村公共品的投入力度,确保把政府增加公共品供给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使广大农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20.
总结中国共产党统筹城乡发展基本经验,提炼出八条具有规律性和启示性的理论认识,主要包括: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探讨城乡统筹问题;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处理城乡关系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城乡统筹的物质基础是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城乡统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城乡统筹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坚持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