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日本国铁分割民营化前的概况日本国铁(前日本国营铁路公司)是1949年日本政府根据《日本国有铁路法》而成立的公有企业。当时,铁道在陆地交通工具中的垄断地位和国铁的经营顺利,为战后初期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1964年日本国铁东海道新干线通车一周年,它标志着日本铁路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自此,国铁开始出现经营亏损。以后,经营不断恶化,亏损不断增大,最后完全靠借贷和国家财政拨款度日,陷入负债泥沼。到民营分割前的1986年,转入下年度的亏损额为15.5万亿日元,借款总额超过25万亿日元,成为日本政府的一大包袱。总体而言,国铁经营亏损的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2.
为了共同研究田扰企业的资金问题,由上海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上海股份制 与证券研究会和《上海改革》杂志社发起,在1994年7月27日召开了“资金问题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学术界、金融界、工商界和合资企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50余人。研讨会由上海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会长李家镐及副会长、财经大学教授杨公朴主持。会议就当前企业资金问题的现状、成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于1977年3月11日正式成立。其前身为促进恢复日中邦交议员联盟,是日本最大的超党派组织(不包括日共议员),简称“日中议联”。据1988年统计,“日中议联”包括众参两院议员约550名,占两院议员总数的70%。“日中议联”坚持以促进日中友好作为自己的活动宗旨,以日中友好为中心展开活动。曾任“日中议联”会长的古井喜实先生说:“‘日中议联’是以促进日中友好为目的的团体,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为发展日中友好做出贡献。”他们为此所做的工作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4.
日本学者谈“中日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国企业管理协会陈重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日本日中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协会于1995年9月13~15日在大连市共同举办了第十一次中日企业管理讨论会。会议的主题是“中日企业改革与发展”,中日双方学者专家及企业家就此进行了较深层的...  相似文献   

5.
民营经济及其相关概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东 《特区经济》1997,(10):24-24
<正>1、民营——是与官营或国营相对应的概念,在我国现阶段指的就是非国营。 据目前所知,在我国,“民营”一词最早出现在30年代初,即1931年王春圃在其所著《经济救国论》一书中。王把由国民党政府官营的企业称为“官营”,把由民间经营的企业称为“民营”。 2、民营企业——是国营企业的对称,是指除国家直接经营管理的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的总称。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营科技企业高级理论研讨会上提出:“五二九”讲话为民营科技企业的更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地区经济充满活力的新的增长点“民营”与“国营”经济将长期共存,协调发展。企业要完善自身政府需创造环境发展是硬道理由产业界、政府部门及理论工作者30余人参加的中国民营科技企业高级研讨会日前在江西省科委庐山科技交流中心举行。会议认真学习了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经验,明确科技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讨论…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笔者从报上看到一则信息,国家某政府部门在珠海召开的一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求各地停止使用“民营企业”的提法。窃以为这个问题值得商榷。比如“民营科技企业”这个称谓上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的,能不能提呢?前不久,笔者曾在本刊写过一篇文章,提出“民营科技企业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实践者”,现再就“民营和改革”、“民营和国营”。“民营和私营”、‘“民营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民营和工商登记”五个问题发表一孔之见。(一)民营和改革“民营企业”能不能提,窃以为关键是在于民营企业是不是客…  相似文献   

8.
1998年11月3日,北京、天津两地科委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京津民营科技企业联谊会暨研讨会。京津两地民营科技企业友好交流具有良好基础。1997年冬、1998年春,已先后在天津和北京召开了两次研讨会,开辟了合作交流的广阔前景。来自京津两地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等有关方面的代表30余  相似文献   

9.
尹竹  王德英 《亚太经济》2006,(6):50-52,41
在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浪潮中,日本政府为了减少财政赤字,对基础设施产业进行了以分拆民营化为主要方式的市场化改革,笔者通过对NTT、JR东日本国铁公司的考察发现,虽然民营化没有实现减少财政赤字的初衷,但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与英美等国家的改革经验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五十年”国际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为了更好地总结日本发展的历史经验,日本战后的重振与得失,探索未来发展与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与中华日本史学会于8月10—13日,在长春华夏宾馆举办了“战后日本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  相似文献   

11.
友好交流成果丰硕──“现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陈景彦1994年9月16日至19日,由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主持,在长春松苑宾馆召开了“现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和我国各省市的134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日本国胜沈阳总领事情大和滋地总领...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学者理查得·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在他们合著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中提出了企业管理的七“S”要素,即:战略(strategy)、组织(structure)、制度(style)、人员(staff)、技能(skills)、作风(style)和最高目标(superord-inate goals)。由于这七个要素的英语字头都是“S”,所以作者将其称为七“S”要素‘也称“7—S”模型。实际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要素可以规定得多于或少于这七个要素。作者通过日美企业经营管理的比较,对七“S”要素作了深刻的分析后指出:前三个要素是硬性的“S”,是日本从美国学来的,日美两国的企业都很重视;后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本各界非常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并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益于日本,两国之间应该进行积极的经济技术合作。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之快有可能使其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日本的赶超,这将不利于日本,因此对日中之间的合作持消极态度。最近日本企业生产基地的中国转移以及随之而来的日本产业空洞化问题更加深了这种观点“中国威胁论”的普遍性。在各种各样的观点未得定论之时,本文试就民营科技领域日中合作问题展开讨论。一、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技术创新我们认为,日本的消费者正从…  相似文献   

14.
论民营经济的发展文尹景辉民营经济是相对“国营”“官营”经济而言的,它包括“私有民营”、“公有民营”。个体户、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均属民营经济的范畴。本文主要论述除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以外的其它民营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无到...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民营科技企业的概念所谓民营科技企业,实际上就是以科技人发为主体组成、以发展贫国科技产业为目标的非政府经费的科技型企业。这一概括。是我国18年来民营科技企业实践的总结。这就是说。民营科技企业有三个特征:第一,它首先是一个企业;第二。它是一个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组成、以发展科技产业为目标的科技型创新企业;第三,它是民营的,即非政府经营的。对“民办”、“民营”这个词10多年来是有争议的,一但争议的结果,不是取消这个概念,而是使它更清楚了。民营是一个客观存在,是相对于国营,即政府经营来说的。只要有国营,…  相似文献   

16.
国有民营是按照党的十四大精神和邓小平南巡谈话中的“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借鉴和引入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及个体私营经济有益的经营机制,对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革资产管理体制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国有民营是指国有企业以有偿形式租赁或拍卖给个人经营,其法人代表在经营管理中享有企业资产使用权,国家依法行使资产所有权。国有民营是小型、微利、亏损企业“突危解困”,甚至“起死回生”的良方,使一些濒于破产的企业绝处逢生。国有民营改革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和支持,但认识上的误区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国有民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5年9月21日上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上海友谊会堂召开“上海市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推进会”,会上公布了2004年上海市民营科技企业100强排行榜名单。请见——排序企业名称总收入(千元)1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81300002联想(上海)有限公司89052803上海久隆电力(集团)有限公司49101814上海神州数码有限公司39391805上海腾隆(集团)有限公司32556406上海迪比特实业有限公司31678907上海北大方正科技电脑系统有限公司28529498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7971799上海宽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0815010上海致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9…  相似文献   

18.
<正> 今年9月24日至25日,“日本在世界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召开,这次研讨会由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并得到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资助。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专家学者共30余人。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姚锡棠先生在会上作了题为“国际新格局和日本的贡献”的主题发言。会议就“日本作为经济大国在世界市上的地位”、“作为政治大国日本在世界格局中地位”、“日本在亚太地区格局中的地位”和“面向21世纪中的中日关系”等四个议题展开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访问的背景与日程应日本国际大学桥田教授和日本丽泽大学LauSimYee副教授及“日本、韩国、中国的创新体制比较研究课题组”的邀请,2002年1月28日至2月2日,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社长王建华、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柳卸林博士、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常务副主任张凤桐博士一行三人对日本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讲学和访问。代表团讲学访问的地方有: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研究所、日中科技产业技术交流中心、日本大学管理学院、日本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JAFCO、神奈川科学园、日本政策银行、日立公…  相似文献   

20.
许心鹏 《亚太经济》1995,(3):30-32,29
(一)背景 台湾“国营企业”改革历程,如果按照体制内和体制外加以划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体制内改革和体制外改革两个时期:(1)从60年代中期开始直至80年代前期,台湾当局为了提高“国营企业”经营效益,着重从体制内进行改革。1965年李国鼎任“经济部长”时,针对当时“国营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曾建议把“国营事业委员会”改组为“国营事业企业化委员会”,两年内完成“国营事业”企业化经营,结果没有成功,后仍然复为“国营事业委员会”。从1970年至1984年,“经济部国营会”曾陆续推出21种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革新方案,这些改革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经营绩效,但公营企业的经济效益仍无法与民营企业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