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日前阐述了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五大重点,即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更加注重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是要加强农业和社会事业;更加注重广大消费需求,继续引导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注重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注意困难群众的生活,加大农村扶贫工作的力度,妥善解决困难群众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将在2002年-2003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并且适当调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组合和结构导向,以期启发国有投资需求与非国有投资需求,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全面拉动。随着积极财政政策扩张效应的累积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2002年GDP预计增长7.5%以上而略高于2001年。  相似文献   

3.
香港汇报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在其最新发布的《2005年宏观经济走势》的报告中提出改革“双休”制度,以促进消费增长。报告建设。将每周休息两天改为休息一天.剩余的一天一起移至月末.一次休息4天,变成月月有“小黄金周”。并适当延长春节休假时间:同时: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以减轻三大“黄金周”旅游带来的运输及其它服务的负荷。  相似文献   

4.
5.
回顾1993年初到1994年底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过程,人们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加强宏观调控的一年半中通货膨胀率还在不断攀升,甚至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物价上涨率的最高峰?除了目前已经讨论过的许多的客观的和主观的各方面的原因之外,认真地总结和汲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延续了下行态势,且降幅有所扩大,并创1992年以来季度累计同比增速回调时间最长记录。这既是多重周期因素交织、内外需求下降叠加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向中速增长阶段的转换。面对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应当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宏观需求政策的基本稳定,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确立稳增长、稳效益、防风险的宏观调控基本思路;重视改革导向的供给政策,激发供给活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为中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影响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有:以扩大和培育内需为主导的宏观经济政策,民间投资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并进。但也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存在制约,农民收入水平亟待提高,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除了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大增强外,消费者和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政府在实施各项改革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对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90年代以来我国消费需求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并提出与当前消费特点有关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90年代的消费特点 概括地说,90年代将不再有80年代意义上的热点商品,消费热点出现多元化。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商品性消费比重下降,非商品性消费比重上升。在居民总收入的分配中,用于消…  相似文献   

9.
2007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连续第5个年头的快速稳定增长格局,初步预计.国内生产总值为245582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5%,加快0.4个百分点。2008年,在世界经济存在不确定性和国内双防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长将可能出现高位稳中回落态势。考虑到流动性过剩仍在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反弹的压力较大,消费需求依然旺盛,地方政府换届效应及对奥运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等因素,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十分强劲,预计全年 GDP 增长11%左右。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先扬后抑,增长4.5%左右。2008年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向下,宏观经济政策重点要以抑制三过和物价过快增长为核心,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产业、土地、环保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快深化财税、收入分配、金融、资源要素价格以及民生等领域的改革,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全面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国家发展改革委讯:200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2007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对全年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国内权威专家认为10个方面决定了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具备长期动力和短期动力相互交织,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努力凸现出以增长保民生、以民生促增长的协同发展路径,协同增长目标和民生目标是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旋律。这表明2008年次贷危机冲击后中国宏观经济的调控将从最初”保增长”的短期被动调控逐步过渡到强调”增长与民生协同”的长期主动调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为缓解利益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重点取向应是解决扩大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发展资本市场、促进居民储蓄向消费和证券投资方面转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对中国经济而言,2003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种重要性突出地表现为它为2004的经济发展预埋了诸多利好和伏笔。毫无疑问,在2004年,我们将会看到这些利好一一兑现、伏笔一一生花。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发生持续高通胀的可能性极小,相反,房地产泡沫可能出现的深度调整会使中国经济大幅减速;◆国际经济环境呈偏紧态势,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压力,而国内发展环境总体上仍处于适度宽松状态;◆2011年投资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投资与消费增长再次面临严重失衡问题;◆出口明显放慢将使外向型企业效益下降,产能过剩问题将逐步显性化。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研究》2008,(11):17-17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11月4日就当前经济形势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特别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综合国力和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只要调控得当,工作到位,中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外部经济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18.
有色金属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性材料。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也正处于旺盛时期。目前对国内各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自然禀赋、优劣态势已基本清楚,今后主要是需要加强资源供需态势分析,  相似文献   

19.
挑战与对策——2008年宏观经济回顾及2009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外部环境持续恶化,国内需求也出现"拐点性变化",再加上重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导致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显著调整.全年经济增长呈逐季放慢的态势,中期增长趋势由上升转为下降,特别是下半年后,宏观经济调整幅度显著加大,逼近8%的政府调控底线.  相似文献   

20.
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工业生产增长放缓。投资增长基本平稳。市场销售持续较旺。进口增幅快于出口。消费价格涨幅高位趋缓。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货币信贷增速放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