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用评级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内部信用评级制度,同时采用信用评级机构的外部信用评级,已成为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屈筱茜  朱合洪  颜凌 《征信》2011,(2):45-47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主要分为银行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外部信用评级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公信力有待建立,相关立法必须明确.为推动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应从制度上引导内外部评级相结合,建立健全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制度规范,加强对信用评级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影响信用评级市场发展与评级产品应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和评级产品应用受制于法律法规不完善、评级管理不统一、评级需求失衡、制度机制不协调等因素。应加快信用评级市场管理的法制建设,明确信用评级市场的地位与作用,理顺监管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对信用评级产品应用的政策扶持,提高信用评级市场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外部信用评级呈加快发展之势.但信用评级产品难以被银行等市场需求者的认可和使用.特别是年初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使用外部信用评级的通知》(银监发[2011]10号)后,发展遭遇“暗礁”.成长之初便面临“夭折”。  相似文献   

5.
焦咭 《海南金融》2012,(4):50-52
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外部信用评级监管体系缺失、信用评级机构客观中立性较差以及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对金融危机的反应存在时滞等问题弱化了金融体系应对不利冲击的能力.本文结合金融危机中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外部信用评级监管体系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内地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内部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同时外部信用评级的作用也开始发挥。外部信用评级的主要优势在于,评级的对象较宽泛、内容较全面,程序较严密,方法、等级划分较科学,占有的信息量较大,公正性、适用性较强,可以推动我国内地信贷市场面临具体问题的解决。目前外部信用评级优势难以发挥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必要的制度安排、内外部信用评级的差异造成应用上的困难、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公信力不高等。因此,对使用外部信用评级产品在政策层面应做出明确规定,应加快信用评级业务标准化建设,提高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加强对信用评级业务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当前制约边牧地区外部信用评级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外部信用评级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薇 《征信》2011,(2):48-50
天津市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目前面临如下问题:信贷市场信用评级缺乏统一的制度性安排,社会对信用评级产品和服务认可度低,全国范围的、规范的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监管体系缺乏,企业参与评级的意愿不强等.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应对信用评级工作进行制度安排,建立规范化、制度化信用评级业务监管体系,协调政府职能部门逐步提升社会对外...  相似文献   

9.
申韬  甘焕凤 《征信》2021,39(2):47-51
通过文献梳理法,总结归纳中国信用评级有效性,发现以往的研究大都认为中国信用评级无效,而近年却有研究结果支持部分有效.梳理已有研究,从中发现有效与无效的侧重点与交叉点,提出四点建议:规范评级市场收费制度,增强评级机构独立性;改进信用评级模型,增强评级识别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增强政策约束作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朱振球 《征信》2011,(3):42-43
从目前情况看,外部信用评级市场在评级报告使用需求、企业参与意愿、政策支持及市场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和问题.为促进外部信用评级市场健康发展,应加强政策引导、法制建设、民族品牌建设、增强市场主体参与意识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论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信用评级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莉 《海南金融》2002,(9):9-12
巴塞尔委员会在2001年1月颁布了巴塞尔协议新框架,针对1988年巴塞尔协议执行中表现出来的缺陷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我国在信用评级方面与新协议的要求差距明显,突出表现在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两个方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系统的现状,并就如何完善我国信用评级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展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军  李新 《中国金融》2006,(7):56-57
我国债券信用评级是伴随着企业债券的发行而产生的。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开始对企业债券及评级进行统一管理。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极大推动了债券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今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整个债券市场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债券信用评级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行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银行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并由此论述外部评级介入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开拓信用评级市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成熟的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是有效的风险揭示工具,在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债券信用评级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社会对我国债券信用评级究竟能否有效揭示债券风险争议较大。本课题运用Order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债券信用评级信息可以被公开信息解释的程度,检验我国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对债券风险揭示的有效性,并从法律制度、监管机制、外部环境和信用评级机构自身四个角度对债券信用评级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行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银行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并由此论述外部评级介入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开拓信用评级市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冯彦明 《浙江金融》2007,(7):53-53,52
近几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对借款企业的外部评级工作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展开,这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健全金融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也是一项利国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外部信用评级呈加快发展之势,但信用评级产品难以被银行等市场需求者的认可和使用,特别是年初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使用外部信用评级的通知》(银监发[2011]10号)后,发展遭遇暗礁,成长之初便面临夭折。一、外部信用评级发展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9.
金明  程华南 《金融纵横》2005,(12):29-31
据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调查,目前.除部分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外,省内各家商业银行都使用其总行统一开发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对贷款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并把内部评级结果作为授信业务授权管理、客户准人和退出管理、授信审批决策、授信定价和授信资产风险分类的重要依据:对外部评级结果基本不用,主动委托外部评级机构对其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则更为鲜见。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满的临近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20.
梁涛 《征信》2011,(6):43-4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信用危机激发了社会对“信用评级悖论”的关注.声誉溢价模型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声誉机制对破解“信用评级悖论”、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竞争过度、评级方法不透明、声誉信号传递不通畅和付费方式的影响,我国评级市场声誉机制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应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