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污染控制方法,能够在控制排污总量的前提下提高污染治理效益。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是解决城市群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在提高企业的减排积极性,保持城市群的自然生长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城市群整体治污成本;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优化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合理的排污权初始分配、交易制度以及排污权定价机制,是影响排污权交易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市场条件下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价格的决定机制;借助博弈图式探讨了不同价格条件下排污企业的污染治理策略;分析了排污权交易一级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构建了广东、贵州及我国其他地区的多区域资源—经济-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跨区排污权交易与区内排污权交易对地区经济及部门产出的差异性影响;同时,模拟了行政干预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污染控制政策对高能耗生产部门污染减排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区域内排污权交易,跨区排污权交易对于缓解减排约束带来的经济负面影响具有更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高能耗部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污染排放权是一种可以交易的权利,企业会通过向掌握企业排污权的相关利益者——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购买”排污权。通过建立一个两阶段的动态谈判博弈模型证明集中统一行使排污权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当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利益独立时,企业排污权的供给主体就有两个,企业为了得到完整的排污权,就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从而降低企业经营绩效。由此可见,排污权的分割会使企业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经济,控制污染、改善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如何以最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就成为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的紧迫问题。本文通过排污权交易的经济效率分析,说明在我国全面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必要性.并致力于构建一套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排污权交易体系,目标是建立一种符合经济效率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对企业减排具有激励作用的排污权交易制度框架,为在我国全面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提供更充分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为控制环境污染物排放量而使用的一项环保政策。排污权交易正在我国大力推行。该制度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通过拍卖等方式在企业间转让交易,以达到控制污染物排放的目的;排污权交易具有交易模式的多样性、取得方式的多样性、价值显现性以及持有目的的多样性等特点;企业排污权交易是一种责任投资,既能为企业自身节约成本、创造财富,又能更好地保护环境;排污权交易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系统应对这种影响进行反映和披露。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状下排污权交易的政策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茜 《全国商情》2009,(10):26-26,29
排污权交易是目前中国重要环境经济政策之一,本文认为污染权控制本身就会存在冲突下的无效问题.在环境政策的冲突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政府应该引导和监督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从另一个角度对中国现状下排污权交易的政策效益进行分析,力求解决中国当前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200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排污权交易机制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传导渠道及其调节机制.估计结果表明: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OFDI,且这一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步法等检验后依然稳健;与国有企业和重污染地区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和轻污染地区企业更易受政策驱动,并且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环境管制严格的东道国进行投资;尽管排污权交易机制会缩减企业利润,但能有效激励企业研发创新,故排污权交易机制对中国企业OFDI的促进作用由二者共同驱动,且创新驱动大于利润驱动;地区环境立法和执法越严格,排污权交易机制对中国企业OFDI的促进作用就越明显.研究结论厘清了排污权交易机制对企业OFDI的影响机理,对有关部门制定环保政策和合理配置资本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外部性理论而制定的排污收费和基于科斯定理而制定的排污权交易都是污染控制的主要经济手段 ,它们都充分利用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 ,都是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有效工具。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 ,使得排污收费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 ,仅在对付大区域的污染问题方面更为有效 ,而排污权交易对解决地区性的污染问题要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控制环境污染的手段。目前,作为一种权利形态的排污权还未获得我国立法的承认,排污权交易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我国环境污染形势的严峻以及大量“排污权交易”实践的开展使以法律规制该制度变得极为迫切。本文拟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内涵分析,我国排污权交易存在的问题,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构想等方面对排污权交易制度之构建进行一些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考察了减排框架下的原有企业、新进入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排污权交易机制及其配套政策。首先分析原有企业,得到结论如下:第一,环境税对原有企业最佳排污量选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原有企业最佳排污量选择随着排污权出售价格的上升而下降。第二,在排污权可以跨期交易的条件下,原有企业持有稀缺排污权符合利润最大化选择。其次研究了在排污权跨期交易机制下,新进入企业购买排污权的价格持续增加,这样将导致新进入企业进入成本不断提升。最后分析认为减排政策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福利。在此基础上,提出活跃排污权交易机制及其配套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环境污染是最典型的负外部行为。本文分析了西方经济理论中关于控制环境方面负外部性两种策略的分歧,对比了以这两种策略为理论渊源的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异同及各自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3.
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是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要求,也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任务。目前比较突出的市场分割、市场主体参与度低、定价机制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市场交易量的扩大、统一价格的形成及市场的持续发展。因此,亟需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培育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特别是要通过解决碳排放权的稀缺性问题、完善交易平台建设等形成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减排机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实施CO2排放权交易。电力行业作为CO2减排的主力军,面临巨大减排任务的同时,又具备显著的减排空间。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CO2排放权交易机制下电网公司与寡头发电商间的纵向合作减排问题,基于现货市场结清结构框图思想提出了一个多方竞争下博弈对策模型,求解出最优合作策略并设计了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最后,以一个包含4个发电商参与的电力市场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结构及其调整是否有利于治污减排目标的实现,这是政策制定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中国1985—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经济结构及其调整与三类主要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污染物排放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经济结构调整有助于污染治理。本文的研究为资源环境约束下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进一步给出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在《京都议定书》的指引与框架下,全球碳排放交易开始运作并逐渐形成统一的全球碳市场。其中成果较为显著的是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与北美地区碳排放交易机制。碳排放交易机制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利益的角逐。面对这种国际趋势,我国碳排放交易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缺乏统一的立法保障、政府监管不到位并且缺少国际发言权,我国应充分借鉴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与美国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经验与教训,在法制建设、市场交易与政府监管、国际合作方面进一步健全我国碳排放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在Copeland and Taylor一般均衡理论框架引入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东道国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进入的环境影响取决于东道国的环境管理政策类型、外资企业的部门流向与产业分布,以及东道国本土企业的治污技术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外资进入东道国污染密集型部门时必然会带来污染排放的增加;当外资进入清洁型部门时,在环境政策外生时东道国污染变化是不确定的,在环境政策内生时污染排放则保持不变。本文研究也表明外资企业的治污技术外溢效应的重要性,发现外资进入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治污技术、内资企业的治污技术学习效应都有利于抑制东道国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从东、中、西和全国四个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参考点,考察不同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两大因素。以人均GDP代表经济增长,以碳排放量作为环境质量指标,进行了EKC模型的实证分析。再把第二产业比重作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考察产业结构升级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是否存在区域差异。实证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相对较好,西部地区温室气体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9.
融资融券是投资者向证券公司或者其他中介机构在提供了一定的担保物之后借入资金买入证券或者借入证券并卖出的交易行为. 融资融券业务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证券市场中各个主体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如何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已成为融资融券业务中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文章就我国当前融资融券业务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首先阐述了融资融券的内涵及其治理体制,继而分析了融资融券业务中证券公司、投资者以及作为标的证券的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各项财务风险,提出了融资融券业务中各个主体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