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城镇土地地籍管理业务的特点,通过对土地时空动态变化特点和时空变化过程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时态空间数据模型的城镇地籍数据变更管理方法。文章重点讨论了动态多基态修正、变粒度存储、数据库中时空数据组织、拓扑关系建立及空间数据变更机制等。最后通过开发的新一代大型网络级动态土地地籍管理信息系统(ReGIS)验证了上述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实用性。2年多的应用表明,系统设计先进,性能良好,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2.
以位于西北的河谷型城市兰州市市区为例,引入流分析和土地利用活跃度分析,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测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研究区未利用土地资源较少,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林地、草地、水域比例较低,存在较大生态风险;②建设用地与耕地、草地、林地之间的转移关系是土地利用转移的关键关系,决定着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③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阶段性,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土地系统熵值增加,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乡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土地利用增多.为更好地查清全国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国务院号召进行第二次土地调查,文章结合笔者参加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实践工作,介绍了MAPGIS在本次调查数据库建设过程的实践应用,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的时空结构分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新长  潘琼  赵元 《经济地理》2005,25(2):189-193
时空结构分异分析是以GIS叠置分析为辅助手段。目前描述空间结构分异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较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方位上的差异。由于按方位划分的空间单元并不具有均等的土地面积,因而其变化速度就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可比性。文章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改进,创建性的引入了年均变化强度指数这一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来描述土地利用的时空结构分异特征,它实质就是用各空间单元的土地面积对其年均变化速度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各种土地类型的变化速度具有可比性,得出各不同用地类型的时空结构分异情况,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达到全面把握土地变化规律的目的。该研究方法有助于从总体上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的趋势与特点,对发达地区未来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现代土地管理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作业模式和系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土地详查的建库要求.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基于SUPERMAP构建土地更新调查生产建库一体化系统.该系统以团队协同作业模式,有效地支持完整区域数据的生产,并将生产过程和建库过程无缝集成起来,实现了生产建库一体化,在生产的过程中直接完成土地数据的建库,为土地更新调查生产效率的提高、数据质量的保证和管理效能的改善提供了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是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生产的新一代作业平台.  相似文献   

6.
以清水江流域为研究区,综合应用3S技术,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提取研究区2002年及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基于研究区DEM数据,提取流域高程、坡度、坡向及坡位数据;通过土地利用与地形的叠加分析,获得属性数据库,采用分布指数分析了清水江流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地形特征分异。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江流域各地类在不同地形等级下分布特征明显;在2002~2013年间,各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高程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除个别地类外,坡度、坡向及坡位对土地利用变化均有一定的影响;流域内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待延续及加强;在高程为750~1500 m、坡度范围为15°、缓坡区域各地类竞争激烈,人地矛盾突出,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核心区域,合理配置该区域土地利用具有深远意义;流域内未利用地分布广泛,对未利用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缓解清水江流域的人地矛盾;流域内对水的开发利用强烈的影响水域的地形特征,同时对其他地类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数据挖掘技术是人们长期对数据库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结果,数据挖掘使数据库技术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它不仅能对过去的数据进行查询和遍历,而且能够找出过去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本将阐述数据挖掘技术体系结构、分析方法、数据挖掘中最常用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成宁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环境公报、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引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选取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土地综合程度指数与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的关联度,从而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然后在GIS平台上与基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确定变更图斑,最后有针对性的通过GPS测绘对地物变化的部分进行地图构建.此方法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成本,并保证地图的构建速度.是当前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更新的主要技术手段.并针对所获得的土地的数据库,讨论其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刚  陈莹 《经济地理》2006,26(3):409-411,417
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自1990年代以来福建省晋江市城市化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状况发生急剧变化,是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典型代表。研究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进行动态模拟,对于认识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构建了晋江市1989-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研究土地利用状况的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序演变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耕地大量流转为建设用地,在当前驱动压力下,将来土地利用的格局将以高度城市化为特征。针对以晋江市为代表的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提出了若干保护耕地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设计通过两个数据库的协作实现了面向商业的网络调研和挖掘数据的数据存储与交换,构建了一个面向商业的网络调研数据挖掘系统,它使当前的商业网络调研模式与数据挖掘良好地整合在一起,初步解决了面向商业的网络调研与数据挖掘结合的难题,针对本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特有的分层次理论,使系统具备了优良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应用领域广泛。  相似文献   

12.
辽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测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以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辽宁省为样本,选取2000和2009年辽宁省14个地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和相关指标,对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进行了系统测评.结果表明,在辽宁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现状不理想,尤其是工业用地结构效率低于农业用地结构效率.在分析影响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设计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边缘区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快的地区,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掌握土地利用现状特征,了解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对合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06年北京市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多种数学模型分析大兴区土地利用结构特点,探讨其存在问题及土地合理利用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土地利用呈现“北城南乡”格局,具有明显城市边缘区特点;土地整体功能较强,但区域间土地利用结构不均衡,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相似文献   

14.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边缘区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快的地区,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掌握土地利用现状特征,了解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对合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06年北京市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多种数学模型分析大兴区土地利用结构特点,探讨其存在问题及土地合理利用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土地利用呈现"北城南乡"格局,具有明显城市边缘区特点;土地整体功能较强,但区域间土地利用结构不均衡,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北京市朝阳区2001~200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并构建评价体系,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1~2008年朝阳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耕地、水域等高景观生态功能用地都有不同比例的减少,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又引起土地生态安全性的降低,并且表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通过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的空间叠置分析,得到了近年来朝阳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安全调控措施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土地资源进行配置的基本手段,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对于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晋城市为例,基于信息熵的理论,对晋城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及2008年各区县信息熵差异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土地利用朝着均衡状态发展;2008年各区县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差异较大,反映了不同的经济水平和土地利用状况;经济因素和农业发展因素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基于信息熵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有利于揭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空间差异对于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性和结构性差异及其形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地统计学原理,运用遥感、GIS和变异函数等方法研究了佛山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时空分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佛山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从1991年到2005年,佛山市土地利用驱动力因子总体上呈多样化不断增长的态势,土地利用驱动力的程度和强度加大;空间分布由中心区向北和向西呈现连片式扩展,向南呈现跳跃式延伸;土地利用变化受自然因素驱动程度下降,受人类活动驱动程度增强,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构性降低,随机性增大,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1991年到2003年,以人类活动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主导性由单一方向转变为互相垂直的双方向;2003年到2005年,佛山市土地利用驱动力分异呈现出多极主导的集聚式、组团式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张丽萍  张锐波 《经济地理》2004,24(6):793-796
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经济驱动力和地形结构特点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以杭州市区为研究区,利用近10年的土地利用系列统计资料、遥感解译数据和GIS系统支持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区位原理,经过数值计算,揭示出了杭州市区扩建过程中,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特有规律,重点讨论了耕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波动递减过程。并应用区位商数分析了未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结论表明:①居民工矿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最为明显;②农作物播种面积的递减速率高于耕地面积的递减速率,但菜篮子用地面积却在增加;③萧山区是主要的菜篮子工程发展区,西部是旅游风景保护区,城区发展园林绿地,建设用地向沿江、余杭、下沙扩展。  相似文献   

19.
1979年以来广州市建设用地 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市作为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猛,人口数量激增,土地覆盖类型被急剧改变.开展广州市建设用地动态监测,研究广州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的时空演变规律,能够为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以1979、1990、2000年陆地卫星遥感影像、2005-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08-2013年高分正射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遥感信息解译、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广州市建设用地扩张信息.从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分布及变化、重心转移及扩张模式方面分析广州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从城市规划、人口、社会经济和交通方面对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区位熵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的新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宁省2005-2010年土地利用为实证对象,从土地利用变化方向、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土地利用变化态势等三方面比较分析了研究区近5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结果显示:除耕地外,辽宁省所辖各地市土地利用变化方向与全省较为一致.相比全省土地利用增加或减少,各地市耕地、牧草地变化速率呈现较高、较低或一致,而另4种土地利用类型只有较高或较低两种情况.园地、林地和牧草地在各地市分布趋向均衡,而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则由分散趋向集中的态势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从区位熵模型引申扩展出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向、速率和态势,可更全面地阐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