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发展中国家整体与中国个体两个层面,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母国技术进步的关系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别对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技术进步的动力、机理及效应进行了归纳。最后,提出一个有关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技术进步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增长效应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存在区域差异.全国、东部以及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大于全国和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要远远小于其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东道国的视角,研究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相关因子并构建理论模型,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以及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选取相关数据分析比较东道国的相关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东道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首要因素,但东道国通过专利溢出的研发资本存量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以2003-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3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东道国研发(R&D)支出、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是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正相关因素。同时,本文以技术差距作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差距存在单一门槛值,当中国与东道国之间技术差距较大时,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产生了正向影响;当技术差距缩小后,正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但影响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研发成果反馈效应、产业集群效应、人员流动效应、市场竞争效应和公共效应获得了国外技术溢出,通过知识、人才与技术资源跨国流动将技术溢出传递回母国后,逆向技术溢出再通过技术进步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产品质量效应促进国内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上升。运用CEPII BACI数据库中的海关6位编码的出口数据与ISIC REV.4行业代码进行匹配,得到各个行业编码下的2位出口数据,基于行业角度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有利于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水平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际产能合作和工业绿色转型的内涵,从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及对外工程承包方面分析了国际产能合作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工业绿色转型指数,测度了中国各省份的工业绿色转型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回归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各省份工业绿色转型程度差异较大,整体水平较低;对外工程承包和出口贸易对工业绿色转型总体有阻碍作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对外直接投资整体上可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绿色转型,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呈明显的互补关系,与人均GDP、技术差距呈替代关系,不同区域吸收对外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能力存在差异,只有当各地区跨过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水平、人力资本、技术差距门槛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显著地促进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在此基础上,基于国际产能合作的视角,提出了促进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中国与亚欧中部国家2003-2017年农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亚欧中部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报告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通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中的莫兰检验、总体模型回归分析、空间效应分解等实证方法,研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不利于中国与东道国的农产品贸易,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但对中国与东道国周边国家农产品贸易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基于此,文章建议在中国与亚欧中部国家农业合作的过程中,在重点国家投资一批重点项目,发挥其示范效应,提高东道国的农业生产能力,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区域互联互通,降低贸易成本,以通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来提升进出口农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茜  薛求知 《技术经济》2012,31(7):47-54
基于一国技术进步是耗散结构的假设,构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技术进步之间的灰关联熵模型,并运用2003—20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性。结果表明:2003—2008年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进步并没有持续、显著的作用,此期间并不存在逆向技术外溢;2009年和2010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给国内技术进步带来了负熵流,此期间存在逆向技术外溢,并且它推动了国内技术向良性方向发展。该结果意味着,对外直接投资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增加我国技术进步的熵值,也可能导致负熵流入、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最后提出,我国企业不能盲目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应质量和数量并重,以使对外直接投资为我国带来持续的负熵流。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对外投资综合增长率和出口总额增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对我国贸易扩张的积极作用,研究中对数据分别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并讨论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在长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存在创造效应,并且对外直接投资是出口贸易增长的Granger原因;在长期,中国出口增长同样是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Granger原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出口的发展,与出口的增长之间为互补关系。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两个角度都得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争论主题。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FD I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出口,但对从东道国的进口却具有替代效应。因此,大力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中国的对外出口、绕开东道国贸易壁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构建了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动态最优化方法推导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均衡关系,并利用1985—2013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长短期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协整关系,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金融发展通过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溢出技术的吸收水平间接引致生产技术进步,进而成为增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调节经济增长的长期失衡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以及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之一是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成果为基础,构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模型,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的吸收能力,并依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构建Tapio脱钩分解模型,探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整体关系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内部渠道对能源消费具体作用形式。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速与能源消费增长之间基本存在弱脱钩关系,ODI技术效应和ODI结构效应主要抑制能源消费增加,ODI规模效应促进能源消费增长。建议继续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的同时更加重视节能核心技术的获取,充分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投资国视角看ODI逆向技术外溢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本文选取1985-2008年我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ODI)的相关数据,从投资国的视角考察了我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实际有效汇率、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的实际有效汇率、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吸收能力,对我国ODI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我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对基于ODI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2000年-2011年中国造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并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FDI与我国造纸产业技术进步的关系。结果表明:FDI对我国造纸产业的技术进步有正向促进作用;并认为FDI对我国造纸产业的技术溢出在短期内存在时滞,更多表现为一种长期的技术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现各省份对外直接投资确实存在着明显的逆向技术溢出。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影响的作用过程中,在吸收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门槛效应,例如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研发投入力度、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外资利用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研究表明,只有当某个省份这些门槛变量达到某一门槛值之后,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带来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另外,由于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基础设施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所以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也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母国或跨国公司投资的动机类型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替代、互补和融合.本文在对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分别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实际,按公司投资的动机、类型、行业和发展阶段分析并论证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系.同时,也证明了政府给予具有贸易创造能力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企业参与全球分工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对外贸易,一种形式是对外直接投资。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第五大服务出口国。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美债务危机的爆发一方面给中国的出口贸易带来严重冲击,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历史机遇。人民币汇率上升和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化。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产业OFDI与出口贸易的关系:农业和矿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其出口贸易是替代关系;制造业和服务业OFDI与其对外贸易是互补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OFDI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经济研究》2016,(8):144-158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投资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微观企业层面数据,经验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就业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次数越多,对国内就业的促进也越明显。其促进效应并不受企业所有制类型、投资目的地收入水平的影响。不同投资动机类型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企业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的就业效应受行业类别的影响,而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的就业效应,受投资目的地国家收入水平、中间品进出口以及最终品进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机理和路径,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进行分析,为我国转型时期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促进产业升级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