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认为,宏观审慎的跨境资金流动调节工具,应同时遵循适应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要求。由于银行在跨境资金流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以银行为调控对象,更能体现宏观总量和逆周期审慎调控特征。其中,银行短期外债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是目前可用的主要调节手段。本文研究认为,对银行短期外债可建立全口径管理模式,根据短债风险状况分别赋权,实行动态总量调节和逆周期风险调控。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可引入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以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为突破口,通过增加银行交易成本,促使其对跨境资金进行截流,起到分散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离岸人民币市场进入相对快速发展期,特别是“8·11”汇改前后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越来越频繁,对国内金融市场带来了较大冲击.为此,应全面梳理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渠道,积极探索建立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通过强化对在岸与离岸两个市场联动监管入手,才能在保持国内金融稳定的基础上,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4.
创建自由贸易账户以及与之相适配的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目的是为日益开放的对外经济——货币可兑换性、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量身定做一个基础性平台.本文认为,经过6年的政策实施和推广复制,在账户运行、分账核算管理、电子围网实验以及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和功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借鉴新兴国家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本文...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开放程度显著提高,特别是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进一步冲击国际资本市场,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双向波动加剧,对宏观审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巴西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经验,分析了后疫情时代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特点及趋势,并结合巴西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显著提高,特别是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进一步冲击国际资本市场,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双向波动加剧,对宏观审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巴西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经验,分析了后疫情时代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特点及趋势,提出建立合理的宏观审慎组织框架和协调机制、渐进审慎的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引入合适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完善监测预警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10—2018年中国236家商业银行微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跨境资本净流动对银行的稳定性产生了负向影响。其中,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稳定性产生正向影响,以证券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并不显著,以其他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稳定性产生负向影响。通过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综合指标与各类跨境资本流动的交乘项分析发现,逆周期调节政策会削弱跨境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负向影响,同时也会减弱跨境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正向效应。在应对直接投资流入时,宽松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效果更好;在应对间接投资流入时,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难题,在借鉴巴西、韩国、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应对跨境资本流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复杂经济金融环境下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的影响,2016年起人民银行正式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我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逐渐完善。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42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基于宏观审慎视角下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跨境资本流动总体对银行稳定性具有负向效应,降低了银行稳定性;跨境直接投资则增强了银行稳定性;跨境间接投资弱化了银行稳定性。第二,资产价格和流动性错配在跨境资本流动和银行稳定性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第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跨境资本流动和银行稳定性之间具有调节效应。其中,宽松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有利于跨境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则弱化了跨境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不利影响。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强有效宏观审慎监管;二是对跨境资本流动实施分类监管。三是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针对不同类别跨境资本流动施以相应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金融发展研究》2010,(11)
本文结合当前外汇收支形势,通过对跨境资本异常流动案例的剖析,分析了产生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的诱因以及交互作用机制,并结合当前外汇管理改革背景,试图对外汇管理改革提出相应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15.
《金融监管研究》2019,(8)
短期跨境资本作为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均衡的重要因素,对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和风险防范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各类短期跨境资本测算方法,基于数据的真实性、可获得性和经济学意义,对比国际收支的趋势性变化,结合算法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与国际收支误差遗漏项的关系,得到测算有效且符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实际趋势的短期跨境资本月度时间序列。本文所采用的相对最优算法,完善了对短期外债等短期跨境资金的估算,并通过增加数据来源,提高了对隐藏在其他渠道中短期资本的测算精度。研究发现,2003—2017年间流出入我国的短期跨境资本整体趋势可分为四个阶段:2003—2006年,短期跨境资本呈现波动中小幅流入;2007年初至2011年底转为大幅流入;2011年底至2014年初呈现短期流出入转换变化;2014年中期开始至2017年底转为显著、大幅的持续流出态势。本文在确定最优算法时,创新性地提出通过误差遗漏项,侧面验证测算有效性的检验方法,为进一步完善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统计监测与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针对测算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理论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基于流体力学视角的全新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11)
在经济的"新常态"下,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稳定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危。使用1986—2016年7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检验了资本账户开放、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发达国家资本账户开放易引发国际投机资本短期投资带来的金融风险;新兴国家资本账户开放导致其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资本市场波动较大;不发达的国家资本账户开放弊大于利。政策建议是:我国可以适当加大资本账户开放的力度,渐进、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但应防范资本账户开放后,外资涌入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冲击,加强监控,防范投机资本。同时,应明确发展实体经济是根本,让金融回归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 相似文献
17.
18.
构建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应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境资本的异常流动可能会对一国的经济、金融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构建相应的应急机制有利于降低资本流动带来的风险和冲击.我国自加入WTO以来,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强烈的背景下,资本流入规模猛增,异常资本流动显著加快,构建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应急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我国资本流动的特征和跨境资本异常流动引发的系统风险的基础上,构建出包括预警机制、防范机制和处置机制在内的应对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宏观审慎监管:内容与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并由监管当局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包括宏观审慎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应从建立宏观审慎框架和宏观审慎分析系统着手,并注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及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发展,脱离金融避险本质、虚构贸易背景的跨境套利贸易,客观上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并且产生了一定金融风险,严重危害对外贸易的运行。本文从近年典型的跨境套利贸易问题及相关风险入手,对我国跨境套利贸易的具体路径和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进行深入分析,重点测算了我国以及东南沿海贸易大省跨境套利贸易规模,并就如何有效治理中国日益扩大的跨境套利贸易及其风险,提出了比较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