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蒙 《消费导刊》2013,(2):152-152
生物技术集合了现代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特点,并以其独有特性和发展潜力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当前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可以利用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进行战略布局调整,加强企业凝聚力、以市场为主导,重点突破、加大政府投资,完善建立产业政策扶持等措施来促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业内贸易能加强技术成果在各个发达国家之间的聚合,通过垂直产业内贸易也能促进先进技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传递。要优化出口结构,加快创新型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发展,实现技术上由引进模仿型向以自主创新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3.
《化工科技市场》2010,(11):44-44
目前全球所有的顶级化工企业都在投资生物技术研究,生物产业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领域。在中国,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在医疗、农业、能源、环保、食品、材料、纺织、建筑等领域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发展生物产业既依赖化工科技的突破,同时也将推进传统化工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4.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中部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经济学理论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一国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结构,逐步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结构转变,再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倒金字塔型结构演进。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对1978年以来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和就业状况进行分析(见表1)。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牢牢把握现今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变、产业功能由单一向多功能转变、发展目标由盲目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效益质量转变、农业政策更加着眼于工农城乡统筹转变的时代特征,来追求现代农业的基础内涵和本质——高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全球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是与现代工业化和FDI的投资动向密切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工业相互促进,是提高服务业竞争力的重要动力。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应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服务领域从政府经营向企业经营转变,以加速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外贸长期以来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比较优势战略已不适应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理论应转变为以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高新技术向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渗透,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商办工业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人才、资本、技术和市场将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使企业面临的主要环境、竞争规则以及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概括起来是三个转变,即生产方式从大批量单一规模、统一标准的厂家中小型向小批量、多样化、个性化的客户中心型转变;价值来源从以资金、厂房、设备等硬件为主向技术、专利、信息、营销和服务等软件为主转变;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型的级层制赂以网络化的伙伴制转变。商办工业企业只有尽快适应这些转变,方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动因及2004年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不同所有制投资主体均表现出旺盛的投资势头,国家预算内资金在总投资增量中的比重明显下降,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我国的投资增长格局,已经开始由政策推动为主向市场推动为主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一、生物技术科研成果产业化前景看好,一些领域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在基因治疗、诊断试剂和生物芯片、胚胎与组织工程领域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已初步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向创新的转变,以及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的转变。目前全国有一大批生物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具有资源基础、技术基础、科研和人才基础、产业基础等四个方面的基础优势,生物技术产业作为黑龙江省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要突破和掌握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应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等产业。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国家纺织产业振兴规划对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战略指导,从技术进步、产业融合以及企业并购三个方面来讨论我国纺织业的升级之路。通过改进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工艺,使其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通过产业融合促进企业信息化,实现纺织品设计制造、生产过程、企业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通过企业并购淘汰落后产能。改善产业环境,扩大核心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国际上的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广东省必须把目光投向更远的视野范围,更高的目标层次,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将以“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不同而形成的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模式,逐步向产业内贸易为主转移;继续扩大进口和内需,从根本上改变“以出口为导向”的单一模式;在优化有形产品进出口的同时,大力促进文化产品、教育产品、科技产品、专利产品、旅游产品、物流产品、金融产品等等无形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15.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描绘了中国出版业的十年发展蓝图,即经过两个五年计划,主要完成三大转变:从以纸质出版为主的传统出版方式向以数字出版为主的现代出版方式转变;从阅读形式和内容的简单、狭窄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品种数量越来越多,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的读者的需求;由国内一个市场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  相似文献   

16.
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差异促进了战后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日益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本文认为,近年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迅速,而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推动因素。为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现代化发展,推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此外,有必要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保护国内产业,获得规模经济以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是外贸平稳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双循环”背景下,新疆外贸表现出对外贸易稳步增长、逐渐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企业结构以私营企业为主转向多种类型企业共同发展,贸易方式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向多种贸易方式迈进等新特征。同时,单一的贸易结构与多元化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口岸基础建设的落后与打造口岸经济之间存在差距等新问题凸显。新疆需要借助“内循环”挖掘内部需求优化商品结构,借力“外循环”培育聚集外向型产业,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新疆外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为了解决国内棉花供需缺口,实现供需平衡,中国由棉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在分析中国棉花生产、需求及进口贸易特征基础上,综合使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对2001-2021年中国棉花进口量、棉花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棉花市场价格进行相关性和因果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棉花进口量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棉花进口量对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有显著影响;中国棉花进口量与国内棉花市场价格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棉花的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之间为单向传导。鉴于实证分析结果,建议全面统筹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利用联合采购和战略采购模式争取市场主导权和定价权,提升中国棉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议价能力,加强与世界棉花主产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采用SITC3分位数据,对1992-2012年间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态势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日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制成品领域内,制造业贸易在两国贸易总额中占主导地位,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结构已由产业间贸易为主导变为产业间、产业内并存的格局;中日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中日人均GDP差异、要素禀赋差异以及中国企业市场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影响不显著。中国应鼓励技术创新与应用,合理调整引资政策,改善投资软环境,以促进贸易模式由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向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从目前我国情况看,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关键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而要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首要任务是建立投资风险监管的金融体系,并创造更有利于企业投资的政策环境。如果不对投资风险加以关注,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上不去,科技成果就不能转化,形成产业优势。投资风险是一种在投资活动中维以完全避免的现象,只要投资就一定会有风险。因此,关注与控制投资风险,对促进我国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榘约型的转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