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推着自行车,从500元起家到成为一个影响中外的企业家;从一块平凡的小红薯到一个超越平凡的大产业,他将红薯低廉的身价提高了23倍,使当地的薯农富了起来,而自己也拥有了3000多万元的资产,拥有了一个年产值近亿元的企业.  相似文献   

2.
叶启营是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正阳县真阳镇人大代表、乐堂村民兵连的一位普通民兵党员。别看他貌不惊人,可在全国红薯新品种研究行业,却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不仅培育出优质高产梅营红薯一至八号。而且成为从“农家书屋”走出来的“全国红薯制种土专家”。现在,他创办了正阳县梅营红薯良种繁育示范中心,拥有资产160万元.占地485亩,示范种植涉及到7个国家和地区。为此。叶启营被全国老区受益的群众称为“红薯财神”.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顾问》2009,(5):20-21
在一般人眼中,几颗红薯能创造多少财富? 邹光友却用普普通通的红薯做粉丝,将红薯身价提高了23倍,并带富了当地众多薯农,他创立的四川光友薯业公司,也因此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成为一个拥有员工近千人,年产值上亿元,在海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  相似文献   

4.
从年亏损888.8万元到年获纯利473.5万元.拥有5300多名职工的海南东平农场用5年时间.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经营管理及改革发展之路.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迈向海南农垦“优秀企业”行列。  相似文献   

5.
玉林街头巷尾,正当季节时分,常常见到小贩用三轮自行车载个大铁桶,桶盖上面垒满热气腾腾、金黄色、烤熟了的红薯,沿街叫卖。每到之处,薯香飘逸,引来食客许多。闻着那诱人的香味,我总忍不住买上几个。品尝久违了的甘醇味美、焦黄的烤红薯,我仿佛又一次回到曾经上山下乡、插队劳动、生活多年的小山村。我下乡插队的地方盛产红薯,当地农民习惯把红薯称为“番薯”,每到收获季节,各家各户分到的红薯特别多,墙角里,床底下,比比皆是。于是我们这些下乡知青便和当地农民一样,天天以红薯当早餐。记得那时,我最钟情"烤制红薯”。腹饥…  相似文献   

6.
1960年12月,邹光友出生于绵阳三台县邹家沟,从小是吃着红薯长大的,有着深深的红薯情节。1982年,他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立志改变红薯的命运。凭着对红薯深深的热爱之情,1992年10月他辞官下海,  相似文献   

7.
在河南省正阳县的田间地头,农民全惯了锄把的手,开始拿着笔和本记"种田档案"了. 梁庙乡乐堂村"红薯大王"叶启营的家中,他记的红薯档案,何时育苗、何时移植、如何防治病虫害、怎样施用水肥等,分地块、分品种,从种到收每一个环节都做了详细记录.  相似文献   

8.
“米袋子”与“钱袋子”李森林右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地发生了严重自然灾害,一个穷人和一个财主一起逃荒,穷人只带了一袋红薯,而财主的口袋里装满了银元,结果沿途发大水,穷人依靠一袋红薯充饥活过来了,而财主却因有钱买不到粮而饿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钱未...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红薯生长在土中,而日前中国农科院却传出好消息:该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杨其长博士和他的科研团队却让红薯抬高了“身价”,从地下“荣升”到地上,像葡萄一样结在了空中,还能常年供人们享用。正所谓“红薯空中结,常年采收,新鲜;绿藤架上长,四季常青,稀罕。”据悉,这是他们继“黄瓜树”、“番茄树”和巨型南瓜栽培成功之后,新近又发明的一种新技术,即块根(茎)类作物的营养根与其块根(茎)分离培植技术。这种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作物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31日,洪水刚退不久,我和有病体弱的母亲及已出嫁回来的姐姐正在河边红薯地里抓紧补种红薯。我家的红薯地的小泥丘背面就是小河的转弯处,由于洪水冲刷使那里出现小漩涡,并逐年变深。当时烈日当空,空气闷热,我们刚种得四五行红薯,就汗流泱背了。我正埋头往地里放红薯苗时,突然,从小山丘背面河弯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小女孩的哭喊声。最初我以为是小孩在打架,便停下手上活儿,抬头仔细听,“快来人啊!有人落水了!”阵阵呼救声传过来。我扔下手里锄头和红薯苗,循声跑到出事地点。眼前并非是小孩打架,而是悲惨的情形:水面上浮…  相似文献   

11.
从雪灾到地震,从流动性过剩到次贷危机,从经济快速增长到金融危机,肥价从暴涨到暴跌……“不平凡”的2008年成了过去,农资行业在经历了这场非常洗礼之后,2009年有望在农业备受重视、行业有序发展、市场规范流通的大趋势下逐步走出低谷,迎来机遇。  相似文献   

12.
正"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句流传度甚广的俗语中,除了传递官员应该为民做主尽自己本分之外,还透露出一个信息:卖红薯实在是一个大众眼中最低阶的行当。在台南,却有这么一个人,把这个最不起眼的行当,做成了一个价值数千万元的连锁产业。老人谈起红薯,总不免想起从前吃到怕的红薯拌饭。红薯的  相似文献   

13.
红薯加工与利用新技术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中国红薯生产的资源优势,提出了要对红薯资源进行精深加工利用,发展红薯淀粉产业的观点。分析了中国红薯淀粉生产的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促进国产红薯淀粉产业及生产设备技术进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红薯生长在土中,而日前中国农科院却传出好消息:该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杨其长博士和他的科研团队却让红薯抬高了“身价”,从地下“荣升”到地上,像葡萄一样结在了空中,还能常年供人们享用。正所谓“红薯空中结,常年采收,新鲜;绿藤架上长,四季常青,稀罕。”据  相似文献   

15.
从帮别人卖螺丝粉的打工妹到拥有固定资产500万的家电女老板,桂林恭城瑶乡的陈娜走过了不平凡的20余年。如今。陈娜已经成为桂林市人大代表、恭城县百乐家电批发销售中心主任,尝尽心酸苦辣的她成功后仍不忘回报社会,屡获荣誉。印证了那句古话——女人也能撑起半边天。  相似文献   

16.
平凡的岗位塑造粮食人的新风彩罗红雨我是一名从宜宾粮技校毕业后分配到南溪县粮站工作的普通青年。1991年,当我最初分配到南溪镇粮站大南门粮店当会计时,心里挺有一种自豪感,认为自己现在已是一名国家粮食系统的正式职工,这辈子算是找到了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  相似文献   

17.
红薯是陕西省主要粮饲作物,近年因我国生猪售价高、效益好而发展迅速,特别是淀粉工业转向了薯业,极大地提高了红薯经济效益。同时也对红薯品种、质量、产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脱毒红薯具有淀粉含量高(20%左右)、产量高(亩产可达3500~4000公斤)、品质好、抗性强、效益好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现将脱毒红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红薯资源丰富,发展潜力较大。进行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可多倍增值,前景广阔。重点介绍了以红薯茎尖为原料,经加工处理,制作红薯茎尖挂面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9.
红薯是很好的先锋和间、套、轮作作物,广泛栽培于全国各地。随着红薯深加工的不断深入,它已不是渡荒作物,而是致富“摇钱薯”,普通红薯常因带病毒退化,产量低,品质差,严重制约了其更快更好的发展;脱毒红薯可比普通红薯增产30%以上,品质也更优,是栽培者获取佳效之首选。  相似文献   

20.
征文集萃     
"洞房书屋"和"梅营"红薯叶启营,河南省正阳县真阳镇乐堂村一位憨厚朴实的农家汉子,他好读书,勤钻研,学以致用,知识致富,和妻子武喜梅一起,从"洞房书屋"里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梅营"红薯品种,"红"遍了全国,还"种"到了国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