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受复杂地质条件和所处环境影响,大尺寸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施工存在诸多工程难点.以韶光地铁站为研究对象,从地质补勘、顶管机选型、岩层预处理、顶进控制、泥浆置换、姿态测量与纠偏等方面提出顶管施工的应用控制策略.地质补勘详细查明地层构造特征,明确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确定顶进模式和顶进参数;依据勘察数据,顶管机选型中优选多刀盘旋转开...  相似文献   

2.
顶管施工技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理论和施工技术上都已经较为成熟,且在各个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以某水利工程为例,从工作井施工、顶进施工及技术优势等方面介绍了泥水平衡式顶管机施工技术的应用,发现泥水平衡式顶管机顶进效果较好,施工速度快,能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对其他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工程造价管理》2014,(4):51-51
顶管法顶管法是继盾构法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通道暗挖施工方法,采用液压千斤顶或具有顶进、牵引功能的设备,以顶管工作井作承压壁,在地层土体开挖的同时,将预制好的地下管道(或隧道)一起沿着设计路线分节向前推进,直达目的地。顶管法一般用于修建排水管、敷设煤气管、输油管、动力电缆和通讯电缆的管道、地下交通隧道及桥梁的墩台等。  相似文献   

4.
某电力通道工程使用顶管法施工时,在顶管顶进过程中,为防止对地铁安全性产生影响,设计要求采用水泥加水玻璃双液注浆的压密注浆技术,对地铁轨道周围土体进行加固。目前存在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以及电力行业定额均没有对应的压密注浆技术定额计价条目的情况,因此本文结合压密注浆的施工工艺,参考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中AC0349灌注桩后压浆注浆管埋设和市政工程定额DF0339设备基础二次灌浆两项定额,对双液注浆压密注浆技术综合单价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中,中继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中继环可使管道分段向前推顶,改变了以往整个管道同时向前推进的模式。通过这种推进形式,管外壁摩擦每次只发生在正向前移动的一部分管道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阐述了中继环接力顶推装置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和使用方法,并例举了中继环接力顶推装置在甬台温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中,宝钢二十冶四公司大力开展“双增双节”和技术攻关活动。目前由北京冶金建研院设计,二十冶四公司制作的国内首例小口径顶管机,在宝钢二期工程施工中应用成功。该顶管机重2.7吨,顶管直径150mm—400mm,机械动力140吨,多适用于公路、铁路或距离不大于40米的建筑物底部,日顶进进度可达8—9米,顶通后,便于铺设电缆、水道,路面不受任何损失,车辆可以正常行驶。该工艺在宝钢二期工程的宝钢无二路、纬二东路和纬五路的施工中应用取得成功,为兄弟单位铺设电缆、水道创造了条件,受到有关部门的赞誉。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多种类的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获得了应用,其中就包括了顶管技术,特别是在市政给排水这部分内容的施工过程中,顶管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能够让给排水施工中的构架系统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更好的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需求。在给排水施工中,应该对顶管技术的应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对这一方...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大直径顶管上跨施工对地铁运营隧道的影响预测问题,以深圳地区1.8m大直径顶管上跨地铁1号线某区间隧道施工为例,采用MIDAS/GTS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隆沉、地铁隧道竖向位移和横向收敛变形、顶管隧道本身竖向位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顶管施工过程中,由于土体开挖卸载引起下部土体向上回弹,导致地面会发生一定的隆起,最大隆起发生在顶管隧道两端,中部隆起位移较小;地铁隧道水平位移很小,竖向发生向上位移,并伴随横向收敛变形,导致地铁隧道发生竖椭圆变形,但其位移均在地铁保护的允许范围内;顶管隧道本身会发生竖向向上位移,易导致顶管隧道前端产生偏移。该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施工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顶管施工土层的变形和移动规律,利用数字图像方法观测,建立了顶管施工土层移动模拟的物理模型,研究了顶管土层损失引起的上覆土层变形和移动规律,获得了如下结论:1)顶管施工地层损失引起顶管周围土体向顶管移动,最大变形发生在顶管周围;2)顶管地层移动从顶管周围向地表上方以一定角度传递和扩散,地表沉降范围大于顶管直径,顶管地表变形呈漏斗状,最大沉降在顶管的正上方;3)可以运用随机介质理论和概率积分法预测顶管施工地表变形;4)可以数码望远镜代替相机,采用数字图像方法观测顶管地表建筑物的非均匀变形。  相似文献   

10.
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指的是不中断铁路正常行车的基础上,对铁路线路进行加固,并在铁路路基的一侧进行基坑开挖作业,最后将预制好的箱涵顶入到设计位置。施工专业性强、施工难度大,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以点岱沟段铁路工程为例,探讨框架涵顶进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实际工程为例,从软土区域导致的土体松动、顶管建设中注浆施工以及功效等层面开展研究讨论,提出顶管技术工艺中的要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改善软土区域小直径顶管安装的相关施工技术与对应理论,缩短了施工工期,施工项目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2.
长距离顶管属于非开挖性施工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对土层结构稳定性的扰动,适应城市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施工要求,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需要使用多种机械设备,且对控制精度以及数据通讯均有很高的要求,传统的施工控制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长距离顶管施工的实际需要,因此应积极应用先进的自动化PLC控制系统,通过系统...  相似文献   

13.
顶管技术是最早投入应用的一种非开挖管道敷设方法,具有控制精度高、可穿越障碍物、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工期相比较短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顶管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而专家与工程师们根据顶管技术的特点将其大胆地运用到水利工程的相关项目中。根据安徽省池州市尧渡水库水坝除险加固工程中对顶管技术的合理而正确的运用,文章就顶管施工技术在均质土坝除险加固的应用的合理性及其展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工程输水管道施工与现有交通道路有交叉,为不影响现状交通,通常选用顶管施工的方式进行穿越。文章在收集、整理南水北调顶管施工工程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顶管施工期及运行期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及配筋计算的方法进行探讨,为工程设计、顶管计算及运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总结泥水平衡顶管穿越高速公路的施工技术,旨在通过工程方案的分析,明确施工技术要点,避免施工中存在的不合理以及施工技术不完善的问题,通过泥水平衡顶管穿越高速公路施工技术要点的明确,推动高速公路施工行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罗兴斌  刘谦  彭婷  麻瑀 《工程经济》2021,31(9):40-42
针对非开挖顶管施工中钢花管静压注浆在实施过程中设计参数、施工控制、监理验收、造价计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参建单位的不同角度,对管理要点进行归纳,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长距离顶管施工作为一种地下施工技术有着穿越江道不影响航运、施工不受季节影响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地下施工等场景,但较少实际用于过江管道中。文章从管道长度、区间设置、最小埋深要求、借地情况、地质情况、优缺点、现场实施工期、协调难度、经济比选等技术与经济角度出发,结合案例实际情况,针对沉管施工、长距离顶管施工、盾构法施工等三个方案进行了施工工法的方案比选。结果表明长距离顶管施工有着造价较低、工期较快、能有效减少对周边的影响等显著优势,因此案例中的过江管道推荐采用长距离顶管施工方案,并对过江管道长距离顶管施工的造价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的土体参数、管径和埋深对顶管施工的影响,找出减小施工影响的控制措施,文章以山东省胶东地区某输水工程为例,采用ABAQUS软件中"生死"单元等功能对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施工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角度控制、二次注浆、增大半径和土压平衡等控制措施,为今后类似输水工程管道顶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工程成本中的机械使用成本,是指施工企业在机械化施工中使用施工机械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折旧费、大修费、经常修理费、机上和其他操作人员的人工费、燃料动力费、安装拆除及进出场费等。随着工程机械化施工程度的不断提高,机械使用费在工程成本中的比重日益增长。因此,加强施工机械成本管理和核算,努力控制机械费用,对降低工程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要达到上述目标,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需要建设大量的地下通道,包括地下人行通道、地铁出入口、地下管线等地下隧道工程.而传统的开挖式施工明显违背了城市建设中的和谐环境、景观保护的要求.因此,既不影响人民生活出行又能满足环保要求的非开挖技术顶管施工工艺成为新城市化建设的需求. 目前国内顶管施工行业的现状为:非开挖顶管施工企业众多,包括很多私人施工队伍,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施工技术高低不一;行业缺乏有限的竞争体制,顶管施工的单价有高有低各有不同,恶性竞争激烈.如何才能使自己立足于非开挖顶管施工行业,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内非开挖领域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