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被带动迁入的少年儿童和老人规模也日益增大,对流入地和流出地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借助问卷调查资料,以带动迁移主体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带动迁移率的基础上,从流动人口的年龄、来沪时间长短、受教育程度、从业状况、收入水平五个方面考察带动迁移行为发生概率及带动迁移能力,以期解析大城市带动迁移行为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福建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效率偏低,带动规模急需进一步扩大;不同地区、行业、组织类型的龙头企业带动效率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 ,党中央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随后又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核心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使信息化和工业化互动融合发展。本文认为目前理论界对信息化能否带动工业化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即信息化是否存在带动工业化的内在机理。为此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机制模型 ,从理论上证明信息化是能够带动工业化的 ,并指出我国已经具备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该文基于后发不均质大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以圈层经济带动技术的"圈层进步"战略构想:通过不同经济圈层间和经济圈层内部在产业间、产业内以及产品内的合理分工和技术扩散,以加强自主创新和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增强东部沿海经济圈层和中心城市的技术能力,实现以世界带动东部区域、以东部区域带动中西部区域、以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的技术"圈层进步"。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阐释了"带动"一词的起源、发展和可能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实现更好"带动"功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但是,企业对于农户的"带动"最终是无法完满的,因为汪洋大海般的承包制小农依然是被遗忘的角色,他们既不能被龙头企业带动,也很难被专业合作社带动.本文指出,解决"带动"问题的未来方案应该不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模式,而是发展出多种组织形式共生共荣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新技术的投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正在趋于弱化,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目前实现充分就业的最有成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嘉兴市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成效,查找影响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因素,对今后如何进一步通过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汽车产业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强,基本原因在于其中间投入比重很大,同时产业链条延伸很宽很长。汽车产业对工业和服务业,以及就业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而且间接带动作用远大于直接带动作用。在21世纪初期,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减轻消费需求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制约,有利于加强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8.
张家界旅游纵深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施“旅游带动”是张家界自1988年建市以来至关重要的发展战略。从“八五计划”到“十五计划”的15年,张家界旅游带动战略分别经历了“旅游行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资源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等三个方面的重点,走过了旅游带动的“生成期——上升期——成长期,”实现了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统筹,旅游带动效应相当明显,因此“十一五”计划期间,要进一步延续这种效应,实施旅游纵深发展战略,把旅游带动推向“成熟期,”即实现旅游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跃入小康社会,实现把张家界建成中外知名旅游胜地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资本要素跨国流动通常是以资本为纽带的一揽子生产要素流动角度看,“引资”能否带动“引智”是现阶段中国发展高质量开放型经济绕不开的话题。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引资”对“引智”确实具有带动作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第二,“引资”对直接生产性人才的带动作用力,要强于对非直接生产性人才的带动作用力;第三,“引资”对“引智”的带动作用主要通过提升东道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研发水平三个机制产生作用。据此,根据要素质量匹配性原理,充分发挥人才要素跨国流动的带动作用,必须重视跨国流动资本质量,即通过高质量利用外资促进国际化人才流入。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积极实施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科技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1.
以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互动为视角,比较分析两大三角洲——长三角与珠三角,归纳出浙江以家庭经济加商人与市场网络的不断互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江苏以集体经济和政府的积极互动,依托城市经济辐射,实现城乡联动的区域经济发展,广东以外资投资办厂,带动当地以土地为基本要素介入区域经济发展。沿海开放带动区域发展的路径,为分析沿边开放带动边疆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参照。  相似文献   

12.
从农村工业化到城乡一体化,是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迈出的历史性一步.珠江三角洲的农村工业化以两个“带动”为特征;一是外商外资向农村寻求更低劳动力成本的带动;一是城市工业的结构调整和向农村幅射的带动。这里的关键是造成“带动”的传递机制,或说是市场机制。市场对城市工业上档次,对加速后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有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福建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相关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测算企业带动衣户就业增收的效率。分析各投入要素及若干外部因素对企业带动效率的影响,表明了福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效率的低下主要是来自于随机无效率。流动资本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带动农户就业增收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树鑫 《经济师》2014,(11):180-180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命门"和重要战略基点,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具有基础和主体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必须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着力打着经济"升级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文章从河南省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角度切入,探讨河南通过打造全国重要的现在综合交通枢纽,靠交通枢纽带动大物流,用大物流带动大产业,用大产业带动城市群,用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分析了河南振兴的发展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思路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产业结构调整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治 《宏观经济研究》2006,(7):10-11,23
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是一项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任务。“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指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提出要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因此,为贯彻“十一五”规划要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必须正确分析和把握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发展带动战略是通过加快城市建设,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战略,笔者认为,株洲实施“城市发展带动”战略,要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构想。  相似文献   

17.
陈星 《经济纵横》2012,(9):35-37
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有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发展也有不同的作用。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方式包括政府以权益投资形式带动民间投资、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带动民间投资、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为民间投资服务的融资体系以及政府投资建设中小企业投资信息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8.
金融是当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血脉,全国性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热潮此起彼伏.广州是我国第三大国家中心城市,较早提出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区域金融中心的显著特点是能够带动和引领周边区域金融发展,即具备带动能力.本文首先分析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概念,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劣势,最后提出了提升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带动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是提高我省对外开放水平、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而确定的战略举措。而加强外国资本与技术的引进工作又是全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重中之重。 总体工作思路 为作好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工作,要改变以往单纯以引资为追求目标的指导思想。要引资与引智(包括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并重;引资与引进市场并重;引资与引进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包括深莞惠河汕在内的深圳都市圈,极核带动能力强、产业协作配套好、城市功能互补、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