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按劳分配规律,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内在的规律,它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调节作用,成为个人消费品分配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内因。而其它方面的一些规律,不管是生产关系方面的规律,还是交换关系方面的规律,或是消费关系方面的规律,等等,虽然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总的体系内部的规律,并构成社会主义所特有  相似文献   

2.
31.什么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为什么社会主义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答: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简单地说,是个人消费品以劳动为尺度,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 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主要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具体有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只有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才能建立起符合全体劳动者利益的分配制度,才能把  相似文献   

3.
商品经济中,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以企业为主体,按劳动者提供并实现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的,本文分析了按劳分配与财政分配的异同点,并提出了实现个人收入公平分配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等量动动领取等量产品”是按劳分配规律的基本要求,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最终实现。但是,在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中,按劳分配规律会采取十分不同的实现形式。马恩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以全社会公开和直接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为前提的。在这种前提下,“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页)因此,社会可直接计量个人所提供的劳动量(社会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国家财政分配出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分配方式上变统收统支分配体制为明确事权、划分税种、确定收支的分税制机制。二是在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上,变单一按劳分配方式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要素分配为补充的分配体制。三是在国家财政部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证社会主义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理性回归和时代发展.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商品经济关系中分配的一般原则,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表现形式;通过分析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区别,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物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分析现阶段按劳分配实践中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及其根源,通过论述现阶段社会主义劳动的双重属性,提出解决矛盾的思路,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按劳分配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叶青  黎柠 《财政监督》2007,(7):30-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国家财政分配出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分配方式上变统收统支分配体制为明确事权、划分税种、确定收支的分税制机制。二是在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上,变单一按劳分配方式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要素分配为补充的分配体制。三是在国家财政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分配关系上,变预算内、预算外分配双轨制为逐渐向预算内单轨分配转变。财政体制的转变,也使财政监督有了新的内容、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已经变得十分复杂。为了充分发挥分配在扩大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想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对农村现行的分配结构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方面仍然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与计划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并不是一回事,它从本质内涵到实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是一种全新的按劳分配。突破对按劳分配的传统认识框架,开拓新的视野和思路,是改革提出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按劳分配不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参与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一次把按生产要素分配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把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一种重要分配方式确立下来,对于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我国现阶段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国家的工資是由国家在国民收入中扣除补偿和扩大生产,以及滿足劳动者共同需要的文化福利等社会基金以后,将其剩余部份,根据按劳分配原則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的貨币收入。国家在一定时期內拨付給国民經济各部門和企业单位的按劳分配的货币資金就是工資基金。实行工資基金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何在呢? 第一、保証国家在国民經济各部門、各企业分配劳动力計划的貫彻执行。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生产中。这是因为有了社会分工,需要生产一定数量的相互适应的生产物,这就要求社会劳动按一定比例分配。否則社会的生产就不能延續和发展。馬克思曾經指出:“社会劳动必须依一定的比例分割。这种必要性,不会由社会生产的一  相似文献   

13.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既有差别,也存在共同之处。其差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分配方式依据的理论以及二背后的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不同。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两种分配方式所依托的体制差异已不存在,并且传统的按劳分配所依据的理论在我国当前的体制下并不完全适用,两种分配方式也都承认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对劳动拥有所有权。因此,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差别正在逐步消失,二之间能够相互渗透和兼容。从收入分配的目标来看,只有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高收入水平上的公平。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依据及其客观性按劳分配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马克思曾经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t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  相似文献   

15.
经济理论界出现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按劳分配只适用于产品社会主义。在产品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存在商品、货币、价值和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现阶段不是产品社会主义,而是商品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货币、价值和价值规律,因此,认为按劳分配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现阶段。社会主义现阶段,要不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是一个十分重要问题,有必要弄清楚。首先谈谈按劳分配存在的决定性条件以及按劳分配同产品经济或商品经济经济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考察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对象中,公有制经济领域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不存在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即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对象是m,其次考察按生要素分配能否代替按劳分配问题,通过分析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不可等同性,按劳分配要素分配各自存在的社会经济基本条件的差异性及按劳分配主体地位不可动摇的事实,阐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能代替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7.
论分配不公     
分配不公主要是就生产成果或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而言的。而分配则是一个经济范畴,分配中体现着人们相互间的经济关系。众所周知,生产成果的分配是由社会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的。马克思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页)就是说,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刘慧贞 《会计师》2010,(1):24-26
<正>经理股票期权制度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分配理论研究的新课题,它引发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以及"按劳分配"原则的深层思考。经理人力资本理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推行股票期权制度进一步体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这使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更具有了现实的说服力;经理股票期权体现了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有机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为了正确地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搞好工资改革,深入研究劳动报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按劳分配中劳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是研究劳动报酬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税收在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以后,税收还要进一步加大调节力度,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