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从理论上阐明了股市财富效应形成的机理以及股市财富效应影响消费的条件。然后,通过对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利用相关性检验和因果检验,指出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并提出了完善股市财富效应的消费传导机制的建议,以及通过调控股市来调控消费、稳定经济金融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股市财富效应是指股票价格上涨导致股票持有人财富增长,从而增加社会需求和推动经济增长的综合效应。股市财富效应产生的原因有二:一则股票市场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能够依据效率原则灵活地  相似文献   

3.
励效杰 《价值工程》2011,30(19):126-127
本文利用2002—2008年的月度数据,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等现代计量经济方法和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中国股市财富效应问题。研究结果认为:从长期均衡关系看,我国股市财富效应是显著存在;从短期动态关系看,我国股市财富波动对全社会消费支出波动具有负影响但不显著;从股市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动态过程看,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始终存在,但挤出效应同样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动态分布滞后模型结果表明,我国股市既不具有即期财富效应,也不具有长期财富效应.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我国股市较长时期内不具有财富效应,但随着经济增长和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股市的正财富效应逐渐显现.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居民的投资和消费具有替代效应,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受股市预期和宏观经济景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看了贵刊12月号的封面文章《亿万富豪沉浮》后,我对股市财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了15年,期间有很多人通过股市使得自己身价暴增,也有很多人彻底地沉沦在股市。  相似文献   

6.
冯庆 《企业导报》2011,(13):3-4
文章在对股市财富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市不存在财富效应,并对其进行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7.
姜含笑 《经营者》2008,(19):29-29
中国2008年平均财富缩水幅度达22%,股市的繁荣造就一批富豪,股市的暴跌让这些纸上财富转眼成空。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3,(8):181-184
本文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股票市场流通市值和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大指标,以2009年7月-2012年9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分析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股市财富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经济增速放缓、股市长期走熊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存在极为微弱的财富效应,并且股市短期财富效应大于长期效应,前者大约是后者的1.6倍。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长足发展 ,股市的“财富效应”也日益显著。本文从分析股市“财富效应”及“财富负效应”影响货币政策的机制入手 ,进而探讨了其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冲击 ,并相应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苏晶 《房地产导刊》2005,(15):88-89
从财富效应和社会资源配置方面来看,如果股市上涨过快,大部分人都能从股市中赚钱,股市的平均收益超过社会其它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其财富效应必然造成社会各方资源向股市过分集中,形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平衡。各方资金在股市中的堆积必然促使股市的泡沫膨大,一旦这个泡沫破灭,结果恐怕就是现如今的股指一跌再跌,任何”强心针”都很难激发市场”复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出于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人们需要投资股市。因为股市长期带来的回报能抵御通货膨胀对财富的侵蚀。对于大多数无时间、无精力研究股市的人来说,通过投资股票基金间接进入股市、分享经济增长和专家理财带来的成果,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投资理财方式。历经2003年11月至2004年4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时代》2006,(1):127-127
到2005年12月19日,中国股市整整走过了15年。15年间,股市最受人关注的,就是有关财富的话题。恰恰有一批这样的人,通过股市让自己的身价一夜暴增。比如用友软件的王文京,2001年5月18日,用友上市首日,就让他的身价达到了50亿,天文数字般的财富,让“亿万富豪”的称号名至实归,也让人开了“暴富神话”的眼界。最近几年,尽管“长熊漫漫”,但中国股市“造富机”的功能丝毫不受影响。粗略估算,中国股市已制造了上百位的亿万富豪。中国富豪榜的制造者胡润验证了这一判断,每年的富豪榜中,都有很多在股市运做非常成功的“大鳄”。不能忽视的是,股市有…  相似文献   

13.
中央针对近些年来持续存在的内需不足问题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尤其是利用股市“财富效应”的作用来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扩大,尚未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股市“财富效应”的内涵及意义所谓“财富效应”,是指由于金融资产(主要是证券)价格上涨导致资产持有人财富拥有量增长,进而产生刺激消费增长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在当前内需不足的形势下,探讨培育股市的“财富效应”刺激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股市“财富…  相似文献   

14.
边看边说     
财富与“神话”看了贵刊12月号的封面文章《亿万富豪沉浮》后,我对股市财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了15年,期间有很多人通过股市使得自己身价暴增,也有很多人彻底地沉沦在股市。贵刊把严介和、王文京等重量级的企业家在中国股市淘金的故事集中展现给读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子,但不足的是,还缺少个别曾经辉煌的重要人物。随着中国股市的不断壮大,投资股市的股民也越来越多。这样就给了很多企业家太多一夜暴富的机会,如文章中提到用友软件的王文京,王文京的身价在上市当天就暴增到50亿,耀眼的数字让人感觉是在做梦。虽然是“纸上…  相似文献   

15.
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是指由于股价上涨(或下跌),导致股票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产生扩大(或减少)消费,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变动,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其中,股市促进消费增长的效应称之为正的财富效应,抑制消费增长的效应称为负的财富效应。自从Pigo(1940)对财富效应进行分析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股市财富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大连表示,目前股指期货在制度和技术上的准备已基本完成,但还要做好投资者教育等工作,“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适时推出”。此外,公司债正稳步启动,第一家在交易所挂牌的公司债即将发行。在《中国资本市场展望》专题论坛上,针对有人提出中国股市上涨太快的质疑,尚福林说,中国股市并非发展太快,而是市场要求监管层更多地做好工作弥补基础性建设的缺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市有财富效应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剑  张筱锋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16(2):63-64,F003
股市财富效应在欧美等证券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确实存在,但由于股市规模有限,股市持续繁荣趋势不明显,投资者结构与投资收益分配格局不合理等因素的限制,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很不显著,因此,期望通过“激活股市刺激消费”的政策主张目前难以凑效,笔者认为,要尽快培育和发挥股市刺激消费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把通过股市“富民”的方略置于重要位置,并积极采取以及措施:(1)重视股市的作用,调整股市的功能定位;(2)扩大股市规模,(3)利用证券市场推行“富民政策”,(4)构建稳定的,持续繁荣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8.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ECM方法研究有关财富效应的一些问题,形成以下结论:我国股票市场总体上存在财富效应,但在某些时段表现为股市投资对消费的替代效应;通过股票市场刺激消费的做法短期可行,长期并不有效。文章最后提出了有利于发挥股市财富效应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镇居民金融资产与不动产财富效应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居民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大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二是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差别不大;三是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较微弱。这表明:第一,住房对消费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第二,金融资产增值性不强和股市的波动限制财富效应的发挥;第三,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制约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第四,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使资产财富效应微弱。为了通过财富效应来促进消费,必须维持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稳定的预期,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抑制住房价格的过快增长并促进住房市场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居民金融资产结构性财富效应分析:一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2006年样本数据表明,居民非证券类金融资产财富效应高于证券类金融资产财富效应,两种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均高于住房资产财富效应。这种财富效应的特征由以下因素决定,一是证券价值的波动过大限制其财富效应的发挥,二是证券资产比重过小使其对居民的消费影响有限,三是以储蓄为主的居民金融资产增长相对平稳。为发挥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应该促进股市的平稳发展,防止股市替代效应和负面效应的产生;开辟多种投资渠道,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发展银行理财和证券市场业务,增加居民家庭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