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对国外电气机械工业的直接投资出现了异常迅猛的发展。1986年投资额结束了35年徘徊的局面,一举增加到9.87亿美元,比1985年的5.13亿美元增加了92.4%,占对外制造业直接投资额的25.9%;1987年,投资额又猛增到24.21亿美元,相当于1983年3月前投资额23.23亿美元的1.04倍,占对外制造业直接投资的30.9%。与此同时,1988年日本对国外电气机械工业的投资总额也达到71.55亿美元,超过了对钢铁工业投资的63.04亿美元,在对国外各工业部门的直接投资中居第一位。日本对国外电气机械工业的直接投资迅速发展,是日本电气机械工业等部门企业国际化迅速发展的结果。它表明已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日本电气机械工业企业,将以新的全球战略活跃于世界经济的舞台、率先走向日本“世界工厂”的时代。因此,研究日本对国外电气机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日本都是"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对内直接投资小国①"。然而,东日本大地震加快了日本经济国际化步伐,促使日本政府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来吸引外资,而中国企业则成为日本吸收外资的主要来源国。显然,外国企业增加对日直接投资,将推动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有利于日本建立具有竞争力的雇佣制度和企业关系,从而构建"新日本经营模式"。为了进一步推动跨国公司在日本的技术研发和投资,日本必须抓紧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和战略。而中国企业应加快中日"双向投资"步伐,提高其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3.
2014年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分水岭。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外投资审批政策的全面松绑以及企业国际化经验的长期积累,从对外投资方面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将开启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1984年,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02亿美元,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对外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大,大大加快了日本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到1985年底,日本在海外的纯资产总额已达1,298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大国。  相似文献   

5.
企业国际化阶段的理论发展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对外国市场逐渐提高投入的连续过程,通常经历“不规则的出口活动(直接出口)——通过代理商出口(间接出口)——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建立海外生产和制造分支”四个阶段。该理论在某种程度弥补了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的内在缺陷而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态化,对当今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行为有很强的解释力。但是,由于该理论过分强调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市场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企业国际化的其它动因,没有吸收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的合理成份,因而也具有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国平 《现代日本经济》2001,117(3):7-11,21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曾一度地眼过美国。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走出了一条明显区别于欧美的模式,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对资本需求变化状况,运用对外直接投资较为成功地推进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以及日本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1985年以来,由于日元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日本企业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海外直接投资。投资累计总额从1985年的836.5亿美元猛增到1990年的3011亿美元,增加了两倍多。1989年全年的投资额为675亿美元,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一,日本成为世界头号对外投资大国,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有的积极吸引日本投资,有的惧怕日本投资侵蚀本国经济。但是在世界直接投资不断增长的形势下,1990年,日本对外投资出现了下降趋势,投资额为5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6%。1991年,进一步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约为5.9%,大大低于80年代的35%。可见,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量将不会增加多少,但结构和质量将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大量增加,总的来看,由于日本国际收支继续保持顺差,日元升值趋势仍然强劲,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可望继续增加。目前,日本制造业企业在国外生产的产品只占其总销售额的3.9%,美国相应数字为23.1%,西德为19.3%,因此,日本制造业尚有很大余地来增加对外直  相似文献   

9.
对外直接投资,又称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拥有或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获得利润为目的的对外投资活动。它是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演变模式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企业的出口区位分布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进行比较发现:在中国出口聚集的地区同样是对外直接投资聚集的地方,也即出现了企业出口与投资的“区位聚集”现象。本文经过实证分析,证明了中国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贸易导向性和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U-M)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中小企业在发达的日本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日元升值迫使日本中小企业纷纷对外投资,将经营战略逐步转向向海外发展,迅速出现了对外投资高潮。据统计,1988年日本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已达1625项,是1985年318项的5倍。对外投资的日本中小企业中“成功”和“某种程度上成功”的企业占60%。目前。  相似文献   

12.
龚旭慧 《魅力中国》2010,(7X):288-288
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国际化的浪潮中。本文首先阐述了国际投资的概念,然后分别介绍了美国和日本两国国家具体的对外投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中小企业不仅大力发展商品输出,同时也极力扩张对外直接投资(以下称对外投资)。目前,中小企业在日本对外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推进日本经济走向“国际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战后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及其原因战后,日本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对外投资的准备时期(1951~1965年) 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濒于崩  相似文献   

14.
田正 《特区经济》2014,(1):78-80
日本拥有庞大的海外投资,日本对外直接对外投资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广场协议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转折点,通过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汇率和日本的国际贸易额度是影响日本直接对外投资的重要因素。日元汇率的升高对增加日本直接对外投资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日本的直接对外投资与国际贸易额度的关系是互补性的。随着日本国际贸易额的增加,也促进了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海外市场风险是促使企业采取循序渐进的国际化策略的关键因素。文章构建了一个异质性企业国际化选择的两周期模型,论证了风险不确定条件下企业的动态国际化路径:企业首先会通过出口尝试获得盈利能力,如果盈利水平低于出口成本,企业将会退出市场,反之企业持续出口;如果盈利水平足够高,企业将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文章运用企业-年份-目的国层面的2005~2013年具有出口、对外直接投资信息的全新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出口经验对于开始投资该市场的概率有正向影响。出口经验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外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当企业投资于市场风险更大的目的地时,获得出口经验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国际化被提上中国企业发展日程之上。在贴牌生产、对外直接投资等国际化战略选择下,如何匹配合适的品牌战略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国际化现状,指出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方法,并通过将国际化战略与品牌战略进行匹配,为国内企业国际化提供借鉴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始于50年代,70年代日本对亚洲的直接投资曾一度急剧增加,进入80年代,特别是1985年起日元升值带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1986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较1985年增加了83%,达到223亿美元。在不同时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额因国别不同有很大差距。1986年度金额最大的投资对象国依次是美国、巴拿马、卢森堡、英国和澳大利亚。对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直接投资额1985年度占全部直接投资额的11.7%,为14亿3500万美元,1986年  相似文献   

18.
一、企业国际化: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国际性地利用生产要素和管理技能,从事跨越国界的生产经营活动,出国内经营型转向跨国经营型的过程。其主要标是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国内经营的基础上,直接面向国际市场,把国内优势和国外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到国外寻找企业发展的机会,选择最有利的生产、销售和原料供应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2011~2016年614家对外投资的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员工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生产人员和非生产人员数量都有所增加且具有滞后性,其中生产人员的数量增长更快,非生产人员数量的增长主要表现为销售、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增加。进一步区分样本检验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上都促进了母公司生产人员和非生产人员数量的增长,但只有战略资产寻求型企业对外投资导致了员工结构的改善。这说明,对外直接投资既能够增加国内低技能、廉价的生产人员就业,缓解一部分就业压力,又能够增加高技能、稀缺的非生产人员就业,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积累,但由于生产人员数量的增加更快,母公司员工结构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印度经济的异军突起不仅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广泛的关注,而且也促动了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外经济战略的转变和调整。尤其是中日之间异常的"政冷经热"导致日本把投资目标转向印度,从而已经呈现出"经热转凉"的新态势,值得我们深思。比较进入新世纪后日本企业对中印两国投资战略的调整,可以探究日本企业投资由中国转向印度的政治经济原因及其经济效应,有助于掌握日本企业对外投资战略新趋势,为中国今后引进外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