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丽君 《浙江经济》2004,(12):56-58
目前,浙江寿险业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发展速度,在浙江保险业乃至全国寿险业中均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浙江寿险业的繁荣发展既有浙江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也有社会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化和各大寿险公司个人营销制度不断推进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林子 《发展》2002,(6):31-31
保险营销对于我国保险业改革而言有着脱胎换骨的意义。我国保险业超常规发展受惠于保险营销。2001年,我国寿险营销的保险收入大体相当于我国寿险业恢复14年间(1982年—1995年)寿险总保费收入的总和,达到了1100亿元,占去年我国总保费收入的52%。有一个数字令人惊异,我国寿险业恢复之初的1982年,全国寿险保险收入仅为150万元,这个数字今天许多营销能手一个人就能独立书写。我国保险业的现代发展史必须铭记保险营销,否则近十年中国保险历程场和中国国情的机制,以极低的改革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我国…  相似文献   

3.
大连作为中国加入WTO后第一批金融开放城市之一,近几年保险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2003年大连全年寿险保费收入达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5.3%,总体寿险深度为2.74%,寿险密度为800.6元/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寿险业在大连市的行业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开放,大连市寿险业主体数量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4.
论资产负债管理技术指导下的寿险产品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负债管理是寿险业控制利率风险、实现稳健性和盈利性的有效方法。中国寿险业在90年代中期增出售大量的高利率产品,1996年后的连续7次降息不仅造成寿险业极为严重的利差损问题,而且使寿险业于90年代末期进入前所示有的低谷,产品变革成为必然的趋势。寿险公司的经营不稳定与寿险产品的类型密切相关,本文尝试性的将资产负债管理技术-免疫理论应用于寿险产品的设计之中,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的产品战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内涵,分析了国际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情况及趋势,研究了我国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我国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建议:首先,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保险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其次,加强保险投资监管法规和制度的建设;再次,对寿险和非寿险两类不同性质的保险资金进行分类管理;第四,保险企业要加强对投...  相似文献   

6.
加快新疆寿险业发展有助于新疆的建设与稳定。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为新疆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但目前也存在制约保险业发展的因素。加快新疆寿险业发展要与全疆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良好机遇,要紧密结合区情,要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要立足有利于少数民族群众,各级政府要重视和支持寿险工作。寿险企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7.
孙秀清 《山东经济》2013,(2):127-135
寿险业的发展受风险、经济、社会、人口、观念等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区域间外部发展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各区域寿险的发展基础和要求不同,并最终形成了寿险业的区域特色和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差距。东、中、西部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表明:各因素对不同地区寿险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相比较而言,人口受教育程度差距是造成中、西部与东部寿险业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但从总体来看,各影响因素对寿险发展的直接作用程度较低,说明区域外部发展环境对地区寿险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因此,应转变寿险经营方式、实施人才战略、开发具有地区特色的寿险产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寿险业的支持作用和提高消费者保险意识来推动寿险业的进一步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8.
一、国际保险发展趋势 (一)国际保险业自由化 在资本市场发达的欧美国家,服从于经济自由化的内在要求,保险业放松保险管制,打破保险与金融、寿险与非寿险业务的界限,呈现出相互融合与渗透的自由化走势,形成像美国花旗金融集团这样的将经营触角同时伸向保险业、  相似文献   

9.
综观世界保险业的发展,保险业是典型的以创新为发展的原动力的行业,而无论是在保险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也无论是在产险还是在寿险中,个人保险产品的业务量都在不断增长,而且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市场地位。因此,研究个险产品的翻新问题,对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我国保险业而言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10.
人们都还清晰地记得,一年前,中国加入WTO时对保险业所做出的庄严承诺:在保险领域,外国保险公司可以在中国建立非寿险子公司或合资公司;五年后,外商将可以建立……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来,我国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保险机构数量、保费收入、保险资产总额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快速增长,但从保险密度、保险深度来比较,我国保险业发展与国际保险业发展相距甚远,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从内外因素两方面对我国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1、我国应及早控制保险机构的数量;2、必须加强产品的创新发展;3、加强保险营销机制改革;4、提高保险信息的透明度;5、必须做好对投保人的承诺;6、加强保险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2.
寿险资金投资渠道能否得以拓宽已关系到我国寿险业的长远,参照国际保险的发展经验,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是寿险公司盈利、部分力和偿付能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我国放松对寿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管制应是方向。尽管现在已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个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渠道,但是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基金种类显无法满足寿险资金的投资需求,尤其是与寿险投资连接 产品的复杂性和多样和一相泊基金品种更为缺乏。本拟设计一种拓宽寿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方案--构建专业寿险投资基金,为寿险投资运作提供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家保险商报》7月号报道,近年来美国保险业前景大好。1997年美国保险总收入达3888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8.4%。法定净收入增长了26%,为244亿美元。统计报告还表明,排名居前列的几家寿险公司业务量稳定。最新排名前10位的寿险公司中有7家分别在1987年和1977年都已位居前10名。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MetLife)一直雄居榜首。据标准普尔最新公告,尽管仍面临一些风险与挑战,美国国内的寿险业目前在资本化管理经验、工作效率、信贷声誉及资产结构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优良程度。据估计,寿险业的收入还将继续增长。利率的波动对…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保险业现实风险和隐性风险表现,探讨了保险业系统风险的定义、寿险和非寿险业可能引发系统风险的主要因素以及个体风险向系统风险转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国际保险业出现了负债证券化的趋势。保险风险证券化已成为国际保险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巨灾债券作为保险风险证券化产品中的最成熟、最广为接受的一种产品,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在我国保险业正逐步全面开放的今天,为同国际保险业接轨,顺应国际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我国保险业也要加强对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6.
李彬 《发展》2014,(3):58-6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寿险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寿险业作为保险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寿险营销模式是寿险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我国,个人代理模式是寿险营销的主要模式。然而,这种已经走过了20年的模式却由于其自身缺陷及存在问题,正在危害寿险业的健康发展,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本文从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历程开始,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寿险营销模式,分析了我国现行寿险营销模式的弊端,并针对我国现行的寿险营销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中国保险业恢复发展以来.20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保险总资产突破一万亿元。随着我国GDP的持续增长,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越来越融入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中国保险市场必将保持快速发展。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最终将与银行、证券业共同成为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和人寿保险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寿险业全面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然而在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目前中资寿险公司与外国寿险公司之间的差距很大,甚至是巨大的.因此,培育和提升中资寿险企业国际竞争力已迫在眉睫.中资寿险企业可以通过寿险经营理念、寿险制度以及寿险产品3个层面的创新,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采访保险公司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寿险公司忙着发展业务,没空谈;而财险公司却因为农业保险没什么可忙的,不愿谈。产险公司“不想谈”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农业需要保险。但20多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及房屋等财产)的赔付率是88%,大大高于保险业  相似文献   

20.
国际保险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新型国际风险的不断产生,使近几年国际保险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于过去的发展趋势。本文在研究国际保险市场业务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际保险业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表现出来的特性,阐述了国际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即保险经营方式的创新与发展、保险销售渠道的创新与发展、保险公司组织行为的创新与发展,以及保险市场的自由化和国际化趋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