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稳就业”的政府目标和“信用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利用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披露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且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以及审计机构非“四大”和无分析师关注的企业中更为凸显。机制分析表明,纳税信用评级披露通过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抑制代理问题引致的内部资金耗散而增加企业劳动雇佣规模。从员工结构来看,纳税信用评级披露使企业雇佣了更多的生产员工和技能员工。  相似文献   

2.
员工雇佣保障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定就业市场的微观基础与实践路径。文章利用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民营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对企业员工雇佣保障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能够强化雇员劳动权益保障质量。具体来讲,当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较高时,企业长期员工雇佣比例显著提升,短期和临时员工雇佣比例显著降低。进一步检验揭示,企业家主观地位主要藉由改善内部用工环境、增强员工“集体发声”和强化政企联结等三条路径提升员工雇佣保障质量。研究还发现,民营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对员工雇佣保障的作用强度还受到企业所在地区官员晋升预期、市场化进程、失业率水平和企业个体特征的异质性影响。文章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揭示了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对员工雇佣保障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拓展了员工权益保障主题的研究文献。它也为营造尊重企业家干事创业社会氛围、增强企业家自我认同以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2008年,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标志着劳动关系进一步被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表象上看,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劳动用工风险的考验,但从深层次看,《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完善,在赋予劳动者更多权益的同时又显然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赋予员工强烈的归属感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税收优惠是政府推动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但减税降费的同时也可能促使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最终减少就业与工资。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借助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东北增值税转型试点政策对就业与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资本相对价格,通过资本替代劳动的机制显著减少了雇佣人数与人均工资。这一负向影响在规模较大、初始增值税率较高、资本密集度较高、劳动密集度较低的企业中更大。这些发现表明,政府应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以兼顾支持企业发展与保障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5.
市场产权关系多元化和劳动关系市场化的进程,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关系问题逐渐凸现为普遍的社会经济问题。社会主义务件下劳动关系的实质是劳动者的经济权益问题。劳动者经济权益的现状有其必然的成因。在目前劳资双方力量非均衡的条件下,政府必须加速推进劳动关系的法制化和契约化,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面对平台经济高速发展,传统劳动二分法已无法切实维护平台工人的劳动权益。平台用工实质上并未与传统劳动法理论强调的从属性概念相悖,不应将其完全排除在劳动者身份之外。以现今最具争议的众包骑手为例,其身份认定应当在劳动者与非劳动者间寻求过渡路径,可以参照域外制度经验,引用类雇佣制度,通过建立骑手工会、完善平台监管、分项购买社会保险,赋予众包骑手最基本的劳动权益保障,以此在平台经济发展与用工人员保护中寻求平衡点,推动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劳动是价值和财富的唯一创造者,把资产者利益最大化转变为劳动者利益最大化,使资产者的利益限制在引致投资所需要的水平,实行劳动雇佣资本式分配方式是最优分配比例。如不能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所追求的,应是使资本主导的分配关系得到相当节制,实行剩余分享式的分配方式,为此需要借助于一些指标进行比较准确的国际比较和不同类型企业比较,对劳资分配比例的合理程度进行判断并确定政府决策调节目标。判断可以从公平和效率两个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是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了法制保障。但某些企业界人士认为《劳动合同法》为劳动者所设立的高标准的“劳动标准”将会削弱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在中国劳动力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无助于真正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等。针对相关质疑,本文论证了全球化与“劳工标准”之间的辩证关系j指出一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依法提高本国“劳工标准”的必要性,并就如何科学规划我国的“劳工标准”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前提下,劳动者权益被侵犯的事件经常发生。新《劳动合同法》就是一部旨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法律。但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企业纷纷采取裁员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以规避预期将要出现的劳动成本。本文通过对资方与劳动监管部门的博弈分析,试图发现决定劳动者权益是否被侵害及其被侵害程度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维护劳动者权益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完善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劳动者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来实现劳动者权益。同时我们还需要从企业出发,我国大部分劳动争议案件主要是企业对劳动者权益的侵犯,故在企业要形成一种优秀的企业家文化,真正从源头来减少企业对劳动者权益的侵犯。本文将从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特点出发,结合我国企业自身情况来论述如何创建一种优秀的企业家文化来维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