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执行案件数量的日益增多,执行异议案件数量也呈井喷之势,执行异议程序成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以及案外人最后争斗的一个战场。执行异议制度,作为保障执行程序中利害关系人的一项重要制度,却也在现实中常常被利用作为阻碍执行、拖延执行的一种手段。目前,大量执行异议案件未能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严重影响了执行工作的效率,也一定程度上会损害执行程序的公正性。其中一个原因是司法实践中对于执行复议及执行异议之诉程序的选择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议。因此,如何完善执行异议制度,使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避免程序适用及裁判尺度不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执行异议制度进行梳理,对比分析执行复议及执行异议之诉的程序特点,结合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兼顾公平和更加注重执行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娜 《商》2014,(52):229-229
在执行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案外人对被执行房产主张所有权的问题,案外人的救济方式主要为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的执行异议与执行异议之诉.这两种救济途径如何在功能分工、审查程度、法律适用上进行区分?相信此文的探讨会对厘清相关困惑有所助益.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处置被执行人的房产时,经常遇到案外人以其对该房产享有所有权但尚未办理过户手续为由,要求法院停止查封、评估、拍卖等处置程序.而申请执行人则认为案外人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虚构被执行房产买卖的事实,故要求法院不予采信.在此情形下,如何既维护司法权威,确保执行程序顺利进行,又有效保障申请执行人和案外人(房产买爱人)的合法权益,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2012年,《民事诉讼法》新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这一权利救济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完善了案外人权利救济制度,但与已有的案外人申请再审途径在适用上存在竞合.因此,结合第三人权利救济制度设计、两种救济程序间的异同以及学理上的讨论、法律上的相关规定厘清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关系对于协调二者在实践中的适用,最终实现立...  相似文献   

4.
郭晓鹤  吕媛媛 《消费导刊》2009,(15):140-140
新公司法出于保护众多中小股东的目的规定了股东直接诉讼、股东代位诉讼、公司僵局解散公司之诉等制度。但是,对于这些往往带有群体性质的诉讼并没有在诉讼模式上做相应的规定,因此使得公司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功能在实务中大大地打折扣。文章针对股东代表诉讼的具体诉讼模式进行了探讨,试图倡导在我国建立较为有效的诉讼模式示范性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晓彤 《商》2013,(11):183-183
在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之中,侵害案外第三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当事人从不自觉到恶意诉讼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情形愈发严重。面对诈害诉讼的频繁出现,对第三人的权利保障也变的愈发重要与紧迫。本文从分析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性质和适格主体入手,初步探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问题,为保护第三人权利提供更好的途径选择。最后,根据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以维持司法权的权威性和法律秩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论诉的变更     
我国诉的变更制度的是为更好的保障司法效果和当事人权利的最大化,诉的变更分类、诉的变更四要件及对我国立法上的建议和完善研习,在保持诉讼连续性上给予原告变更权,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7.
关倩 《商场现代化》2008,(10):262-263
在公司司法解散之诉中,股东常常附带提出或通过诉的追加的方式提出其他诉讼请求,如解散之诉与侵权之诉、解散之诉与违约之诉、解散之诉与公司的反诉等合并提出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各地的做法不尽一致,但多数情况下是驳回其他诉讼请求,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司法解散之诉中能否合并审理,哪些应合并审理,与之相关的程序问题如何解决?目前对这些问题探讨不多,本文从诉的合并的构成要件和司法解散之诉的特殊性等方面出发,尝试探讨合理界定解散之诉中,关于诉的合并审理的适用范围,审查、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商》2015,(4)
新民事诉讼法在第五十六条增加了第三款,该款引入了一个可简称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诉讼新种类。通过修改,将未能参加诉讼而在事后起诉的第三人的范围扩大了,即无论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还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均可请求改变或撤销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1本文分析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在适用上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对进一步推动该制度的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晚近欧美投资条约规定了"法律上不成立之诉请"异议,意在遏制投资者提出的"轻浮之诉"。它源自美国BIT范本,但已有条约对该异议的规定较为简略,仲裁实践极少。仅有的Pac Rim案裁决的解释赋予仲裁庭很大自由裁量权。一些欧美投资条约同时还规定了"明显缺乏法律依据之诉请"异议。但两个异议程序的适用范围、审查标准实质相同。由于两者具有显著的同质性,同一条约规定两个程序实际上并无必要。至少,这些条约应该明确协调两个程序之间的关系。我国在中美和中欧BIT谈判中将直接面对这一问题,应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民事执行救济是矫正执行程序中存在的违法或不当行为,以维护执行当事人以及案外人合法权益,进而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现行民事执行救济制度还非常薄弱。本文拟从一般制度设计入手,对完善我国执行救济相关制度提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股东请求分配公司利润纠纷的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存续中,股东因是否分配公司利润、分配多少、给公司提取多少等原因引起的纠纷是不可诉的。法院判决分配公司利润,在公司法上没有法律依据。公司意思机关做出分配利润的决定后,股东就各自的分配比例和分配数额发生的纠纷是可诉的。股东关于分配公司利润的纠纷首先应当通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决,其次通过股权转让解决,最后通过行使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诉讼解散公司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解散清算程序解决。为了避免股东之间因分配公司利润发生难以解决的纠纷,可以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公司利润在法定提取后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2.
王兵  吕梦  苏文兵 《财贸研究》2019,30(2):74-87
从政治关联的保护效应出发,采用2011—2015年沪深两市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企业年度涉诉次数和涉诉金额为被解释变量,考察政治关联与企业涉诉风险的关系。结论显示:(1)政治关联能降低企业涉诉风险;(2)相比官员型政治关联,代表型政治关联降低企业涉诉风险的效果更加明显;(3)政治关联对企业涉诉风险的影响受限于当地的法制完善程度,仅当法制完善程度较低时政治关联才能降低企业涉诉风险,而当法制完善程度较高时,政治关联难以发挥作用;(4)政治关联主要降低的是企业被诉的概率而不是企业起诉的概率;(5)政治关联主要降低的是企业借款融资类诉讼发生的概率而不是买卖合同类诉讼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非违反之诉作为违反之诉的例外存在,但由于其特殊性显得同样重要。本文探究了其存在的法理基础,分析了其成立的条件,提出其面临的新问题及若干对策。在WTO 框架下对非违反之诉所持的限制主义与扩张主义都会带来恶果,非违反之诉争端的正确解决有待于规则的完善与实践的丰富。  相似文献   

14.
私权自治并不能证成二审撤诉权的自由行使,《民事诉讼法》第13条、第157条也不能成为二审撤诉权的规范依据。二审撤诉权必须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意见的规定》第191条为适用依据。在原告申请撤诉、被告同意撤诉且生效判决尚未确定等要件之下,方可允许原告撤回起诉,且应通过禁止再诉防止原告滥用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5.
非违法之诉在TRIPs协定下的适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GATT/WTO所规定的非违法之诉是其争端解决制度中的一种特色,对其存在和作用历来为学界所争议,随着乌拉圭回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协定纳入到WTO体制之中,关于非违法之诉的适用问题一度成为争议焦点,TRIPS协定也因此给非违法之诉的适用问题规定了一个冷冻期,如今冷冻期已经届满,围绕着此问题再次形成针锋相对的两派。笔者在通过对非违法之诉正反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这一本身含混模糊的制度仍然无法克服其固有缺陷,同时在结合TRIPS协定和知识产权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以及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指出非违法之诉在TRIPs协定下适用并不可行,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其在TRIPS协定下的适用应进行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16.
《商》2015,(8)
我国《商标法》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能侵犯他人现有著作权,而著作权则依据作品完成时自动产生,并不经过权力机关的审查核准,从而导致商标确权非诉及诉讼案件当中,当事人经常主张在先著作权对系争商标的注册的合法性提出质疑。笔者在此便以乐途运动香港有限公司诉商评委一案为例,浅析美术作品的著作权在商标确权诉讼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李旭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3):253-254
无单放货在一般情况下构成违约和侵权的竟合,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只能构成侵权。侵权之诉和违约之诉的区分与无单放货诉讼时效并非毫无关系。无单放货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与《民法通则》的规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代表诉讼制度于2005年由《公司法》和《证券法》初次确立,但对于"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我国尚缺完善的法律规定,理论争议较大。法院受理股东代表诉讼案件,应当告知公司参加诉讼,但公司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加入诉讼中去;若公司加入到股东代表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地位更契合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则且更符合现实需要;公司未参加股东代表诉讼的,现有民事诉讼规则中的"第三人撤销之诉"以及《公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所拟定的法院"应当通知公司参加诉讼"制度和"诉讼调解参与机制"能够较有效地维护公司利益。  相似文献   

19.
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通过其解决争端的实践,针对不同类型的争端发展出了不同的举证责任规则。即在“违法之诉”中确立了“谁主张谁举证”和“优势证据”规则,在“非违法之诉”中确立了申诉方负“详尽的举证责任”规则,在涉及援引例外条款进行抗辩的案件中确立了应由主张“肯定性抗辩”的一方负主要举证责任的规则。该套通过裁决发展起来的规则体系虽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发挥着“判例法”的作用,指引着当事方的举证活动和专家组的裁判。  相似文献   

20.
李旭 《中国商办工业》2008,20(3):253-254
无单放货在一般情况下构成违约和侵权的竞合,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只能构成侵权。侵权之诉和违约之诉的区分与无单放货诉讼时效并非毫无关系。无单放货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与《民法通则》的规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