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发展民俗旅游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旅游目的地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是朝鲜族民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但其开发现状并不乐观。本文就吉林省朝鲜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开发策略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张群 《商场现代化》2006,(30):228-229
传统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有多种形式,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在分析民族旅游的含义、产生原因、开发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开发传统民族文化的思路,以期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二者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旅游业早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出现了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趋势。铜仁市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但是,其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与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针对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说明,对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终进一步探讨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如今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民族旅游节事开发成为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一股潮流。但事实证明,节事旅游的开发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节事旅游开发在提升地方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最大限度的满足游客的兴趣和猎奇心理,传统节日文化中一些基础和本质的东西逐渐淡化、庸俗化、低俗化。各地节事开发及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文化认同感缺失,无法获取当地居民的充分认可与支持,导致节事开发无法持续发展,丽江纳西族节事活动开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丽江纳西族三多节节事开发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方节事旅游开发的对策以及加强地方居民文化认同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日渐发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在社会上达成了广泛共识。我国的民族传统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不可忽视,它具有深厚的旅游资源潜质。民族性旅游文化因其具有独特的不可复制性成为旅游文化开发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民族性旅游文化定义与特征的基础上,强调民族性旅游文化开发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解析民族性旅游文化开发原则,旨在表明民族性旅游文化开发的潜力巨大,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但过度旅游开发导致西部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退化,甚至遭到毁灭性破坏。传统旅游开发模式往往不重视甚至忽略民族文化保护。泰文提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必须基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地名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因其普遍性而被人们忽视,其承载的文化更是隐没在语言符号背后。通过地名的由来、变迁可以透视到地理历史、民族民俗、宗教信仰、社会经济等文化现象。地名文化是内容极为丰富、底蕴极为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地名文化的旅游价值时,应注重融合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利用多种传统和现代形式的文化载体,对地名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创意包装和优化组合,把这一潜在资源转化成独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通过地名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文化内涵。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形成和传播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贵州民族地区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建筑文化旅游资源,本文以贵州为例,说明民族建筑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及其景观特征,探讨民族地区建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认为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应以"民族文化"为总的文化导向,结合文化赋存的时间和空间,综合发掘民族建筑文化的内涵,促进当地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恩施市是湖北省唯一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传统方式对恩施的旅游开发侧重于观光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然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快,老年人口的增多,人们对于银发旅游的需求也非常的迫切,此市场开发潜力非常大,文章将恩施市硒资源和发展银发旅游有机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富硒产业和银发旅游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傩戏文化被誉为中国戏剧文化中的活化石,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文化基础深厚、表现形态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与众不同的表演特色,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与旅游应用价值。文章通过把这种独特而古老的傩戏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应用研究,来探讨傩戏文化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的旅游开发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丰富理性内涵的文化特质行为,在体育形态的深层底蕴中,有着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文化模式和民族心理结构种种因素的影响。在青海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经济的发展唇齿相依、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民族传统体育带动旅游发展,旅游发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以和其它旅游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使旅游产品结构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12.
吴晓山 《商业时代》2012,(17):133-135
对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价值予以综合评价,是其成功开发的前提,也为保护传统文化提供理论依据;其目的并不在于去评价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本身之优劣,而在于进行综合评价以了解其所蕴含的不同价值,掌握其开发的相关条件,达到有效保护、成功开发的目的。本文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自身价值、地方社区文化活力以及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等三个方面构建起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旅游是随着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的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而影视业对民族旅游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的民族传统和神秘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成为最具旅游开发价值与资源,为此而成为许多影视剧、MTV的拍摄首选基地。湘西利用影视作品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积极做好对影视业的"借势"引势"造势"挖掘民族文化,宣扬民族文化,促进了湘西民族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一直以来都缺少合理有效的开发,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同时也是连接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重要桥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深化,云南省目前正大力推进铁路建设。本文结合滇西地区铁路建设规划,分析了铁路开通对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影响,并为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车婷婷  黄栋 《商业研究》2005,(8):161-163,18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发展旅游商品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开发旅游商品意义很大。近年来,旅游商品生产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在旅游商品开发中,民族地区应全面认识旅游购物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有创新意识,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渗透于旅游商品开发的各个环节,同时注重对资源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族地区旅游购物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2015,(11)
本土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核心内容,这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卖点之一,其个性独特、鲜明的特点也使其能够成为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部分之一。对于地方特色鲜明的地区,政府应着重于进行旅游业的开发,这是发展地方旅游的必要策略。广西本文旅游文化丰富,有值得探讨与有待挖掘的内容,这为发展地方旅游奠定了基础,本文就广西地区进行了探讨,对该地区的旅游文化内容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对广西地区本土旅游开发有利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广西地区本文旅游文化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群 《商场现代化》2006,(35):272-273
中医药旅游是依赖于我国丰富的药物资源和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发展起来新兴旅游项目。它的出现是人们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推动的结果,反过来,它又顺应和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旅游消费需求;它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与现代化。本文对中医药旅游的开发作了一些探讨,力求为我国中医药旅游的实践发展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8.
黑瞎子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少数民族历史以及丰富的知青文化,因此黑瞎子岛完全具备特色旅游开发的条件。黑瞎子岛特色旅游开发对于民族历史的传播以及对年轻一代社会责任感、民族的荣辱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当然发展旅游经济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建立赫哲(那乃)族风情园,举办民族旅游节,建立中俄友好纪念碑,但在开发过程中应保持传统的民族特色,保护生态环境,关注中俄政治走向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9.
崔素洁  王静 《致富时代》2010,(2):191-192
西藏地处我国的西南,有着古朴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根植于秀美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社会历史之中,有着鲜明的特色及深厚的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注重对西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在发展旅游业与传承本民族文化、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和契合点。  相似文献   

20.
贺苇 《致富时代》2010,(4):189-18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市场,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便成为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保护工作的更好开展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