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2,(20):195-195
台湾的塑料瓶回收率达到50%,高回收率得益于民间组织的推动和政府的支持。"瓶瓶罐罐,一三五七",这是台湾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八字诀","瓶瓶罐罐"即是玻璃(瓶)、塑料(瓶)、铁(罐)、铝(罐):"一三五七"分别是衣物、3C(电子产品)、五金产品、其他(厨余)。一般情况下,台湾居民会事先在家中就将垃圾进行分类,出门时根据具体类型就将垃圾投入相应的垃圾桶中。  相似文献   

2.
垃圾挤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生存空间,处理不当可直接污染土壤、空气、水源,传播疾病,对各种生物造成危害。垃圾也是放错地方的宝贝,根据垃圾问题专家王维平的调查,在垃圾成分中,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3%,并且垃圾资源化的潜力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但是想要分离出这些可利用的资源,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如果能够从源头将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处理,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而且人们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能够享受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福利。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作为城市垃圾管理、处置的起点,可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推进城市文明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垃圾处置的趋势和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不断推进垃圾分类和按量收费结合的最优策略以促进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处理。本文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体现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的原则,以政府和居民为主体,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显示:按量收费时生活垃圾未分类的收费大于分类时的收费,居民进行生活分类时所获得的正效益大于分类成本,且固定收费小于按量收费为最有效策略。同时,揭示了次优策略和无效策略向最优策略的转变路径,并为加快转变进程提供建议:政府要持续改善按量收费策略的制定,调整收费价格;要加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居民的分类成本;要推进奖励措施的实施,使居民实际感受到垃圾分类所带来的正效益。  相似文献   

4.
论日本垃圾分类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凌 《商》2013,(22):116-116
垃圾分类(Refusesorting),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分类法为垃圾分类。人类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因此,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经过处理的垃圾,随意的弃置,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制度,城市生活垃圾建立了两级垃圾管理体制,未涉及到旅游景区垃圾管理。由于旅游景区的垃圾经过一定的分类处理最后都会回归到城市垃圾回收处理的大流中,旅游景区垃圾分类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简化最终垃圾的回收处理,减少回收处理的工作量,所以旅游景区的垃圾分类应当建立在城市垃圾分类的基础之上。将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景区内危险事故的发生,改善景区环境。建立有效垃圾分类机制的旅游景区与我国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相比,不受区域限制,更有利于全民培养垃圾分类意识。让游客这一群体,将垃圾分类落实到行动中,把垃圾分类收集的概念从景区带到生活中,进一步打造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杜若洋 《创业家》2010,(8):40-40
赛亿科技为废塑料找到了一个绿色的归宿,但它的创始人雪合来提却对中国市场望而生畏什么是最难处理的垃圾?即使把这个问题提给小学生,在他们的答案里,塑料也一定位列前茅。中国每年的垃圾塑料生成量是1400  相似文献   

7.
政策营销对垃圾强制分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政策营销运用于我国垃圾强制分类治理探究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政策营销应用过程中既孕育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变革决策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决策机制公开化、透明化;优化政策网络,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政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健全考核制度,注重对政策企业家的培育和企业家作用的发挥;转变治理思维,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走向法治化和韧性化。  相似文献   

8.
《商》2015,(6)
中国的垃圾分类自上世纪90年代就一直不停地探索中,但至今仍未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相比之下,同为东亚文化圈的邻国日本在这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本论文将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这一角度来探究中国垃圾分类的症结所在,为探索中国特色的垃圾分类之路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王芳宜 《光彩》2016,(8):12-13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就《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垃圾分类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 垃圾分类为何雷声大雨点小 为从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轻垃圾清运后的处理压力,2000年,国家即开始试点并逐渐推广垃圾分类.然而十五年过去了,走在各大城市的街头,随处可见垃圾箱简单地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类,稍加留意还会发现,有些地方在清运垃圾的过程中,又将两类垃圾混装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经进入垃圾分类治理政策发展的全面深化阶段.城市生活垃圾不断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环境冲突已经倒逼城市垃圾治理工作由终端处理为主转向垃圾源头治理.推进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垃圾分类多元化治理格局是破解垃圾围城的出路,也是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治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路径选择.本文基于"柔...  相似文献   

11.
你的家里通常会如何处理食物垃圾?回想一下,你刚丢掉的垃圾袋里,是否将鸡骨头、报纸、塑料和菜叶混杂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了制约大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推行分类收集,这也是城市垃圾收集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垃圾的现状与污染危害及推行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行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的必要性及一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垃圾是一笔巨大的潜在能源财富,其社会剩余价值由系统分类开始.目前,发达国家通过妥善处理并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实现能源的多次利用与环境治理.而我国,垃圾分类起步较晚,垃圾分类立法管理体系不健全.文章将以比较分析的方式,以借鉴健全先进的国外垃圾分类管理体制对我国垃圾分类立法环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可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阻碍,生活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生活垃圾分类是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上海市在四十年的生活垃圾分类的历程中,始终走在全国的最前沿。上海将如何在2020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上海模式应怎样推广至全国,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最优化控制模型为北京市垃圾收费定价,创新性地提出将居民素质加入垃圾定价收费模型中,计算出更为合理且可行的垃圾收费价格。提出将垃圾收集、转运(分类)与最终处理相分离的新的垃圾处理模式,为垃圾处理市场化给出可行的方向,并提出了适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同时也面临"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带来的垃圾处理难题。日本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制度,严格落实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等基本政策,并在《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中规定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经营者及国民的责任和义务。围绕日本通过立法来引导和规范生活垃圾的处理展开研究,旨在为我国解决日益严峻的垃圾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全国的垃圾分类,至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日本,政府不断完善有关垃圾处理的法律体系,企业也十分注重研发新的垃圾处理技术,民众的环保意识更是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垃圾分类制度还处于初始阶段,但堆积成山的垃圾以及由此产生的污染问题迫使我国不得不加快对垃圾分类制度的改革,因此我们可以从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中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北京一家媒体最新报道出,北京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将在4年内全部填满。"垃圾围城"现象再次成为一个观众焦点的现象,而且,推及全国范围,许多城市也同样面临垃圾成山的困扰。在日益增长且无可避免的城市垃圾量面前,只凭填埋处理已经捉襟见肘。焚烧处理虽能解决占地问题,却因为污染问题备受争议。有人指出,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垃圾分类,实现循环利用,从而有效的控制垃圾量。然后,在实际应用中,问题又是层出不穷。垃圾形势有多严峻?焚烧法到底清洁不清洁?垃圾分类为何如此艰难?这些都成了盘旋在公众心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芮勇 《浙商》2020,(3):63-63
最高层关于“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提法,是苗勇记忆最深刻的事情。2019年,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从严垃圾分类的新规定,芮勇觉得这既是行业的机遇,也是挑战。“垃圾分类是一场革命,它不仅重构了固废领域的价值链条,同时也对老百姓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造成了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20.
西瓜皮走污水通道?别奇怪,这可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环保话题之一。你的家里通常会如何处理食物垃圾?回想一下,你刚丢掉的垃圾袋里,是否将鸡骨头、报纸、塑料和菜叶混杂在一起?实际上,食物垃圾并不适宜与其他垃圾一起处理。它占生活垃圾总量的50%左右,含水量高达90%。干的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