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23):240-241
我国自1998年签署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至今,该公约尚未能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在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沉默权一直是国际人权法和刑事诉讼法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财产权是人类社会进化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事实问题。我国的私有财产权长期以来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受到坚决的排斥。但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写入宪法,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本文试图从公权与私权关系的准确定位,借助我国财产征收征用制度来思考我国私有财产权入宪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迁徙自由自二元制户籍制度始便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城乡壁垒在一次次户籍改革中不断打破。宪法对于迁徙自由的规定也从写入到删除,迁徙自由的保障滞后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近几年,我国相继废除了农业户籍,对农村土地做出了市场流通之改革,对城市房屋租赁做出改革,逐步实现租购同权,为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自由迁徙做足准备。迁徙自由再次写入宪法已具备成熟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李嘉 《消费导刊》2011,(1):126-126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确立和实施的基础,一切法律的存在都不可以违背宪法。在强调法制的今天,提升宪法法制效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国家的最关键的一步。那么,如何提升宪法的法制效力将是我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接下来将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田少婕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5):234-235
我国对人权概念在政治法律地位予以确认,经历了一个从讳言人权到党和政府文件予以确认、再到写入国家宪法的发展过程。人权概念写入宪法是党和国家对人权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法治型政府建设题中之义。人权制度发展,体现了执政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的变化和对"权利制约权力"思想的认识转变,对我国法治型政府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商》2015,(39)
2012年,新的刑事诉讼法进行全面的修改,这一次修改对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有着"小宪法"之称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成为了一大亮点,对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规范化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个国家民主的内容和进程 ,无不通过宪法得以体现和反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整体推进 ,我国宪法民主制度也将不断丰富和完善 ,宪法的权威性将越来越高 ,人民的权利将会得到更多的保障 ,宪法会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大学生未来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宪法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了解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总结大学生宪法意识存在问题并分析产生原因,进而探索有效的普法途径,加强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全体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宪政国家的建立首先需要形成科学的宪法理念,我国在寻求建立宪政国家的过程中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改革开放前的宪法理念与立宪主义的宪法理念存在冲突;改革开放后逐步树立了科学的宪法理念,这表现在保障人权理念,法治理念,根本法理念,权力制约的民主理念,社会公平理念,宪法程序保障理念等方面。这种科学的宪法理念为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公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被许多人所认识。在内地经济的发展中非公有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后 ,非公有经济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可以说 ,没有非公有经济就不会有市场经济。中共十五次代表大会把非公有经济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已写入1999年修改后的宪法 ,宪法更写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这就对非公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从宪法上予以保障。过时观念正在改变当然 ,从人们认识非公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宪法上予以确定 ,到非公有经济在…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推动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快我国会计相关法律制度修订完善的进度。自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宪法中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以来,我国的法治化进程有了明显的提速。如今,经过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实际上是反映了我国法律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水  相似文献   

12.
王亦秋 《消费导刊》2014,(8):216-216
现代的法治社会中,税收法的本质是对纳税人的权利之保护及对国家的征税权力之限制。目前,我国税收法律体系以及在税收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折射出我国税收法定及其基本精神的缺失。随着国五条的颁布与实施,民众要求“税收法定”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试从税收法定的概念入手阐明将税收法定主义写入宪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侦查制度历来偏重于打击犯罪而忽视人权保障,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为刑事诉讼领域加强人权保障提供了依据和要求。文章以“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原则对现行侦查制度的缺陷及侦查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希望通过具体制度的完善来促进、强化侦查制度整体的人权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中,并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括在最能够突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特征之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胜利闭幕,中国宪法完成了第四次修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好事多磨,水到渠成。全国工商联曾于1998年、2002年、2003年三次提交议案,要求修宪,要求将保护私产写入宪法。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纷纷递交议案,呼吁对私产进行宪法保护。中国的私产越来越多,中国的富人也越来越多,而且真正意义上的"无产者"恐怕已无从界定出来,因此保护私产、私产入宪的呼声自然日益高涨。私产入宪是时代发  相似文献   

16.
2004年3月148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表达了国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标志着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巨大进步.不仅对中国的民营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道德伦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把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的过程可谓是漫漫长路……  相似文献   

17.
一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苏联时期的俄罗斯社会保障基金的特点 苏联时期,社会保障制度被写入了宪法并加以完善.其中,在1977年10月7日通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有了比较充分的表述:苏联"社会的生活准则是大家关心每个人的福利和每个人关心大家的福利"[1].  相似文献   

18.
《商》2016,(3):241-242
宪法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占有根本性的地位,同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法治传统的缺失、公民权利意识的淡薄,宪法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同时宪法的作用和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制掣了我国宪政建设和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如何让宪法真正成为"权利保障法"从而树立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这对于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来说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问题。从宪法的效力以及宪法对市民生活的影响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宪法的效力及其对私法的影响这一问题,对于突破当前中国宪法和宪政发展的桎梏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被写人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中.这是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的重要发展,也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进步,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宪法一直处于非讼化的状态,这严重影响了宪法的最高权威性。我国应当建立宪法诉讼制度,这是具有充分的依据的。寻遍我国的法律与政策,找不到任何宪法不进入诉讼的依据。并且,从理论上来说,宪法具有法律性,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且具有司法适用性;在实践上,我国也存在着具体的违宪事实,需要通过宪法制止违宪行为,另外,宪法还可以弥补普通法的缺陷,而且,这也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亦是当今宪法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