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思娴 《商》2014,(25):42-42
毛泽东农业合作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来源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结合。毛泽东认为,农业合作社的生产效率更高,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出路。自愿互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是农业合作社的根本原则。在当代重温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社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对指导我国改造小农经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8,(2)
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都集中力量摆脱贫困,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本文梳理了新时代精准扶贫的思想,阐述了扶贫开发思想在形成过程中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分析了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和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作者认为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扶贫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因素,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工作方法是扶贫目标实现的关键途径,坚持改革开放加快了扶贫目标实现的步伐。这是我国精准扶贫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源,也是我国扶贫开发目标必然实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龚成 《消费导刊》2009,(13):210-21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逻辑和内在要求,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做到立足基础,把握要点,突出重点,坚持原则,明确目标,提供保障,抓住关键,夯实根本,必须努力实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统一,与建设先进大众文化的有机统一,与提升大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民族主义观点是基于马列主义民族理论而成,同时也是促进我国政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力量,对我国现代化国家事业建设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马列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主义观点立足于唯物辩证主义,其不仅对我国解放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同时也对我国新时代国家事业发展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深入了解马列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主义观点,对促进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意义该文运用唯物辩证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马列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全世界都面临贫困难题,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有决心有毅力帮助那么多人口摆脱贫困。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全国共有5564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特别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剪断了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群众的贫困根源,帮助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9月28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巡视员杨椠就易地扶贫搬迁有关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世界性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衷使命。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依托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第一次摆脱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脱贫史上的奇迹。“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在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在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不断创造共同富裕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7.
田之华 《中国市场》2008,(48):107-108
就业是高校贫困学生摆脱贫困实现自我价值、回报家庭和社会的最佳途径,扶持贫困大学生就业对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扶持贫困大学生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民生工程、一项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8.
闫肃 《现代商业》2013,(17):125-125
本文试图通过用马克思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性选择、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唯物辩证地认识和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坚定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9.
李彦和 《消费经济》2004,20(5):41-44
为人民谋福利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几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围绕这一宗旨,根据不同的时代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消费理论、消费政策,引导中国人民逐步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初步实现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消费迈进。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增长,让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扶贫工作仍面临着一定挑战.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正式将扶贫工作推入冲刺阶段.教育扶贫也是精准扶贫的核心构成部分,就高校贫困生话题亦是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焦点.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和心理贫困问...  相似文献   

11.
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脱贫攻坚的提出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要求,脱贫攻坚的过程是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外在表现,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的必然结果。虽然取得全面胜利,防止将来大规模返贫任务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2.
王晶晶  朱梅 《商》2014,(4):277-277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财政思想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风格的财政思想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之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财政观,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高度融合、阶段性和系统性有机统一、战略性和全局性相互呼应、理论性和实践性相辅相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商务周刊》:《人类发展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均衡状况是一个怎样的总体描述?高宇: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飞速的进步,高速经济发展在减贫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使3亿多人摆脱了绝对贫困,这意味着在减贫方面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即在1990年基础上绝对贫困人口减半。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提高也很快,从1990年到现在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14.
骆高远 《消费经济》2012,(3):57-60,56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召开表明,中国愿意与非洲国家共同努力,尽快摆脱贫困,共享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从非洲概况和非洲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及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未来着手,针对非洲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赴非旅游及中非旅游合作的思路和对策。文章强调,对当代非洲旅游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就是为开展全方位中非旅游合作作准备;为尽快摆脱贫困,共享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其主要特征是贫困现状的集中性、贫困原因的复杂性、贫困程度的深沉性及反贫困的艰难性。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空间贫困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应加强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聚合效应;实施产业结构优化,突出特色;将扶贫连片开发和我国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确保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同步,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外刊     
《中国海关》2013,(7):8-8
在过去20年消减贫困人口上,中国做出了很大贡献。消灭贫困《经济学人》2013年6月3日近些年,人类在摆脱赤贫问题上取得巨大的进步,这得益于资本和自由贸易,它们使经济不断增长,而只有增长才能消除贫困。在削减贫困取得的成绩中,中国贡献了四分之三,尽管社会不公在上升,但是快速增长的经济使得中国赤贫正在消失,赤贫率从1980年的84%下降到现在的10%。  相似文献   

17.
刘希刚 《商业时代》2012,(25):86-87
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有机统一,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借鉴生态经济学的思想内涵,分析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探索经济生态化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在向贫困宣战张冰贫困,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在时代繁茂的枝桠下,总是盘踞着许许多多无法回避又无可奈何的对立体.一边是发展与和平依旧构成了全球的主旋律,另一边却是摆脱贫穷并未与财富的增长成正比.报载,全球的财富在过去的50年中增长了7倍,可令人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19.
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重大意义。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是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地处大巴山腹地,森林覆盖率高,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巴县要想摆脱贫困走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应加快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构建畅通便捷的物流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多层次投融资体系,着力培育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切实加强技术创新,树立产品、技术保护意识、注重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已经走过了30年的伟大历程。3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走出了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式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