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本文以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的有机结合为研究对象,指出国家政策的有力实施驱动着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的快速发展,然而低水平、同质化的特色小镇建设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无法实现“千江映月”、殊途同归的效果。文章深入探讨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同质化困境的根源:资源禀赋依赖同质化、价值功能定位模糊化、产业链条构建不完善等问题。为此,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注重旅游资源的差异化开发、深度塑造特色小镇独特功能、科学协同构建全产业化链条等,以这些有力措施渐进性破解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的同质化困境。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特色小镇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场景,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沙坪湘绣小镇是湘绣发源地、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和AAA级旅游景区,以湘绣小镇为载体,推动湘绣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对湘绣的传承与保护,而且能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婷 《农业经济》2020,(5):46-47
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是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模式,是当前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是乡村振兴的有力途径,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本文首先阐述特色小镇内涵,并结合特色小镇的基本现状,分析了特色小镇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加强特色文化传承和保护,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人才集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视角下山东乡村旅游优化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已被纳入国家促进"三农"发展的大战略,正在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且发展迅速。山东历史悠久,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近几年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文章以文化创意视角思考乡村旅游的开发,主要研究目的是为山东省乡村旅游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思路。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乡村旅游优化升级开辟一条新路径。[方法]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山东各地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及特色文化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乡村旅游开发存在重建设而对传统文化挖掘不够深入、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单一、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低以及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创意等问题。[结论]山东乡村旅游应采用创意农业、创意民俗文化、乡村度假、民宿等开发模式,其创意开发的路径主要有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乡村旅游产品的形象塑造及宣传、区域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特色小镇战略是浙江省城镇发展的重要举措,构建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特色小镇旅游业发展和升级。[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并分析指标权重;采用实例研究法对云制造小镇进行分析,通过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结果]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生态价值、观赏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4个层次17个指标的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权重值最高,都是0. 331 7,而社会价值的权重值最低为0. 139 4。在各项具体指标中,山水布局情况的权重值最低为0. 024 7,物种多样性(0. 027 5)和活动空间的评价(0. 027 3)的权重值也较低,其综合得分情况与权重值具有一致的结果,说明在发展特色小镇旅游业的进程中,应注意保护物种多样性,合理安排小镇的结构布局。[结论]整体看来,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发挥较好,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色小镇的交通和活动空间布置有待提高,在发挥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中应该尽可能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带动更多的民众参与特色小镇的旅游建设。根据云制造小镇的实际情况来看,小镇地理位置优越,发展良好,但空间受限,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服务功能,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发挥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  相似文献   

6.
王金蕊 《山西农经》2023,(1):62-64+96
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旅游特色小镇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郑州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设施、发达的历史文化,加之文明城市及园林城市的荣耀,都为该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资源优势。郑州市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迅猛,社会各界对这方面的关注越来越多,备受瞩目。但在实践的过程中缺乏丰富的理论支撑,对该领域的专题研究更为稀少,发展层次非常有限。文章以社会主义特色小镇建设、产业发展与培育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郑州市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郑州市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及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休闲经济及旅游业迅速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理念趋于理性化和自由化,旅游体验更加注重身心的愉悦和放松,"慢"已成为众多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目标,特色化的、慢游型的、参与度高的特色小镇备受青睐。慢旅游背景下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满足了人们对休闲度假旅游的追求,又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与旅游紧密结合的产物。慢旅游背景下乡村特色小镇的建设既要以乡村性和生态化为主线突出村镇的原始味道,又要牢牢抓住"慢"和"特"的基调以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既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又要挖掘特点和突出个性。  相似文献   

8.
崔宁 《农业经济》2018,(3):36-37
自2015年以来乡村旅游迅速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热点,然而纵观大量乡村旅游项目与产品,却存在同质化严重、发展动力不足及缺乏创新等问题。特色小镇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基于特色小镇视域下,乡村旅游可借鉴成功的特色小镇经验,结合国家政策引导和地域特色,创新乡村旅游项目与产品,推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陕西省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将有助于实现特色小镇的空间优化。[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了解陕西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该地区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并通过ArcGIS10.2平台,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和平均分布密度,探究境内78个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陕西省78个特色小镇,主要有"特色产业+"、工业主导型、"文化+"和"红色革命+"发展模式,其中"特色产业+"是数目最多的类型。(2)在空间分布类型中,特色小镇总体趋于集聚分布且均衡程度较高。(3)在市域尺度上,咸阳和渭南特色小镇分布较多,榆林、铜川和安康特色小镇分布较少。(4)在空间分布密度上,咸阳的平均分布密度最高,为11.712个/万km~2,榆林平均分布密度最低,仅为1.377个/万km~2。其中核密度最高的热点区域为西安东部,咸阳南部地区为次密度区。[结论]陕西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密度差异较大,通过挖掘各地发展潜力如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等,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才能积极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特色小镇是经济新常态下小城镇转型升级的必然之路。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其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融合主体、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产业融合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以特色小镇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打造特色小镇的路径包括:立足农业挖掘特色、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农业、叠加旅游功能。保障对策有:突出市场主体运作、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对齐齐哈尔市甘南镇生态系统综合考察、分析和优化设计,构建了小城镇生态环境网络,以完善城镇布局,调和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探索一条适合黑龙江省小城镇发展的生态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试图结合青山沟镇的自然环境和满族文化,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设计满族特色小城镇旅游景观规划。[方法]针对满族特色小城镇建设采用文献法列举国内学者既有研究成果,鉴于其未能从满族特色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建立满族特色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系统,文章以青山沟镇为例,在分析青山沟镇发展现状、景观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找出该地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制定规划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具体解决策略。[结果]研究发现,创造满族特色的旅游景观规划必须将满族文化贯穿到城镇的整体景观规划当中;注重文化的时代性;注重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结合;注重公众参与,只有通过各方面的配合才能达到全面的、真正的满族特色。[结论]通过民族特色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将青山沟镇的旅游模式由地区资源导向性转变为产品导向性,可以科学有效地建构满族特色旅游景观品牌,为促进具有满族特色的旅游景观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矿业城镇湖南S镇为例,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负担沉重、地矿关系复杂和利益外流致经济发展危机重重等困境。矿业城镇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资金扶持、产业扶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另一方面更离不开地方政府“内化起跳”功能的爆发,需要改革“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模式,破除依赖思想,重视公众力量,理顺政企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设特色小镇是我国小城镇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战略,有必要从全国尺度上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小城镇空间体系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空间分析和计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住房城乡建设部认定的全国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各省经济发展与特色小镇培育与存在省际差异,上海等4省市地方经济发展与特色小镇培育共进,宁夏等5省区特色小镇培育领先于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较均衡,体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区域间均衡性低于省际间均衡性。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中原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的特色小镇数量占比明显滞后于区域内人口占比。从文化地理区划角度,吴越、荆湘和岭南文化副区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自然生态要素上,低海拔平原区域特色小镇最多;71.2%的小镇与自然水体临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特色小镇数量相对偏低。[结论]省级行政区划下的特色小镇分布均衡性较高,同时也与经济发展、文化沉淀和生态功能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朱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仅分布于陕西省洋县附近约 30 0 0km2 的区域内。种群数量约 2 0 0只。 2 0 0 1年春季在洋县华阳镇发现朱新繁殖地。有一对朱在此繁殖并孵出雏鸟 2只。为朱繁殖地新记录。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角度出发,针对城市园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根据植物与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合理搭配、运用植物,使植物保护向生态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人们提供自然的、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为发挥产学研合作在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文章通过对博贺渔业专业镇实地调研,综合分析当地产业技术基础和产业需求、合作内容和目的、产业组织经济实力等因素,提出目前应当选择"产学研三方共同参与,政府推动与自愿合作相结合"的产学研合作目标模式。并从"科学规划技术创新战略、明细产学研合作思路、选择恰当的合作主体、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选准拟合作方向和内容"等方面,提出产学研合作有效模式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我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了与之相关的七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利用spss软件处理从野外得到的数据,研究林区小城镇规模对狍子的影响;分析表明,小城镇面积越大,狍子活动离小城镇越远,也就是说小城镇面积越大,对狍子的干扰越大。  相似文献   

20.
风险与防范——大学城建设中的趋利避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大学城的兴建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人居环境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学成建设中也存在着占地不经济、规划不合理、资金紧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而引发了高校建设中的风险。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政府和高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趋利弊害,使大学城的建设顺利进行,高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