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继琴 《财贸经济》2005,(11):99-101
出口商品结构理论隐含在各种国际贸易理论之中,可归纳为3个方面:以比较优势论和要素禀赋学说为代表,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以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为代表,建立在产业结构升级基础上;以新贸易理论为代表,建立在国际市场份额基础上.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国家利益原则和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联动原则.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转移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阶段,东部地区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部分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企业面临产业转移,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需要基于自身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承接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产业,进而实现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梳理产业转移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天水市产业承接和产业选择的因素,助推天水市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通过产业承接实现自身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动态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要素结构变化、技术进步和其他因素变化以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移。通过对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系统梳理,结合当前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新常态背景下要实现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优化要素禀赋结构,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势向人力资本优势转化;发挥政府在高级生产要素和技术培育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扶持有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豪 《现代商业》2014,(4):80-81
比较利益理论经历了从比较优势理论、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动态的要素禀赋理论的不断拓展演变,是经济体发展、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升级的基础。一个国家只有在不违背本国的比较优势情况下,即资源禀赋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积累资本,发展经济。比较利益理论很好的解释了日韩两国的经济增长奇迹。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后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应的经济表现的对比,也充分说明了比较利益理论的重要性。这些经验对于我国今后的政策取向、经济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一、竞争优势产业甄别和政府因势利导分析框架与传统发展经济学不同,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强调了要素禀赋结构和这种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市场内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变迁,但是每个遵循自身比较优势的国家都有机会运用政府力量在每一个发展阶段调整和改进该阶段的最优经济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本文归纳并补充了新结构主义的一国对外竞争优势产业甄别和政府因势利导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林毅夫教授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在本质上是先验的国际分工决定论。一国的产业结构,从而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由生产成本的差异性决定,要素禀赋仅是决定生产成本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如果一国完全按照要素禀赋指向发展本国产业,可能导致经济剩余的大量外流,从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相似文献   

7.
比较优势战略论认为经济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应选择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只有这样其才能改变要素禀赋结构与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战略论认为经济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应选择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只有这样其才能改变要素禀赋结构与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敏 《现代商业》2014,(30):74-76
随着我国从仅注重引进外资到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我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已发生变动,资本越来越丰腴,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受到东亚国家的挑战伴随着2008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际环境复杂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国内传统发展方式面临挑战,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思想,将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也即中国国际投资的合作,与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结合研究,搭建两者关系的是要素禀赋。要素禀赋不仅是国际投资产生的原因,国际投资的发展也能促进要素禀赋的变动。因此,通过中国国际投资的合作发展,有益的引导要素禀赋的变动,从而才有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比较优势与集聚分别是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核心,而新贸易理论舍弃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石:要素禀赋差异。很少文献研究比较优势与集聚在产业结构与贸易模式的同时决定,而相关文献可按基于专业化的分析、基于垂直关联与外部经济的分析、基于经济地理的分析三条脉络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群理论,运用产业集群两分岔模型及理论对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分岔点进行理论分析,结论是在电缆产业集群演化的两个分岔点上,关键的因素不是政府或是要素禀赋,也不是产业集群内生的经济优势,而是高沟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为辽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因地制宜,认清本地区的比较优势,从而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要素禀赋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辽宁地区要素禀赋、科技投入等情况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应根据比较优势提高企业的自生能力和竞争优势,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同时,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推动,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动态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经济放缓而产生的中国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必然的命运,按照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是经济发展成功的秘方。比较优势的制度前提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因势利导型政府,比较优势的结果是开放经济和后发优势、宏观稳定、高储蓄和高投资。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失败与中国双轨制成功的原因分析,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对中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建议:一是深化改革完成向市场体制的转型;二是政府应在产业、技术结构升级中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古典主义与结构主义均未能很好地解释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差异。林毅夫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只有遵循其要素禀赋结构时才符合比较优势,经济也才最富有竞争力。本文对技术选择指数进行了修正,并基于95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对"林毅夫经济增长命题"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与技术选择指数存在着倒"U"型关系,即在给定要素禀赋结构条件下存在着最优的产业结构,从而为"林毅夫经济增长命题"的存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开放经济的视角出发,阐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比较优势战略运用引致的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化以及由此发生的产业以及贸易结构变革,并借HOV模型和计量模型解析对外贸易、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增长、资源要素禀赋改变以及经济结构变化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比较优势及其动态化原则的利用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可以认为,一国的出口是由一国的专业分工带来的,即可认为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是高度相关的.产业结构决定出口结构.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全球化和开放经济的时代,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贸易大国,却非贸易强国。本文在结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就影响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影响中国对外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列依次是要素禀赋、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开放程度,而产业结构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8.
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来决定一个国家的产业、技术和贸易结构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本文通过计算我国出口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证明了我国坚持比较优势战略,不仅能维持很强的出口能力,保持我国的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优势,而且可以提升要素禀赋结构,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仍然应将比较优势战略作为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提升比较优势的实质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应该通过提升比较优势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当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水平提高了,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也就水到渠成了.目前,应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提高我国劳动力的就业率及劳动力素质,发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从产品层面延伸到了产品内不同工序层面,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可以解释这种新型产业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借助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新疆加工贸易进行理论分析,并以1999--2007年新疆加工贸易出口额为样本,利用Egger(2005)的方法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要素禀赋和规模经济是加工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并提出充分利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发挥新疆的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区内区外市场,实现规模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价值链,积极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