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人肉搜索”一词逐渐产生,由此引发的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几年,社会各界对于“人肉搜索”褒贬不一,对于公民随私权的保护也众说纷纭。本文主要针对“人肉搜索”下的公民隐私权受到的影响,提出了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
秦玉伟 《消费导刊》2009,(11):139-139
隐私权作为人权的一项基本内容,理应受到宪法的充分保护,但我国宪法尚未明确将其列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使得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缺乏宪法基础。而实践中,各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从隐私权的范围、隐私权的限制以及隐私权的保护方式,对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的法治水平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公民对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国家公权力尤其是司法机关的侦查活动对公民的隐私权侵犯的事件经常发生,国家公权力应该是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我国的法制进程当中国家权利与保护公民权利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通过分析目前刑事侦查中侵犯隐私权的实际情况,来探讨我国刑事侦查中隐私权的保护的不足及完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网络隐私权保护成为了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在不妨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下恰当的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针对我国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权遭受侵犯的现状,在分析与研究国外现有对隐私权及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史艳艳 《消费导刊》2009,(23):133-13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侵犯网络隐私权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强化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网络隐私权的涵义、内容、保护模式及立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科技突飞猛进,传统法律标准已不能防范政府对公民的窥视与窃听,以物理侵入作为判断搜查的标准已不能切实保护公民权益,例如:热能成像仪技术、DNA侦查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等。所以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扩大了对公民隐私权保障的范围,这也是宪法针对政府利用高科技侦查手段对公民隐私权迫害的调整。本文以政府侦查技术的提高为视角,论述了由此对公民隐私权保障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7.
《商》2016,(13)
信息时代各种社交软件的app应用程序纷繁复杂。现代社会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公民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特别是自然人人格的解放,人们要求支配的私有空间日益扩大,从而越发地意识到这些社交软件会不经意间侵犯到自己的隐私权。加强隐私权的立法及司法保护,已成为大多数文明国家的共识。用刑法为代表的立法体系,来约束和保护个人隐私权强力彰显法治的底线,通过规制运营商的自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的蓬勃出现,今年来有隐私权纠纷日益增多的趋势。隐私权纠纷增多的原因还在于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新闻媒体对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以及其法律保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认为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权完全没有明确保护,以至于侵犯可他人的隐私权还不知违反了法律.因此,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加大力度,无比使公民对隐私权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权利有基本了解,从而加强对自身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的蓬勃出现,今年来有隐私权纠纷日益增多的趋势。隐私权纠纷增多的原因还在于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新闻媒体对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以及其法律保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认为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权完全没有明确保护,以至于侵犯可他人的隐私权还不知违反了法律.因此,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加大力度,无比使公民对隐私权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权利有基本了解,从而加强对自身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刘岩 《商》2014,(23):207-208
网络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说十年前尚能有人在网络面前独善其身、宣称自己可以“无网而生”,那么在网络几乎全面浸入人类社会从生产到生活的所有环节的今天,已经没有人可以说自己完全与网络没有关联,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与此相对,网络在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案例,网络环境下的公民隐私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1.
探讨电子监控与管理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航报一篇题为"管理权侵犯了隐私权"的文章,报道了关于某航空公司在其工作场所安装电子摄像头,监控空乘人员工作行为的事件。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电子监控的诸多争论。航空公司称,安装摄像头是为了保证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吴启昕 《商》2012,(13):138-138
目前,手机网络已由2.5G向3G迈进,中国移动已准备推出4G网络制式,移动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和移动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移动电子商务中的隐私和法律问题逐渐显现,还有一些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一些业务和技术问题也影响着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是把双刃剑,如果被滥用,可能构成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本文在分析隐私权的内容和立法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希望对于保护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柯锦煌 《消费导刊》2009,(14):153-153
新闻传播过程中媒体对明星隐私权的侵犯,是一个在实践中屡见不鲜而又较难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媒体曝光明星的隐私这一行为是否合理进行了学理上的探讨,并提出了保护和限制明星隐私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星 《中国报业》2012,(18):140-141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手段,为新闻提供了"更高更快更强"的传播途径。反之,因为微博自身的一些缺陷,也常常会侵犯公民的权利,比如隐私权、名誉权、著作权等等。本文旨在提出微博存在的侵权问题,分析侵犯人身权情况下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6.
简要分析中国网络时代隐私权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金桃 《商场现代化》2006,(30):313-314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隐私权更难设防,更难控制。高速运转的无国界的互联网络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信息泄漏和隐私权侵犯问题。个人隐私遭到侵入、截取、篡改、插入、删除、披露、非法利用等多种威胁。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从法律上保障公民的隐私权,抵制各种不法侵害。本文在参考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的发展,数字技术的进步,预示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其开放性、自由性和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快捷的生活方式、崭新的生活体验和巨大商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网络虚拟空间的个人隐私权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而保护屏障一旦失去,个人数据的搜集与再利用将变得更加容易,网络隐私被窃取和曝光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其给当事人造成的困扰和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侵犯公民网络隐私权,既关联道德伦理,也涉及法律问题,故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研究成为法律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特别是隐私权。由于我国有关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的缺失,造成了我国公民的维权困难。因此,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社会现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贾红英 《商场现代化》2006,(24):261-262
随着信息处理和传播手段的不断发展,给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器的法律带来一系列新课题,尤其是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为了保障个人隐私权不被侵犯,世界各国纷纷立法,采取对策.尽管信息网络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网络隐私权遭受侵犯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加强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肉搜索"便是人们利用网络的产物之一。"人肉搜索"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游走在法律和道德之间。人肉搜索侵犯了被搜索人的隐私权、名誉权、扰乱他人生活,一方面应加强对网络运营商的管理,减少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另一方面,应加强立法,将"人肉搜索"纳入法律规范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