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五·四运动”既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思想运动,也是讳大的爱国主义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无论是思想现念还是实际行动都经历了深刻的创新过雀,创新是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动力,青年是民族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法究竟是"家族本位"还是"国家本位"?专家学者们往往见智见仁、各执一词"家族本位"是"国家本位"的起源和基础,"国家本位"是"家族本位"的发展和变异。"家族本位"起源和发展于父系氏族至春秋时代,"国家本位"崛起和壮大于战国秦汉之后。"家族本位"与"国家本位"的关系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儒法斗争,汉武帝以后表现为礼法合一。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唐律》是"家族本位"与"国家本位"充分融合与统一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吴宪 《华商》2008,(15):148-148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维新、革命的思想四起,新旧思恕更替,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时期。本文从社会因素、民族性格方面来看清末下层民众在此时是否有深受维新、革命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教育中,民汉融合式教学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疆高校推行"民汉一体化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阻碍因素和深层次的冲突,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文章提出民族教育改革进程需要全面的系统设计和系统运作,更需要全方位的配合,需要强化民族学生导师制的效果等多种探索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创立的毛泽东思想,不仅在内容上从中国实际出发,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形式上用中国民族的语言阐明了许多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每一个科学原理和科学结论,都是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同时又都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创造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具有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态度以及鲜明的民族本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桑翔 《中国报业》2013,(16):34-35
发端于清末民初的近代少儿报刊,改变了传统"四书五经"的启蒙教育模式,积极传播科学新知、创新教育启蒙、启迪国人思想,并逐渐融入爱国主义思想与民主民族教育,熏陶和影响了一代少年儿童,为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发生积累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9月8日凌晨:日本以涉嫌"妨害公务罪"对中国渔船船长实施逮捕,钓鱼岛事件由此展开。后来,日本政府面对媒体提出来,要"购买"钓鱼岛。这一想法可笑,可气,可恨!从历史上来说,自古至今,钓鱼岛就是我国的不可侵犯的领土,日本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我国的领土,对于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日本的诸多行为引起了我国大多数人的愤怒,在我国领导主权受到侵犯的情况下,很多群众自愿团结起来,一起抗议日本,反对日本,谴责日本的恶劣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维护主权、  相似文献   

8.
潘登 《商》2014,(10):254-255,234
在国际法中民族自决权是指,被殖民主义奴役和压迫的民族,有权采取一切合法手段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或加入他国的权利。然而各方基于对民族自决权的不同理解,在实践中往往也会造成不同的后果,甚至引发民族分裂,导致激烈的国际冲突。本文以国际热点事件为突破口,简述民族自决权的由来与定义,认为在实践中必须对民族自决加以明确的界定与严格的限制,从而使这一国际法之基本原则在保障民族平等,维护人权的同时免于沦为民族分裂主义及其幕后大国博弈的幌子。  相似文献   

9.
张笑琳  付扬 《商》2014,(4):243-243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在台湾岛内的都是中国人。这是一个不可争论的事实,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  相似文献   

10.
[提要]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公共关系不可避免受到潜规则的影响。潜规则的表现可以概括为规避冲突与追求和谐、人情练达与关系网、权力本位等等。公关传播过程中,必须深入探讨潜规则及其影响,扬长避短,把握对潜规则的拒绝与接纳;关注和谐,把握沟通艺术;拒绝功利人情网,打造关系公关,以此更好处理组织与公众的关系,营造管理沟通良好氛围,从而促进我国公共关系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直以来,文化认同是贯穿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础,同时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稳定的基石。但是,随着近年来全球化的到来,"三股势力"衍生出新的力量,逐渐蔓延到我国,少数民族成为了国内外分裂分子对我国进行民族分裂的最有价值的工具。因此,把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有机的统一起来,成为当前我国实现稳定和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在以儒家入世精神和伦理义务本位为基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下,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莫不以天下为己任,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最高理想。但事与愿违,大多数文人未能在仕途上一展抱负,他们的作品中也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懑。本文试从两首宋词分析谈起,探索词人"怀才不遇"情结。  相似文献   

13.
《商》2016,(14)
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在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和政治领导才能。他的一系列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思想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一个光辉典范。大革命失败以后,共产党的军队难以在城市中心立足,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好的选择。这条道路的提出与实践不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中国未来的革命与建设也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侯超 《商》2015,(1):87
建国以来在解决领土边界问题的进程中,新中国一方面以非战争方式同一些邻国解决有关领土争议,另一方面则又和另一些国家则经历了谈谈打打的历史过程。本这种在处理领土边界问题手段上的差异化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学界的理论思考、形成了文献成果,本文试图对涉及该问题的若干文献成果进行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独联体和中东欧地区政治、经济形势 独联体、中东欧国家政治局势总体上比较稳定.普京当政后,俄采取了一系列整顿吏治、振兴经济的措施,得到民众和国际社会的信任,政局稳定;独联体其他国家及波罗的海三国虽国内党争激烈,少数国家间因领土等问题存在不和,但各国政权交接顺利,政局基本平稳;中东欧国家多党议会体制已基本确立,政治上走向成熟,总体形势稳定,但由于马其顿、科索沃的民族冲突未获彻底解决,南斯拉夫最近更改国名面临继续解体,因此巴尔干地区实现持久稳定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独联体和中东欧地区政治、经济形势   独联体、中东欧国家政治局势总体上比较稳定.普京当政后,俄采取了一系列整顿吏治、振兴经济的措施,得到民众和国际社会的信任,政局稳定;独联体其他国家及波罗的海三国虽国内党争激烈,少数国家间因领土等问题存在不和,但各国政权交接顺利,政局基本平稳;中东欧国家多党议会体制已基本确立,政治上走向成熟,总体形势稳定,但由于马其顿、科索沃的民族冲突未获彻底解决,南斯拉夫最近更改国名面临继续解体,因此巴尔干地区实现持久稳定尚需时日.   ……  相似文献   

17.
向芬 《中国报业》2011,(10):31-32
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报刊理论家。他热衷创办“党报”,宣扬“党报思想”,是中国新闻思想史上最早提出报纸应是“党的喉舌”的革命家。一、孙中山党报思想的形成1.个人自由还是国家自由孙中山历来重视思想启蒙,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问题,促使他在政治革命中以“国家自由”为重。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0)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结晶,同时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更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实践论、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创造性结果。毛泽东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概念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共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9.
南极洲是现金世界各大洲中唯一没有被开发的"净土",也是唯一一块没有常住居民的陆地,主权归属也尚无定论。它所具有的特殊的政治、经济、科考、资源以及军事价值,使之成为许多国家的必争之地。自18世纪人类的足迹遍布南极洲开始,伴随而生的就是人类新的争端。20世纪中叶,许多国家相继对南极洲提出领土主权要求,主张南极洲的相应权利重合,导致各国矛盾与冲突进一步激化。1959年12月1日,参加南极会议的12个国家经过协商签署了《南极条约》,并于1961年6月23日正式生效。《南极条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主张领土权利的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条约所倡导的领土主权冻结、搁置争议、共同科考、维护和平,暂时平息了南极争端恢复原有的安宁,不但给世界各国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科考圣地,也为它们带来了解密探索的契机,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音。  相似文献   

20.
次贷危机瓦解了众多的抵押贷款者和避险基金,甚至已经影响到了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实体经济.对于这种恶劣影响传播如此迅速和广泛的原因,部分观点将其归咎于美元本位,藉此本文试图对美元本位进行再思考:首先介绍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本位的发展,然后分析了美元本位对美国及东亚依赖美元本位的国家的优劣势,最后对国际货币体系和美元本位的趋向和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