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旅游是当前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有效且广泛地吸引游客参与。探究游客的出游行为对明确乡村旅游发展方向、开发乡村旅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从游客的出游意愿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充分挖掘影响乡村旅游参与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全域旅游观念,提出创新旅游产品、发力细分市场,创新资源形态、创建全域旅游品牌,创新运营模式、拓展乡村旅游+等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空间布局是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方面,本文阐述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总结目前存在的四种空间布局模式,提出乡村旅游空间布局模式具有层级性,并以云南省蒙自县域的乡村旅游规划为例,制定出适宜的空间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rurality)为依托的旅游活动和休闲方式,近年来,辽宁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对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详尽的分析,得出结论:外部政策扶持、区位条件、总体氛围以及自身资源特色、基础设施、经营管理因素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且各个因素之间也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结构中的关键部分,也是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着重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环节。在当前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乡村智慧旅游的兴起,使得乡村旅游更加多样化。以"顾客满意度"作为评价大连闯关东影视基地乡村智慧旅游的切入点,从顾客满意度的视角来分析影响大连闯关东影视基地满意水平的各个因素,并结合各个影响因素,分析大连闯关东影视基地乡村智慧旅游存在基地知名度低、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体验感低、场景科技感低等不足,提出当前大连闯关东影视基地乡村智慧旅游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总结其他贫困地区的扶贫经验,发现乡村旅游业在扶贫方面有着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武陵山片区作为我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率先启动的试点区,一直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片区扶贫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现状,找出影响片区乡村旅游扶贫成效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以促进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成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李剑 《商业科技》2010,(30):54-55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尚不成熟,现有乡村旅游产品己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新需求,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是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并着重对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尚不成熟,现有乡村旅游产品己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新需求,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是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并着重对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乙一 《现代商业》2023,(19):39-43
乡村振兴战略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为研究江苏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相关作用机制,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仍存在许多影响制约因素,如部分乡村交通不便,缺少相关技术人员等等,从而进一步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发展。为此,积极筹备多元化模式发展,引进新的技术和新兴产业便成了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托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农村特色,大部分是由农民自己经营的。近几年乡村旅游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它的组织形式比较分散,发展观念相对落后,经营的规模比较小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乡村旅游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电子商务发展和它的网络构建是我们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新产业、新动能输入乡村,对乡村的再发展形成了积极的外生驱动力。其中,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红色研学等因素的进入对乡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旅游扶贫、旅游促建越来越发挥其外生驱动力。因此如何在乡村振兴和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实现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的发展就成为了笔者重要的研究内容。文章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综合分析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游客消费具体情况,为山东各地的乡村旅游区点发展提供切合乡村旅游实情的分析和建议,打造乡村旅游"齐鲁样板"。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有重要影响,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很多障碍,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谋洲 《商业时代》2008,(15):87-89
乡村特有的文化传统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开发特别是游客进入无疑又会对乡村文化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只有大力宣传乡村特色文化的价值,充分利用利益机制,积极寻找旅游地农民和游客兴趣的结合点,强力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充分发挥乡村社区和乡村旅游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对乡村旅游经营的调控和监管,才能促成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析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商》2015,(12)
旅游产业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些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大部分地区逐步建设了相关的旅游门户网站,使乡村的旅游在网络信息化的环境下逐渐走向了旅游电子商务。本文阐述了建设乡村旅游门户网站的意义,分析了目前乡村旅游门户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是助推乡村振兴实现的重要途径。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2015-2019年西部省区乡村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研究显示,2015-2019年,技术进步是影响乡村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有效整合数字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补资源,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西部省区乡村旅游技术进步由“被动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16.
李露 《江苏商论》2010,(12):112-114
乡村旅游是21世纪以来旅游业发展最快、发展潜力最大最具活力的的旅游形态。本文以双因素理论为基础,结合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将乡村旅游划分为核心因素和辅助因素;以乡村旅游处于发展初期的常熟蒋巷村为例,在双因素理论的指导下,从游客满意的角度探索蒋巷村乡村旅游的管理策略,以期对乡村旅游地从目前同质化、低质化的恶性竞争中脱颖而出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乡村特色”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华 《江苏商论》2011,(12):123-126
乡村旅游在我国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支撑旅游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是一个新奇的"农"字,也就是"乡村性"这个最基本的特征。但是乡村旅游低水平同质化的发展现状,却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突破这个困境,乡村旅游开发中,就必须基于"乡村特色"这个核心,发挥它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慧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是潍坊旅游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必然选择。潍坊市智慧旅游建设规划全面,为发展智慧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基础。今后要突破潍坊智慧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重点解决来自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一步打造智慧乡村旅游基础建设,建设乡村旅游的智慧景区,集中力量补足发展的人才短板。  相似文献   

19.
海南旅游业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和城市竞争后,开始步入乡村区域旅游竞争的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好地适应了都市人在快节奏、高压力及高污染生活下衍生出的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本文立足于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实际,剖析了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出了影响乡村旅游竞争力差异化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为实现海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旅游业竞争加剧的环境变化,指出了提升海南乡村旅游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熊建清 《中国市场》2014,(8):123-124
当前我国将接待国际旅游者1.8亿人次以上,成为全球第一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支新兴产业,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而北京市是主要的旅游城市,也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优秀地区之一。我们知道,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英语口语能力无论是在语言学习方面,还是在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与旅游接待能力方面都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概述了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分析了我国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制约从业人员英语口语能力的因素,探讨了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英语口语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